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下)
2634300000151

第151章 仙山深处寻半仙

鬼谷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鼻祖,相传为楚国人,姓名传说不一,曾经隐居于鬼谷,因以自号而人称其鬼谷子。

魁谷子长于养性持身和因事刚柔之势,为作纵横捭阉之术。所谓纵横,即合纵连横,战国时七国争雄的外交手段。合纵就是六国联合拒秦;连横就是六国分别事秦。捭阉,犹言开合,战国时说客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相传为鬼谷子所作的《鬼谷子》一书这样说:“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阉之者,闭也、默也、阴也。”又说:“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其要旨在于寻找机会、抓住机会、利用机会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因此,基辛格的老师施本格勒曾说:“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对历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对当时外交技巧(合纵与连横的艺术)的掌握,必然使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基辛格评传》)鬼谷子身为隐士,可是他对世态的明察是令人吃惊的,他发现中国将要统一,其方法不外合纵连横,他虽然没有涉足当时政治斗争,但是他的两个学生,张仪、苏秦却是那时呼风唤雨的人物,秦国用了张仪的计谋统一了中国。

相传鬼谷子的著作《鬼谷子》3卷,由捭阉之术13章、《体经》、《持枢》、《中柱》等篇章组成,程景沂曾对此书做过高度评价:“文体绝似老子,无战国游士风气,抉髓取神,说辞妙品,尤为纵横家鼻祖。”(知不足斋本《鬼谷子》)由于《汉书·艺文志》不载此书,《隋书·经籍志》才有所记录,因此该书的真伪一直悬而未决,大多数人倾向于此书是后人伪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鬼谷子,历史上有无其人却无定说,就现在所能见到的资料看,大约有四种说法。

一、否认有鬼谷子其人。乐一在注《史记·苏秦列传》时说:“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把苏秦看作鬼谷子。清朝人翁元圻在注《国学纪闻》时更明确地说:“秦仪,即鬼谷子。”有人认为鬼谷子是泛指隐士,唐朝人李善注《文选》时说:“鬼谷之名,隐者通号也。”既然认为鬼谷只是隐者的一种“通号”,实际上也就是认为“鬼谷子”并非实有其人。现在学术界也有人认为鬼谷子非历史人物,1984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湖北历史人物辞典》列了不很有名的慎子、熠冠子,但未列鬼谷子。《古今伪书考补证》讲到鬼谷子时说:“史记所记,得之传闻,本不足据”,又说:“其人无考,况其书乎?”《宗教辞典》也称其是“中国古代传说人物”。

二、把鬼谷子当做神。《仙传拾遗》说鬼谷子“疑神守一,朴而不露,在人间数百岁,后不知所之”。杜光庭《录异记》也认为:“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四化流沙周末复还中国。”

三、对鬼谷子的有无疑信参半。清朝人秦恩复以为,“或云周时豪士,隐于鬼谷者,近是。”(四部备要本《鬼谷子》)所谓“近是”不过是指接近正确而已,未作完全肯定。现在也有学者认为“欲证鬼谷子真有其人,终不可得其确”,同时认为“鬼谷其人,又不全虚”。(《古籍整理论文集·鬼谷子研究》)新皈《辞海》、《辞源》在介绍鬼谷子时,前面都冠以“相传”二字,以示不作确切肯定。

四、鬼谷子是战国时楚国人。现在虽找不到系统的、完整的介绍鬼谷子的可靠文字,但是从大量散于古籍中的资料来看,历史上确有鬼谷子其人。

1.最早记载鬼谷子的是《史记》,司马迁与鬼谷子生活的年代相隔不远,根据苏秦、张仪谢世的年纪推测,至多也不过一二百年,因此司马迁所记应当是比较可靠的。《史记》虽无鬼谷子传记,但是在《苏秦列传》中太史公记日:“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在《张仪列传》中也说张仪是鬼谷子的学生。另外,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一段引文:“战日,圣人不朽,时变是宋,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司马迁未注明出处,但是唐朝人司马贞在《索隐》中指出:“此出《鬼谷子》,迁引之以成其章,故称‘故日’也。”可见司马迁与司马贞都曾见到过鬼谷子的著作。

2.在两汉著作中可以找到不少鬼谷子的影踪。西汉的刘向在《说苑·善说》中曾直接引用过鬼谷子的原话,他这样写道,鬼谷子日:“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也……”扬雄在《法言》一书中也说:“仪、秦学乎鬼谷术”,一承司马迁观点。著名汉朝科学家张衡在《论衡》的两个篇章中也谈及鬼谷子的事迹。其他如东汉末年的应助,在《风俗通义》中也说:“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三国时皇甫谧曾经注《鬼谷子》一文,并介绍说:“鬼谷子,楚人也,周世隐于鬼谷。”

3.两汉三国时期有六家九条之多的资料皆明确肯定有鬼谷子其人,而在此数百年中,尚未见到任何否定或怀疑的材料。后来,可能有些可靠的资料亡佚了,考无确据才怀疑鬼谷子其人。

4.湖北当阳鬼谷洞附近有许多鬼谷先生遗迹。《舆地纪胜》说此洞“即鬼谷子隐处”。今鬼谷洞外石壁上嵌有三块石碑,均系清光绪五年重修大仙洞的石碑记中有一段日:“清溪寺山后五里许,有大仙洞,系战国时鬼谷大仙披门仙师修真之所……残碑隐隐有字迹,(鬼谷庙)大约始于晋。”在鬼谷洞东南2公里处有棋盘山,亦名云梦山,据《当阳县志》称“传鬼谷子对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