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下)
2634300000060

第60章 元宵节又叫“灯节”之谜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原来叫上元节。因为节日活动是在晚上举行的,人们就又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元宵(宵就是夜里的意思)。慢慢地,人们就把上元节叫做元宵节了。

元宵的活动主要是看灯,所以元宵节又叫灯节。上一年的腊月,人们就开始忙着做灯了。有几个人举着的龙灯,有安着四个轮子、小朋友可以拖着跑的兔子灯,有可以转动的走马灯。

元宵节看灯的风俗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了。据说,唐朝有一个韩国夫人,请人做了一个“百枝灯树”,高八十多尺,放在山上,点起来,一百里以外的地方都能看到。宋朝有一位叫朱淑真的女词人写的一首词里有这样两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些都说明早在唐、宋时代,元宵节就非常热闹了。

在元宵节,还有吃浮圆子的习俗。圆子是说它的形状,它煮熟了就会浮起来,所以叫浮圆子。从宋朝以来,元宵节吃浮圆子很盛行。以后,人们就把浮圆子叫做“汤圆”或“元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