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科技成就
25602800000082

第82章 化学家侯德榜的成就

侯德榜是我国化学工业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世界。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侯德榜(1890~1974),字致本,名启荣,福建省闽侯县人,著名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自幼半耕半读,勤奋好学。少年时,得到姑妈的资助,侯德榜得以在福州英华书院学习。期间他目睹了外国工头蛮横欺凌我码头工人,耳闻美国旧金山种族主义者大规模迫害华侨、驱逐华工等令人发指的消息,使侯德榜产生了强烈的爱国心,曾积极参加反帝爱国的罢课示威。

1907年,侯德榜考上了上海闽皖铁路学院。毕业后,在英资津浦铁路当实习生。这期间,侯德榜进一步感受到帝国主义者凭技术经济优势对贫穷落后的中国和人民进行残酷剥削与压迫,立志要掌握科学技术,用科学和工业来拯救苦难的中国。后来,侯德榜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后又转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侯德榜的博士论文《铁盐鞣革》,围绕铁盐的特性以大量数据深入论述了铁盐鞣制品易出现不耐温、粗糙、粒面发脆、易腐、易吸潮和起盐斑等缺点的主要原因和改良对策,很有创见。《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特予连载,全文发表,成为制革界至今仍在广为引用的经典文献之一。

1921年,侯德榜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祖国。同年,侯德榜应范旭东之聘,任塘沽永利制碱公司技师长。当时索尔维法的生产技术为索尔维集团垄断,对外保密。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苏尔维法生产的秘密,打破洋人的封锁,侯德榜全部身心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经过5年艰苦的摸索,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纯碱。其后不久,被命名为“红三角”牌的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在1930年瑞士举办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红三角”再获金奖,享誉世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永利碱厂被迫迁往四川,由于当时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苏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无法维持生产,为寻找适应内地条件的制碱工艺,永利公司准备向德国购买新的工艺——察安法的专利,但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除了向侯德榜一行高价勒索外,还提出了种种对中国人来说是丧权辱国的条件,范旭东毅然决定不再与德国人谈判。侯德榜与永利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认真剖析了察安法流程,终于确定了具有自己独立特点的新式制碱工艺,1941年,这种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1957年,为发展小化肥工业,侯德榜倡议用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他亲自带队到上海化工研究院,与技术人员一道,使碳化法氮肥生产新流程获得成功,侯德榜是首席发明人。当时的这种小氮肥厂,对我国农业生产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侯德榜为世界化学工业

事业所做的杰出贡献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当时其国外会员仅12人,亚洲仅中国、日本两国各一名),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历史的风云随着星辰的移转而逝去,而这位科技界名流却在人类历史的年轮上留下了璀灿光芒。侯德榜勤奋、创新和爱国的一生,一直在激励后人开拓进取,共创祖国的美好未来。

延伸阅读

侯德榜的著作

侯德榜一生勤奋好学,先后发表过10部著作和70多篇论文。《纯碱制造》一书于1933年在纽约列入美国化学会丛书出版。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彻底公开了苏尔维法制碱的秘密,被世界各国化工界公认为制碱工业的权威专著,同时被相继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对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国的威尔逊教授称这本书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该书将“侯氏制碱法”系统地奉献给读者,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