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青春重生之小麦加油
26237000000153

第153章 到华阳

2005年8月,华阳城里骄阳似火,到处一片明晃晃的耀眼刺目。整个山城静悄悄的,仿佛进入了睡眠状态,街道上鲜少有人出现,偶尔只有汽车冒着尾烟呼啸而过。

江北月湖西侧的烟波苑,一幢普通的多层楼房内。隔着绣有浅绿色四叶草的窗帘,房间里一片幽暗静谧,只听得空调发出轻微的送风声。有人浑然不觉外面的炎热,兀自绻缩在凉被底下睡得欢。

这是一间不大的卧房,布置得异常简单。

唯一的装饰,就是四面墙壁上贴的还算温馨可人的小碎花壁纸。遗憾的是,就是这么点装饰,还要被两个特制的衣柜橱柜遮去严严实实两面墙。衣柜是封闭式的,看不清里面的东西。橱柜的上半层倒是镶了玻璃,一眼看去,尽是些趣意盎然的小玩意儿。

很明显,两个超大的柜子,与房内其他仅有的两件家具——床和梳妆台是配套的,都是清新自然的原木色彩。自制的木质家居涂以清油,透出原木特有的纹理,唯美而舒适,看上去很有家的感觉。

若论不足处,那就是整个房间过于齐整空旷了些,除了床上那一块垄起,和梳妆台上随意搁着的象牙白翻盖手机,其他的,居然连半点化妆品都没有。

床上的人似乎睡得不安稳,轻轻蠕动了几下,缓缓从凉被里伸出一只白嫩的脚丫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脚趾甲被涂成了艳丽的深紫色,看上去很是魅惑。

门把轻声扭开,潜丽琴进来,看到这副情景,不由哑然失笑。

“这孩子,都这么大了,睡觉还蒙头盖脑的,也不嫌热……”

只见她嘀咕着,放下手里的汤碗,走过去在床沿坐定。伸手轻轻拉下凉被,一张素净秀气的睡颜便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长大后的潜小麦蛾眉纤细有致,此刻正紧闭着双眼梦周公,长长的睫毛暂时遮住了那双黝黑灵动的瞳孔,水嫩嫣红的双唇上,有着优美弧线的鼻孔在贪婪地呼吸着凉爽的空气。

潜丽琴看了微哂,半年多时间不见,除了脸色不够红润,大女儿的情况看上去还不错,也出落得愈发耐看了。虽然不似小女儿明艳动人,但胜在肤色如雪,看久了也自有一种别具韵致的气质美。

这孩子明明长得玲珑纤巧,却是内敛倔强得让大人心疼。

自从去了杭州念高中,她的一切便全都是自己当家作主。读书,生活,交友,画画,乃至于赚学费、考大学、找工作,全都不用家里操半分心。

人家家长要不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己家从来不需要这样。有大女儿的良好榜样树在那里,小女儿和儿子都很自动自发地努力学习。去年,小女儿虽然是吊车尾,好歹上了华阳大学花卉艺术专业。儿子则是高分被浙江A大录取,从此继他姐姐之后,也开始了离家上学的历程。

人家家长要常念叨让孩子节约用钱,自己家也从来不需要这样。大女儿从初中开始就自力更生,甚至还攒钱买下了房子和店面。在她的带动下,小女儿和儿子上了大学后,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勤工俭学。

所以,家里虽然供着三个孩子读书,经济上却并不吃力。行有余力,前几年他们夫妻还和大女儿一起在烟波苑买了套房子,对门对面,都是三室两厅的格局。601,他们夫妻不时来华阳就住在这边,同时兼负着饮食起居与接待客人的功能。602,则给三个儿女住,客厅与餐厅稍作修改设计,便差不多成了书房与工作室。

人家家里是家长走的桥,比孩子走的路多,换到自己家,却是恰恰反过来。大女儿高中的时候,寒暑假就常常和同学结伴出去写生。除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还东到过黑龙江,南到过大理,西到过西藏,北到过蒙古。上了大三以后,更是跟在导师后面跑工厂,每到一地,都会拍了照片传回来,在邮件里给家里人细细讲述当地的风土人情,让人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当然了,有得也必有失。大女儿的视野阅历是增长了,但她每年在家的日子也就只剩过年那十来天了。

自己和老公深知大女儿“报喜不报忧”的个性,对她一个女孩子孤身在外很是担心,却也无奈,能做的便是多打几个电话关心问候一下。

前年冬天,看电视里新闻报道,北京积雪都没膝了,老公急忙打电话过去询问。一听她的声音不对劲儿,厉声逼问之下才知道,她在北京感冒生病都快一个月了。前几次打电话过去时,她就在敷衍家里了。天气恶劣,旧病未去,又加上新病,当时都严重到快发不出声了。

有了前年的那次胆战心惊,后来有外地的公司提出签约时,老公就立马反对,当场拍板让大女儿毕业后回老家工作。至少,在她成家有人照顾前,他们是不准备再放她一个人出去闯了。

如今,急赶猛赶,结束掉北京的全部事务,在外飘荡七年后,这个孩子终于回来了。

睡梦中,潜小麦稍稍翻了个身。一绺长发,便不听话地垂到了面颊上。

潜丽琴见了,轻轻伸出手把它抚到女儿的耳后。

“妈妈。”闻到熟悉的气味,感到温暖的摩挲,尽管还睡得迷迷糊糊,潜小麦却很是肯定地轻嘤出声。

“昨天几点到家的?”潜丽琴忍不住又多抚摸了几下大女儿的一头乌发。

“凌晨四点。小茉和小海都来接我了。”潜小麦无声地挪近母亲身边。

“醒了,就先起来吃点东西。”

“小茉有提前做好饭菜,我吃了才睡下的。”长途坐车后,潜小麦浑身酸软无力,懒洋洋地趴在潜丽琴身边一动不动。

“那也起来吃一点,都午后两点了。妈妈给你做了银耳莲子羹。这些莲子,是你爸早上接到小海电话后,去村西何家池塘现采现剥买来给你吃的。”

“那多难剥啊,粘乎乎的。”潜小麦听了,一骨碌滚起来,也不刷牙洗脸,接过潜丽琴递过的汤碗就吃,含糊不清地说:“大热天的,妈妈以后也别跑来跑去了,我本来就准备傍晚回南江看你们的。”

“你爸不放心,让我带点新鲜蔬果来看看你们。也不知道小茉和小海在华阳,有没有好好吃饭睡觉?”

“你们就甭操心了。他们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要像娃娃一样包吃包喝包睡啊?……”

说曹操,曹操就到。

母女俩正聊着,潜小麦放在梳妆台上的手机便响了。掀开被子,抓过来一看,正是潜小海。

“喂?”

“姐姐,起来了吗?吃饭了没?五叔和姑姑说晚上家里人聚聚,给你接风。”潜小海一开口就是大串的问题。

潜小麦直接忽略前面两句,也不掩话筒,问潜丽琴:“妈妈,叔叔和姑姑说晚上请我吃饭?”

还不等潜丽琴回答,潜小海就在另一头问了:“妈妈来华阳了?”

潜小麦轻“嗯”了声,这边潜丽琴也示意她答应下来,明天再回南江。于是,约好时间地点,潜小海便挂了电话。

潜小麦继续吃碗里的银耳莲子羹,显然是冰过的,软软糯糯,凉甜爽口。不知不觉,本来分明是毫无食欲的,这会儿竟一碗见底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自己回家,父母亲就开始极尽所能地给自己做东西吃。再后来,想到“回家”两个字,她的脑海便直接涌上来一道道美味佳肴。

“再来一碗吧?冰箱里还有很多。”潜丽琴劝道。

潜小麦摆摆手,示意吃不下了:“冰着给小茉、小海打工回来当宵夜。”

“你看你,脸上看着还可以。这被子一掀,身上都成排骨了……”闲着没事,潜丽琴在潜小麦身上胡乱摸了个遍,又开始了碎碎念。

潜小麦被摸得痒痒,直想喷笑,干脆主动拉开了睡衣领口给潜丽琴看:“妈妈,我体重很标准,好不好?这个骨头叫锁骨,任何人都很突出的。我同学安琪设计露肩礼服时,都喜欢让我穿上试效果呢。她说我的脖子很优雅,锁骨很性感……”

话音未落,潜丽琴倒是直接喷笑了:“你牛吹到天上去了吧?就你这‘三寸高’的身材,还想试穿礼服?你当我都不看电视的,模特最起码要1米7的身高。”

“我也不矮,1米6了。”潜小麦大声抗议母亲“三寸高”的戏谑。

没办法,这身高问题可是困扰了她两辈子。这一世,经过不懈地运动和锻炼,终于可以不用穿高跟鞋谎称自己1米6了。但这仍然改变不了她是杨、潜两家最矮成年人的事实。

身高带来的困扰,还不仅仅是亲戚们有意无意的打趣。每逢比稿走秀的时候,身材高挑的安琪只要把设计的服装往自己身上一披就上阵了,而自己还得苦巴巴瞅着,等她走完后,得空了再帮自己走一遭。

更悲催的是,跟在导师后面跑工厂,总不时被人当面说:“同学,去把你导师和师兄叫来,我们要和他们说。”甚至有一次办秀,有个模特还指着她说:“喂,小妹,给我倒杯水来。”

诸如此类,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

“你啊,也就是个矮子里的将军。”潜丽琴下了定论,拿着碗去601涮洗。

潜小麦跳起来去洗漱,然后打开客厅里的两个包,收拾起随身带回的行李。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资料物品,其他次要的她都办了托运,还要过几天才能到。

待潜丽琴从601过来,潜小麦已经悉悉嗦嗦收拾了一大半:“这些又不急,放着慢慢整理吧。”

“急!明天回南江,要抽空去拜访一下几位老师,周日傍晚回华阳。下周一就要上班了。”潜小麦继续埋头整理,顺便给母亲解释下自己的行程与时间。

“怎么急成这样?私人的公司就是比不上国家机构:活重,事又多,时间还紧巴巴的。你说,你当初接受你五叔的安排去报社做美编多好?”

“偷偷告诉你,他们赚得没我多。”潜小麦故作神秘,朝潜丽琴眨眨眼。

“你这孩子,整个人掉钱眼儿里去了……有房有店有吃有喝了,还要那么多钱干嘛?你天资聪颖,那么小就会赚钱,读书考试又都是所向披靡……老话都说‘慧极必伤’,我和你爸是既高兴又担心……总之,你上班后,凡事都给我们收敛点。”潜丽琴忍不住,脱口而出的又是一番切切叮嘱。

“遵命!”看着母亲前狼后虎害怕的样子,潜小麦抿着嘴,使劲把笑意憋回去,毕恭毕敬给“训导主任”潜丽琴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