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下)
2634300000063

第63章 中国的古建筑前常放一对石狮子之谜

在我国发掘出土的古代文物中,无论是玉器、陶器、瓷器,还是青铜器、绘画、石雕铭刻,得到充分表现的动物大多数是虎、羊、鸟、鱼、牛、猪、鹤、鹿等。当然还有想象中的龙,但是,似乎没有一件是表现狮子的。道理很简单,那时中国没有狮子,人们不知道狮子为何物,因而也无法在艺术品中刻画狮子的形象。

狮子的故乡在非洲、印度和南美洲等热带地区。中国的狮子是自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作为珍贵礼物而输入到我国的。大约在公元125年后,东汉第七个皇帝汉顺帝刘保在位,西域疏勒国王派使者到洛阳送给他一头狮子。年轻的皇帝十分高兴,就传下话说:“待我死后,让这头狮子为我守陵。”从这句话,足以说明这位皇帝喜爱狮子的程度。后来,汉顺帝刘保死了;可是,真的狮子绝不可能为他守陵,人们就雕刻了石狮子来代替真狮子,放在他墓前。

以后,一些达官贵人也纷纷在陵墓前置放狮子,用来为死者守陵。

狮子的形象具有威严的气势,充满雄浑的生命力。特别是蹲狮,前足斜伸,后腿蹲地,挺胸收腹,颈上一束束卷毛,身上肌肉块块鼓起,集中地反映了狮子的凶猛和强健。其实,也概括地表现了雕塑狮子的工匠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中国古代聪明的工匠,在不同场合,塑造了千姿百态的石狮子。石狮的作用,也由在墓前护卫死者而转变成驱鬼辟邪、消除灾害。于是,石狮被放在寺庙石窟一类宗教场所,也在桥梁、祠堂、宫殿等建筑前作为附属装饰的吉祥物出现。其中,要数北京天安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最为知名。它的雕刻手法比较写实,形象精美,威武雄壮,气势高昂,深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