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办好龟鳖养殖场
26037200000010

第10章

(1)饲料投喂。选用专用成鳖全价配合料,可单独使用投喂,亦可按4∶1与鲜活料混合投喂。日投喂量为鳖体重的3%~5%,常使用水上投喂法。当晴天水温稳定在30℃时,应适当增加投饵量,阴雨天气则应酌情减少。生产实际操作时,可依据当日鳖的吃食情况调整投喂,如有剩饵,下次投喂时减少上次投喂量的5%;如全部吃完,下次投喂时则增加5%的量,每次增、减幅度不宜过大。饲料投喂,按要求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人,以养成鳖良好的摄食习惯,利于饲养管理。定时投喂一般选择上午6时,下午5时。因自然界常规饲养,应尽量减少对鳖的惊扰,让鳖安心摄食、放心晒背。

(2)调节水质。由于青年鳖生长较快、摄食旺盛,再加上较大面积的土池常规饲养,水质调节比小池幼鳖饲养难度更大,残饵及排泄废物积聚严重,因此水质调控要求更高。常用调节措施有:(1)放养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维管束植物。通过其生长繁殖,消耗池水中氨、氮含量,达到水质净化目的。这些水生植物宜全池零星分布,分布密度大时,应及时捞除老、残植株。(2)定期施用水质改良剂。生石灰是土池饲养商品鳖主要的改良剂,每过20天,按每立方米水体泼洒生石灰浆50克。(3)注换水。土池饲养面积较大时,注换水过程时间太长,有一定操作难度,非紧急时不采用此法。(4)培养水体。培育有益藻类如绿藻,增加溶氧,调节水体质量。

鳖池通过以上几项措施综合治理,水质会得到大大改善。好的养鳖水体,通常池水呈深绿色或茶褐色,池水的透明度为20~25厘米,没有异味,池水“肥、爽、活、嫩”。

(3)水温调节。土池常规饲养商品鳖,受自然温度影响较大,天气及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鳖的摄食状态、活动情况,约束着鳖的正常生长与发育,为正常而有规律的饲养工作增加难度。在日常饲养管理中,为尽可能保持鳖正常摄食,所需的水温25℃~32℃范围,而采取以下措施:(1)盛夏酷暑,空气温度达40℃左右,水温超过35℃,需降温减暑,适当加注新水或是在鳖经常活动区域搭设遮阴网。为防食料快速变质,食台上方也可搭设遮阴网。(2)进入深秋,天气变凉,水温降低许多,鳖摄食量日减,加深水位是唯一之策,必要时也可调整食台淹入水深度。(3)严寒冬季,为防冻伤及安全冬眠,减少损失,在鳖休眠之前,池部分换水,并加深水位至1.5米,以保障鳖安全越冬。

(4)日常管理要点。养殖期间,每天定时巡塘,观察鳖摄食、晒背等活动情况,监测水质、水温变化情况,做好工作日记;严格投饲操作,清除残饵、剩料务必彻底,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减少人为惊扰,增加鳖“晒背”时间;定期使用0.3毫克/升浓度的菌毒净泼洒食台、池面及池坡,杀灭病原体,给鳖一个健康卫生的活动场所;加强疾病预防,定期投喂药饵,定期池水消毒,及时捞取伤、残、病鳖,隔离治疗;工具专池专用,严禁混淆使用;做好防逃防盗工作。

55.温室养鳖需要做哪些放养准备?

温室养鳖是一种人工集约化养殖形式,主要是通过人工手段,创造适应鳖生长发育的温度环境,加上充足的人工饵料及人工调控的优良水质,促使鳖旺盛摄食,快速生长,短时间内获得商品规格,是现行主要的规模饲养形式之一。需要做的放养准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清池消毒。使用水泥新池,先灌满水浸泡半个月,排尽水后,敞开温棚让太阳曝晒一段时间。然后使用生石灰消毒,按每平方米面积使用150~200克遍洒全池,灌满水浸泡4天。再排尽水,用已清洗干净并使用2毫克/升浓度高锰酸钾药液浸浴消毒处理过的河沙,平铺10厘米厚,河沙粒径不得超过芝麻颗粒大小。食台下方不铺沙。然后注入放养鳖苗所需水位,按每立方米水体使用生石灰60~80克制成灰浆,均匀泼洒全池,对池水进行消毒,4天后药性消失即可放养。

使用老池放养时,首先应清除池中黄沙及其他污物,用水清洗全池,再使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全池,用量为每平方米50克,杀灭前生产周期留存的顽固病原体,清洗干净后再使用生石灰消毒、加沙层及池水消毒。

(2)全面检修供热、保温等设施。放养前,对供热、保温、供水等设施设备全面检查、检修,务必使锅炉能正常运转、管道完好畅通,排气扇、增氧机及照明灯具有效发挥作用。同时检查温棚,及时修补和更换覆盖膜,保证密封保温良好效果。放养前,最好试运行一次各设备系统,以免中途有变。

(3)备齐工具,拟好放养计划。由于温室饲养一般规模较大,所需工具、药物等较多,备齐备足这些常用物品,能保障放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放养前,根据引入鳖量做好放养计划,对整个生产周期中池量的安排、密度的选择等应有充分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临事不乱。

56.温室养鳖如何进行科学放养?

(1)严格筛选。鳖体质量存有差异,体健活泼的鳖苗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抵抗病原体侵袭能力强,而体弱伤残的鳖苗往往生长缓慢、很难抵御疾病的感染,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在密度较大、环境很易恶化的温室中,体质弱小的鳖感染疾病后能将疾病扩散全池,危害极大。进行温室饲养,选择放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发育健全的鳖苗是成功的关键,鉴别方法有:(1)四肢活跃,头颈伸缩自如,将其翻转在于地,能迅速翻身,快速奔跑的为健康苗。(2)体色纯正、光亮,裙边宽厚。(3)无伤残,阶段养殖后,达到平均规格的鳖为健康苗。

(2)严格分级。温室饲养鳖苗,同池放养不同规格个体,其生长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会弱肉强食,并导致疾病的蔓延,不利于饲养管理。同时为了尽量少干扰鳖的摄食生长与节约能源,温室饲养过程中,一般不再进行分级分养,所以,在鳖苗放养前,必须严格分级,分别放养。

生产实践中,多采用目测法,根据鳖苗个体规格,将其分为大、中大、中、小四级,如条件许可,级数也可相应增加,这样级内的个体差异越小,越利于温室饲养管理。

(3)严格消毒。经分级后的鳖苗分池放养前,分别进行严格的药浴消毒。药液常选用1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分钟;也可采用0.5毫克/升浓度的孔雀石绿药液,浸洗1分钟;或5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溶液,浸洗2分钟。整个放养过程中,操作一定要细致,以免弄伤鳖体。

(4)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鳖苗放养密度不一样。各规格个体放养密度为:30克左右的个体,每平方米面积放养40只;50克左右的个体,每平方米面积放养30只;70克左右的个体,每平方米面积放养25只;100克至150克的个体,每平方米面积放养15只。

如是一次放足,饲养过程中不分级,建议密度为:稚鳖每平方米放养35只;幼鳖每平方米放养20只。当然,在全面掌握水温、水质调控技能的情况下,再加上优良的设施设备、优质的鳖苗,放养密度可适当加大。

57.鳖的温室养殖应该如何调控室内温度?

温室养殖的关键在于保持水温29℃~32℃,气温高于水温2℃~3℃左右。目前,以锅炉加热加温养殖居多,加温方式主要是通过往鳖池输入热水或蒸汽来提高和稳定水温。热水或蒸汽的流量大,升温快,温度高;流量小,升温慢,温度低。同时在保持一定流量的情况下,温度的变化与输入的热量时间有关,时间长,温度高;时间短,温度相应较低。当把水温调升到30℃时,逐步调小输热阀门,观察水温的变化情况,如果水温继续上升,说明流量大,应关小阀门;如果水温下降,则应适当增大阀门。如此反复,即可调定,气温的调节也是如此。

生产实践中,做到绝对恒温几乎不可能。首先是晴天的白天,由于温棚的采光取暖,气温和水温要超过此温度范围,此种情况下须减少或停止输热;而严冬的晚上,气温和水温要低于此温度范围,此时应增加输热量。生产饲养过程中,一般优先保证投食后,鳖积极摄食的那几个小时的适宜温度,其次是保证气温高出水温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