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这样带孩子就对了
26298000000029

第29章 美国学生较轻松?

BEST EDUCATION Ⅳ

美国教育比较好?

学习是否真的只要放轻松?

从小听说美国学生回家功课少,考试少,放学早。

但,真相到底如何?

美国之大,很难在一时半刻全盘了解,因各州差异性大,法令也不相同,即使同一州别不同地区的学校也有所差别。记得几年前到美国开研讨会时,曾经到匹兹堡(Pittsburgh)找大学的同窗好友詹姆斯。他是巴西的华裔侨生,大学时代常和我们疯在一起,后来与美国人结婚之后,就留在此担任中学的老师。

当时很难得地有机会到他们学校参观,并且参与他教授的课程,所以能近距离及深入地观察他们学校的运作,也让我第一次接触到美国教育现场的真实原貌。而今年,由于两个女儿就读美国的小学,让我能以家长的身份来共同参与教育,以另一个角度来观察美国教育。

美国的教育从小就教导孩子热爱自己的国家,虽然他们早上没有像台湾地区一样的升旗典礼,但不管是在詹姆斯的学校、林肯小学或爱迪生小学,每个教室都挂有国旗,每天一大早全班会一起向国旗敬礼,并且背诵效忠国家的誓词。而林肯小学每天也有大约十五分钟的朝会,大多用来宣布重要事项及当天的寿星,并且每天都会轮流一个班上台表演学校希望学生养成的七大好习惯的短剧。

台湾地区之前每天升旗被批评为“形式化”,常有人拿欧美来比较,提出欧美并不注重这些,但国民仍有浓厚的爱国情操,认为台湾地区应该检讨。但在作这样的比较之时,我们有亲临其教育现场看看吗?我们是否有去观察其虽然没有这项措施,但还有做其他项的教育呢?以音乐课为例,这里的学校每一节音乐课都会带学生唱国歌及爱国歌曲,并且唱时不只要求学生站直,还要求他们要将右手掌平放在心脏处,表示对国家效忠与忠诚。这看来似乎有点八股也很“形式化”,但是这里的学校还是一直维持这样的仪式,并且没有觉得有何不妥。

爱国的意识与教育虽不须依赖这些“形式化”的仪式,但是却需要落实在中小学里,通过种种活动与课程逐渐堆叠而起,孩子对于国家的认同与尊重就会打从心底油然而生。

基本上对于从小培养孩子爱国的情操,我个人觉得还是很重要的。

毕竟我们的下一代如果爱自己的国家,也会以自己的国家为荣,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归属感及认同感。从小引导孩子爱国的观念,他自然而然就会爱这片土地,并且以自己的文化为傲,这并不是在学校办理海报或征文比赛,或者只在课程中融入乡土教学或中国地理就能做到的。

美国小学生不用带书包上学?

美国中小学学生不是不用带书包上学,而是不用带很重的书包上学,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带课本回家,也没有所谓的习作或练习簿。

美国的教科书是共享制的,一本使用一学年,加上多是精装本,因此每本教科书都是又厚又重的。由于价钱不低(一本大约台币两千多元),多由学校购买统一放在教室,上课需要时学生自行取用,下课即放回书架。这一届的学生使用完即传承给下一届,因此教科书是跟着老师走而不是跟随学生的,学生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拥有权,也因此老师会要求学生不可以在书本上写字或者做记号,尽量保持课本的完整性。当然学生如要借回家阅读也可以,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不愿意背又厚又重的课本回家。

因此如果单方面地解读:因为美国中小学学生不用背(很重的)书包上学,所以他们上学很轻松,绝对是大大的误解。

但是不带教科书回家,要怎么做功课呢?

记得女儿们开学一个月后,有一天亘亘说她们老师至今未使用过课本上课,她根本连课本的封面是什么图案都不晓得!我和先生都很惊讶,不用课本?那怎么教啊?如如也接着说她们的数学课也不用课本的,只有自然与社会课偶尔会使用课本。

原来在美国,老师基本上是依据教学大纲来上课,他们可以自己决定是否使用课本来教学,也可以使用书商的练习卷,或者自己印的讲义与练习题来进行教学活动。因此以社会科与自然科为例,老师不见得会按照课本的顺序教,多是采用一张张的讲义或影片来教学。

因此亘亘她们在学校上课时都是使用一张一张零散的教材或练习卷,每天带回来的都是一大堆的纸张,包含功课、课堂练习卷、考试卷及学校的通知单等。我每天都要花时间去整理那一堆纸,一学期过后,不知不觉已累积了一大纸箱。就我所知,女儿们有些同学的家长都已懒得看或没时间看那一堆纸,就仅止于督促孩子将功课完成而已。

当然不可否认,这样的模式给老师很大的教学自由,教学方式也可以很富有变化,考试的模式也不用拘泥于标准答案的填空题(因为没有使用课本哪来的标准答案?)。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美国这样的自由模式是否会将教学质量大多的比重落在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上?换句话说,如果遇到优秀有能力的老师,那真是学生的福气,他可以井然有序并逻辑性地带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与学习经验;但如果遇到能力差或经验不足的教师,结果就会非常糟。这一点我们在亘亘的老师身上充分感受到了。

如果以家长的角度来看,望着这一年来放满老师发回来的纸张的大纸箱,我心想,假如女儿们在这里再继续念个两年,我大概也没精力每天看这些数据与作业,更别谈那些下班后筋疲力尽的家长了。

这些零散的练习卷及课程内容并不方便收拾与整理,加上没有课本,根本无法帮孩子复习功课。当然,这可能也是我这个亚洲妈妈一相情愿的想法,美国的老师可能压根儿就不希望你在家帮孩子复习功课,因为他们并不希望孩子在家花太多时间做功课,不是吗?不复习功课,那考试怎么办?

基本上女儿们除了每周固定的考试之外,如果有额外的考试,老师通常也不会事先告知家长。亘亘班上虽有联络簿,但不同于台湾地区用的是一本簿子,而是采用一张薄薄的纸,一周使用一张,相同的是上面载明了今天的功课及老师与家长的签名。有时候联络簿上顶多草草地写个星期三考数学或自然而已,那范围呢?不知道!我即使在老师发回来的“联络纸”上翻来覆去地,也找不到有关考试范围与内容的相关信息。所以在家复习功课之后再去学校考试这档事,两姐妹在这里根本没经历过!

由于林肯小学一学年分为四个学季(quarter),因此会有四份成绩单,老师基本上是以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及考试当作成绩的。这样的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或许是好的,只要上课的内容弄懂了,所有的练习都在课堂上完成了,功课也按时缴交,加上平时行为良好不捣蛋,基本上成绩单都会挺好看的。

美国的教科书还有一个地方与台湾地区不同,就是美国的教科书上并不会注明这是几年级的课本,因为美国教科书的选用方式根据各州的规定而有所不同,可以由各州或各地方学区自行决定采用哪些版本。换句话说,同一本课本在A州是一年级的课本,在B州有可能被选用为二年级的课本。这有点类似台湾地区一纲多本的概念,只是美国教科书的采用权在于州政府或者地方学区,而不在学校,这一点是与台湾地区现况不相同的。在美国至少同一地方学区的教科书版本会相同,而不像台湾地区目前教科书版本由各校决定,因此会产生如果学生从A校转学到B校时,即使在同一个学区,课本也都不同,造成学生必须重买整套课本,并且面临课程衔接之问题。

根据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张德锐教授的研究显示,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同属升学压力沉重的社会,这些地方所实行教科书选用政策即是同一区域只选用一个版本。此方法并不违背台湾地区所施行的“一纲多本”的政策,应颇值得参考。

放学时间早,学习较轻松?

另一个让台湾地区学生最羡慕的是,在美国,从小学到高中每天下午两三点钟就放学了(依据到校时间及各州法令有所不同),但是,早放学就代表那里上课的时间较短或较轻松吗?

以詹姆斯所任教的中学为例,他们学校的学生每天下午两点多就放学了。但如果仔细看他们学生一天的作息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他们学校这么早就能放学。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的下课时间很短。詹姆斯说就他所知,大部分的中学每节课的下课时间都介于两到四分钟,且没有如台湾般一天扫三次地,更没有午睡时间,午餐时间也只有三十分钟,因此放学时间当然早。

为什么下课时间这么短?詹姆斯说主要的原因是怕学生在下课时间闹事,学生之间的冲突很多就是发生在下课时间。因此很多中学都将下课时间浓缩成只够学生到柜子换个课本到下一个教室而已。仔细想想,在台湾的中学,有许多的冲突及霸凌事件也都是发生在下课时间,尤其是时间较长的扫地与午餐时间。这里的设计似乎也有其一番道理。而且美国的学校即使下课时间如此的短暂,学校各个角落还有轮值老师驻守,随时留意突发状况。

在美国,学生上中学之后就没有所谓的班级制。学生没有自己固定的班级教室,所以每人会有一个小柜子让他们放个人物品。每节下课到柜子换了课本之后就到下一个你选修的课程教室去。

不过令我好奇的是,这种短到连上个厕所都没时间的下课时间,都没有家长或学生抗议吗?詹姆斯说:“将下课时间浓缩,既能减少学生问题,又能早点放学,谁会不喜欢?”嗯!有道理!

那到底美国学生比我们早放学,上课时数会比较少吗?我仔细数了一下詹姆斯学校的功课表,学生一天也是扎扎实实地上了八节课,中学每节四十五分钟,一点也不比台湾地区学生少!

而且以我们亲自待在詹姆斯学校几天的观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是很紧凑的,从一早来到学校开始,课程就噼里啪啦地接着上课,每堂下课就看到一堆学生挤在柜子前快速更换课本的景象。而午餐时间则由协助老师在旁看顾,午餐结束马上紧接着下一堂课,一直持续到了放学时间,学生一踏出校门就直接上校车,结束了忙碌的一天。

在这里是,节奏紧凑、一项接着一项依序完成一天的学习课程,然后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或休闲活动,并且小学是没有所谓的下课时间的,只有上下午各一次的游戏时间,这段时间学校规定每位学生都必须到游戏场上活动,即使下雪也不例外。

所以你认为,美国的学生早放学真的就比较轻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