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25845600000077

第77章 明朝后期的流通货币白银

白银作为一种金属货币,在明朝中后期曾被大量使用,在清朝前期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通货,并在民国政府前期成为中国的本位货币。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发展史中起过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社会的流通货币并不是白银,白银是在元末明初开始才成为主要货币之一。中国货币史上正式以白银为交易货币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以白银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在明朝中后期。

明兴之初,仍沿用前代旧制,禁用白银,发行大明宝钞,钱钞并用,本朝制钱与前代旧钱通行,但很快滥发而钞价大跌。明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后,由于受条件限制,北京官员的俸禄仍要在南京支付,负责经办的人员将各官俸米贸易货物,卖贵贱酬,十不及一,朝廷虚废米禄,各官部得实惠。到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 ,户部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决定将江南租赋改成白银、布帛等物品运往北京发放官俸,次年又将苏州、松江、常州存留的近73万石粮食也折换成白银给官员发放俸禄,于是一时间“朝野皆用银”。

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明政府开始征收“金花银”,标志着禁银法的废除,承认了白银的货币地位。这也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促成的。明朝政府的这些决定,不仅使白银成为当时中国官方认定的合法货币,而且此后中国各朝代的财政收支也逐渐转向以白银为主的货币支付方式。与此同时,市场上大宗交易以银计算。明朝中后期,随着经济贸易的扩大和发展,国内白银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外贸的发展,白银输入也很多。

白银在明朝中后期作为货币被大量使用时,是以各种形状和重量的银块出现在货币市场上的,其中包括外国和中国铸造的各种银币。当时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种类很多,有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英属地银元、日本龙洋等,其中西班牙本洋是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外国银元的大量流入,在便利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币制改革。

到清朝初期,在政府的财政收支和国内外工商贸易的交往中,除小额零星支付用铜钱外,绝大多数经济行为都是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民众以拥有白银作为财富,金融机构以白银为库存,银行间结算也以白银为标准。白银成为中国当时最主要的流通货币。鸦片战争前,由于中国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中国人很少购买外国商品,因此外国商品很难进入中国消费市场。但外国人却非常喜欢中国的茶叶、生丝和瓷器等商品,这就使得以茶叶、生丝等为主的中国商品能够大量进入外国市场。这种商品供需的不平衡使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保持出超地位。当时中国货币市场上习惯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因此这些外国商人常常是“开着满载银元的商船来到中国”,然后“购买满船的中国货物回去”。

为了减少外国银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渗透,清政府最终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 正式设置钱币制造局,决定自己铸造计量标准、受国民欢迎的中国银元。外国银元的大量流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货币改革,但由于资本主义侵夺扩张的本性,这些银元的流入对中国的民族经济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延伸阅读

墨西哥鹰洋

墨西哥鹰洋是指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使用的新铸币。鹰洋银币正面主图是一只展翅的老鹰,鹰嘴里衔着一条蛇,立在一棵从湖水岩石长出来的仙人掌上。鹰的下方由具有该国特色的仙人掌和月桂组成,象征力量、勇敢、忠诚与和平。鹰图上方是西班牙文“REPUBLICAMEXICANA”,译名是“墨西哥合众国”。鹰洋银币背面由一只“自由帽”(帽上写有“LIBERTAD”,为“自由”之意)和周围长短相间的光芒线组成(代表独立时全国31个州和一个联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