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办好龟鳖养殖场
26037200000003

第3章

8.怎样人工饲养幼龟?

人工饲养幼龟,主要从放养、饲料投喂和日常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1)放养。8~100克以内的龟称幼龟,龟性情温和,从不相互残杀,但吃食时会争抢。因此,对2~3龄龟最好实行分级饲养,放养时2龄龟每平方米放50~80只,3龄龟每平方米放20~30只。如龟池有空闲时可适当减少放养量。此外,每池还可搭配放些鲢、鳙、鲫夏花鱼种,以调节水质。

(2)饲料投喂。幼龟饲料最好用配合饲料,其蛋白质含量可控制在28%~32%之间。日投饵量为龟总重量的3%~5%。在投饵时要经常加些瓜皮、叶菜等青饲料,青饲料需绞碎成菜糜,与饲料一起拌和,每天上午、下午各投1次。

(3)日常管理。饲养过程中,在高温季节要注意在龟池上加盖遮盖物,防止太阳直晒。另要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一般每周要换1次水。每周用1次石灰乳泼洒,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0克。发现病害要及时治疗。此外,要做好防鼠、防蛇等工作。目前生产实践中大多采用温室饲养,可在10月份水温降至15℃时,及时转入室内加温池饲养。

9.养殖龟需要哪些营养饲料?

龟的常用饲料有两类,一类是天然饲料,另一类是人工配合饲料。

(1)龟的天然饲料。(1)动物性饲料。可用于养龟的动物性饲料有小鱼、小虾、蚯蚓、蚕蛹、蝇蛆、螺蛳、河蚌、畜禽血(粉)骨粉及动物下脚料。动物性饲料蛋白质含量高,无氮浸出物少,矿物质含量高,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等,对龟的生长具有特殊的作用。(2)植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包括饼类(豆饼、花生饼、菜籽饼等)、粮食(小麦、玉米、大米)及各种蔬菜和瓜果。植物性饲料营养也较全面,但氨基酸含量不均衡,应注意搭配。

(2)人工配合饲料。(1)原料及配制。在规模养龟的场所,应用人工配合饲料是不可缺少的。人工配合饲料是根据龟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将多种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加工而成的,它具备营养全面、均衡,动、植物蛋白的配比合理,能量与蛋白的比例适宜,并添加了龟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引诱剂等,能满足龟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需求,生产效益好。配合饲料的原料包括动物性原料(如鱼粉、贝粉、肝末粉、骨肉粉、血粉、蚕蛹粉等)和植物性原料(包括豆饼、花生饼、菜籽饼等)。龟属于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配合饲料应以动物性蛋白为主。(2)饲料配方。饲料配方的确定主要是依据龟的营养需求及饲料原料的营养物质含量,例如:稚龟饲料配方为鱼粉77%,啤酒酵母2%,α—淀粉18%,血粉1%,复合维生素1%,矿物盐1%;幼龟饲料配方为鱼粉70%,蚕蛹粉5%,啤酒酵母2%,α—淀粉20%,血粉1%,复合维生素1%,矿物盐1%;成龟饲料配方为鱼粉70%,α—淀粉22%,啤酒酵母3%,复合维生素1%,磷酸二氢钙3%,矿物盐1%等。

10.怎样防治龟水霉病?

在自然界生活的龟,生命力很强,一般少见患病。但随着人工养龟业的发展,常见龟有疾病发生,有时甚至发生大批量的死亡。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其发展趋势有可能成为制约养龟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目前需重视龟的健康养殖,注意龟的病害防治。养殖者应及时发现病龟,仔细观察其病症,查明病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病因。各种原因导致龟类皮肤损伤(如机械性擦伤、碰伤、敌害咬伤、冻伤)后,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水霉菌在伤口处感染,而导致本病。

(2)症状。龟体体表有局部发白,接着在龟身上长有灰白色、棉絮状的霉菌菌丝体。染病后病龟食欲下降、消瘦无力,严重时伤口充血、溃烂,最后会衰竭死亡。

(3)防治。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以提高对水霉病的抵抗力。龟池水质要清新,池底忌硬而粗糙,尽量避免龟体受伤。如龟体受伤应立即进行抗菌消炎,加快伤口愈合。将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浸泡或在饲料中投喂(药饵比为1∶100),每千克病龟每天投喂磺胺类药物0.2克,连喂3天。或用1%孔雀石绿软膏、磺胺类药软膏涂抹伤口。或用1%孔雀石绿水溶液涂抹,经1~2分钟后放入清水中漂去多余药物,再置原池中饲养。经3~4天后再重复用药1次。或在养殖池中加入食盐和小苏打,使水溶液总浓度为0.04%~0.05%。

11.怎样防治龟的红脖子病?

易患红脖子病的有乌龟、黄喉水龟、三线闭壳龟等,疫情多发于4~6月份。

(1)病因。由嗜水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2)症状。病龟的喉部和颈部肿胀、充血、发红,以致颈部不能缩入壳内。腹甲有红斑,皮下充血,周身水肿。严重时眼睛混浊、失明,舌尖出血,从口鼻流血;病龟背甲失去光泽,呈暗黑色;反应迟钝、不食,多数病龟在上岸晒背时死亡。解剖检查见病龟肝脏、脾脏肿大,质脆易碎;颈内、腹腔充满黏液;多数病龟口腔黏膜、胃黏膜亦有出血现象。

(3)防治。漂白粉全池泼洒,预防浓度为1.5毫克/升,治疗浓度为3~4毫克/升。保持池水pH值为7.2~8.0。全池遍洒呋喃类药物或红霉素,浓度为2.0~3.0毫克/升。在饲料中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剂量为15~20万国际单位/千克龟,连续喂2~3天。将病龟放入20毫克/升的呋哺唑酮液中浸泡20~30分钟。给病龟注射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剂量为20万国际单位/千克龟,每天1次,连续3天。病情较轻的,尚有食欲的龟,可用卡那霉素拌饵投喂,剂量为20万国际单位/千克龟,连续5~7天。

12.怎样防治龟的急性传染性肝炎?

(1)病因。一般在体弱幼龟中发生。发病时呈明显传染性,发病季节在5~6月。有人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同机体的免疫状态和反应性有密切关系。病原体尚未查明,初步认为是病毒。

(2)症状。该病的潜伏期约为3周。病龟的早期表现主要是行动迟缓,不合群,多单独伏于一处。食欲明显减退,排粪次数减少,有时排灰白色稀粪,其中混有黏液,个别混有褐红色黏液。继而病龟精神更差,四肢松软,无力缩入壳内,头半伸低垂,无力抬举,往往贴于地面。眼睑松弛,灰白色呈闭合状。后期症状更明显,病龟不吃不动,最后呈昏迷状态,对刺激无反应,呼吸衰竭死亡。

(3)防治。该病重在预防。平时应加强营养,增强龟的抵抗力。保持龟的栖息环境处于良好状态。新引入的龟种应进行消毒,隔离一段时间后方能混养。发现病龟应立即隔离,并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多喂可口饲料,做到每次少投,增加投喂次数,并及时清除残饵。对病龟可用5%食盐水浸泡10分钟,每天1次,连续3天。必要时可采用青霉素、链霉素或磺胺药物口服和注射。并进行晒壳,即将病龟在日光下照射,每次约7小时,连续3~4天。对养殖用具用消毒药消毒(如漂白粉、优氯净、强氯精等),以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防止传染。

13.怎样防治白斑病?

(1)病因。此病是由藻伏菌目、毛霉菌科、毛霉菌属的真菌引起。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水域、烂草等处均具有菌丝和孢子。该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病记录。以孢子传染,经伤口感染。稚龟、幼龟易发此病,且传染快、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养殖龟发病集中在4~6月和9~10月,此时水温在15℃~35℃。

(2)症状。病初在甲壳、头颈、四肢、尾等处出现白色斑点,絮状,以后逐渐扩大,并溃烂、坏死、脱落。病龟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病菌寄生在咽喉者呼吸困难,最后窒息而死。

(3)防治。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培育好水体,保持池水嫩绿色,有一定的肥度。发病时立即清池换水,并泼洒杀霉菌药,如2毫克/升孔雀石绿,或3~4毫克/升亚甲基蓝。注意不要频繁调水和换水,因为那样会促进霉菌繁殖。水浓些,水中细菌多些可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刚发病时可将龟捞出,在10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中药浴15~20分钟,并涂1%孔雀石绿软膏于患处。

14.怎样防治龟维生素缺乏症?

(1)病因。饲料营养不全面,长期饲喂缺乏某种维生素的饲料,则出现缺乏某种维生素的症状。

(2)症状。缺乏维生素A时可引起龟易患眼部疾病和影响生长;缺乏维生素D则影响钙、磷的吸收,引起龟患软骨病,龟体出现畸形;缺乏维生素C,导致伤口难以愈合,易感染疾病;缺乏维生素B1,可造成消化不良;缺乏维生素B2可引起龟患口腔炎,影响摄食。

(3)防治。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复合维生素,或投喂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索D和维生索B2,绿叶植物和瓜果含维生素C,谷类、豆粉、瘦肉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故饲料一般要采取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搭配投喂,可避免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此外,应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D如过量会引起中毒,故尽量不要长期单一地投喂维生素A、维生素D含量高的饲料,如猪肝、牛肝等。饲料要多样化,营养要全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