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梁稳根和他的三一重工
26111800000016

第16章 海外并购:成功并购重工行业老大普茨迈斯特(3)

截至2012年为止,普茨迈斯特已经创立了54年,它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与网络渠道优势,长期处于行业的前沿,然而其营收规模却无法与三一重工等国内领先企业相比。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普茨迈斯特受欧洲经济形势萎靡和德国制造成本飙升的不利影响,使得普茨迈斯特的毛利率一直只有10%左右。而三一重工集团的产品毛利率则大约在40%左右,巨大的毛利差距让普茨迈斯特在全球重要领域的惨烈竞争中难以维持。另外,普茨迈斯特的创始人卡尔施莱西特到2012年时,已经年近八十,而且已有12年未踏入公司大门,他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善和道德研究上,而他的孩子又都不愿意继承他的事业,于是便有了合并的打算。

三一重工集团在收购普茨迈斯特后,将会使用普茨迈斯特在全球主要市场所拥有的704个销售点,这就意味着将为三一重工的国际化道路节省5~10年的时间。三一重工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次并购的评价很高,他表示:“即便用200亿元,也要拿下普茨迈斯特,这种资源是不可替代的。而此次收购也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它给三一重工带来了金钱和时间都无法换回的东西。虽说我们三一重工的销售量是世界最大的,但还不是世界品牌,我们此次并购了一个世界品牌。因此,此次并购是一次战略性并购,是改变世界竞争格局的并购。”向文波还表示,三一重工在并购普茨迈斯特之后,不仅将三一重工的技术提升到了国际化领先水准,而且在国际市场上还少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极大地节省了企业在竞争中的成本,实现了互补多赢的模式。

事实上,仅仅标有“德国制造”产品的标签就已经让人垂涎。2012年1月20日,三一重工集团子公司三一德国有限公司与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签署了《转让及购买协议》;2012年4月18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普茨迈斯特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双方收购交割正式完毕。

业界习惯把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商业行为称为“蛇吞象”。此前,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时就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李书福曾多次在公共场合解释到蛇是蛇,象是象的道理。且先不论蛇与象孰轻孰重,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扩大国际影响力,海外收购和自建企业相比较而言,无疑前者要较为便捷一些。而在收购之后,两条腿走路的经营思维和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融合方式。

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外界一直在猜测吉利集团将做出怎样的重组决定。然而,李书福的战略很明确——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给沃尔沃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以及详细的企业战备规划,双方经营互不干涉。用李书福的话来说:“沃尔沃是一头猛虎,我所做的就是放虎归山。”自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经过了近3年时间的市场试探和运行,沃尔沃的业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关于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成功与否的定论,如果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至少从刚刚收购后的情况来看,三一重工此次收购所沿用的吉利在收购沃尔沃时的“两条腿走路”的战略是值得借鉴的。

的确,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后与吉利集团的做法如出一辙。据三一董事长梁稳根表示,合并完成后普茨迈斯特仍将保持独立的运作模式,三一重工只为其提供一些资金和战略上支持,并继续保持普茨迈斯特在高端市场上的地位。而三一重工将继续把重心放在国内,只是,普茨迈斯特的总部艾尔西塔会成为三一在国外的新全球总部。三一重工也会借助普茨迈斯特的渠道、技术开启全新的国际化大门,同时普茨迈斯特为三一重工集团子公司的国际路线提供有力的支持,并提升三一德国有限公司的影响力。

在海外并购的初期阶段,蛇象分离的经营模式(即“两条腿走路”的模式)是收购一方在收购后较为有效的方式。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收购之后的双方磨合适应期,想要赚取到利润几乎很难,只有最大限度地有效融合后才有可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当然,前提条件是在磨合适应期中,彼此可以成功地应对和解决所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4.成功并购普茨迈斯特,成为行业的全球领导者

据曾任三一重工集团国际市场部经理的邓地博士透露,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普茨迈斯特和施维英(施维英是一家来自德国赫恩的重工企业,在混凝土输送泵领域曾排名全球第二),在中国的混凝土输送泵领域占据了2/3的市场份额,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输送泵消费国。但是到了2004年时,普茨迈斯特和施维英这两家德国重工企业在中国混凝土输送泵市场上的份额却急速下降至5%,这一数据代表着这两家国外企业基本上已经被挤出中国市场。据普茨迈斯特公司2004年的年报上显示,其在东亚地区的销售额降低了三分之一之多。

事实上,在今天,全球有60%的混凝土用量都在中国。因此,如果哪一家企业丧失了中国这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那么它将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甚至连成长都很困难。而在2011年1月,当普茨迈斯特创始人Karl Schlecht在与好朋友西蒙聊天时,西蒙曾问他是否愿意考虑一个具有上市可能的股权收购提议时,他坚决地回答说:“不,西蒙先生,我们将继续坚持走我们自己的路。”然而,在说完这句话的整整一年后(2012年1月),普茨迈斯特却被三一重工集团收购了。而事实上,当时西蒙心中所指的上市公司正是三一重工集团,只不过西蒙没有想到事情会来得如此之快。

西蒙认为,无论是站在哪个角度而言,三一重工集团此次收购对普茨迈斯特公司来说,并不算是一件坏事。相反地,这次收购对两家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结合。但前提条件是,如果领导与管理者能够协调好,那么它将可能会成为第一家中德企业成功合作的典范。同时,这次收购也包含着另一个可能的预兆,那就是金融危机给大多数企业带来的影响才刚开始显现。如果是这样,那么三一重工集团和普茨迈斯特的案例则仅仅是一个代表,更多类似的收购机会将会到来。而中国重工企业在未来的收购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三一重工集团收购普茨迈斯特的事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发展的另一方面。这意识着中国企业,尤其是机械行业、科技行业、工程等处于国家核心领域的企业,是德国企业目前最具竞争力和威胁力的对手。对此,邓地博士也给出了明确的意见:“相较于联想公司收购IMB公司个人电脑业务的案例而言,三一重工集团收购普茨迈斯特的事件更具有历史性的象征意义和长远意义。因为IBM只卖掉了一个边缘业务,而普茨迈斯特却输掉了一个核心业务,并且普茨迈斯特还是一家典型的‘隐形冠军’企业,在技术上曾是全球重工领域的领跑者。”

在国信证券发布的研报中这样指出,普茨迈斯特是全球著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全球混凝土输送机械设备的领跑者,此次的收购价格合理,且略好于市场预期,该收购交易对三一重工集团的整体财务影响也较小。同时,国信证券研究院表示,相较于收购价格的高低而言,此次收购交易是对公司技术、品牌、品质、渠道等多方面的提升,并倾向于长期和发展的眼光对待此次收购。国信证券人员预计三一重工在2011—2013年EPS为1.16、1.20和1.49元/股,对应PE12.1倍、11.7倍和9.4倍,国信证券对三一重工集团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在东兴证券发布的研报中这样指出,三一重工集团此次收购普茨迈斯特的举动有助于三一重工集团的国际化发展。普茨迈斯特在全世界机械制造商中排名33位,是世界范围内知名的工程机械企业,其品牌在行业内具有超强的影响力。三一重工集团通过收购交易将更好地丰富自己在国际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并完善国际营销、服务水平以及提高自身品牌价值,从而巩固自己在混凝土机械制造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地位。此次三一重工收购的价格也符合国际并购惯例。不过,由于三一重工此次收购行为在短期内还难以对三一重工业绩做出明显的贡献,所以,东兴证券对三一重工集团仍然维持“推荐”评级。

就这样,在2009年金融危机最为显著的时候,三一重工集团超越了“隐形冠军”的榜样——普茨迈斯特,并于2012年年初正式收购了普茨迈斯特,从而成为混凝土输送泵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或许,这在以前没有人敢想象中国企业能够在短期内成为一个核心领域的全球主导者,然而三一重工集团——这家来自中国长沙的企业却以其高品质的产品实现了这个中国企业的世界梦。对此,三一重工集团总裁梁稳根表示:“我们仍需努力,不过,唯一让我感到自豪的就是,这次海外收购是中国企业在全世界范围迅速崛起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