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科技成就
25602800000008

第8章 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在《大明历》中,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他编制的《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425~500),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的家族对天文历法素来就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天文、数学等方面的知识,这种家学渊源是祖冲之从事科学活动极为有利的条件。祖冲之青年时,就得到了博学多才的名声,宋孝武帝听说后,派他到“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华林园乃是国家藏书讲学之所,这是他开始科学研究的重要一步。

书:《春秋四分历》、《太初历》、《后汉四分历》、《元始历》、《元嘉历》等,对这些古人制定的历法书认真地比较,仔细地探讨。他发现五胡十国时期的北凉(316~420)的赵榧于421作的《元始历》中,第一次不用十九年七闰的旧章法,而改用六百年二百二十一闰。他不禁连连称赞:“好!大胆的尝试!”于是他又拿出了算筹,细心地计算了起来,计算结果表明:十九年七闰,闰数过多,在二百年内,就要比实际多出一天来。

“看来十九年七闰的旧章法,是非改不可!”祖冲之开始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历法的精度,光靠桌上的那几本历书行吗?不行!得靠自己去观测,用实际观测得来的数据,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但是,该从哪里入手呢?对!就从测定冬至的日期着手!

他在观测站上,立起了一个八尺高的圭表,观测日影的长度。在观测册上记下了一个又一个数据,记录着一个又一个变化的日影。后来,他又设计了计时的漏壶。在记下日影长短的同时,记下了准确的时间。

一年、两年过去了。用竹简串起来的观测记录把本来十分宽敞的书房,堆得十分拥挤。但是还没有得出理想的结果。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艰苦的努力,祖冲之发现:由于冬至前后的影长变化不太明显,再加漏壶表示的时间不那么准确,这给冬至时刻的准确测定带来了困难。

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想出了一个新方法:不直接观测冬至那天日影的长度,而观测冬至前后二十三四天的日影长度,再取它的平均值,求出冬至发生的日期和时刻。因为离开冬至日远些,日影的变化就快些,所以这一方法提高了冬至时刻的测定的精度。

后来,祖冲之用圭表测定了回归年的长度后,又用浑仪等测角器测定太阳在恒星间的位置,开始研究太阳一年中运动的快慢变化和测定冬至点逐年变化的数值(岁差)。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测验和计算结果,首先证实了岁差现象的存在,同时还求出冬至点每一百年向西移动1度。这是历法史上的一个创举,揭开了我国历法改革的崭新一页。

这些观测数据为祖冲创制《大明历》打下了基础。462年,《大明历》终于得以颁行,这是当时最科学的历法。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岁实取365.24281481日,与现代天文学所测结果,一年中仅有六十万分之一的误差,在那个时代这是一项卓越的贡献。

知识小百科

“交点月”的天数

所谓交点月,就是月亮连续两次经过“黄道”和“白道”的交叉点,前后相隔的时间。黄道是我们看到的太阳运行的轨道,白道则是月亮运行的轨道。交点月的日数是可以推算得出来的,祖冲之测得的交点月的日数是27.21223日,比过去天文学家测得的要精密得多,同近代天文学家所测得的交点月的日数27.21222日已极为近似。由于日蚀和月蚀都是在黄道和白道交点的附近发生,所以推算出交点月的日数以后,就更能准确地推算出日蚀或月蚀发生的时间。在当时天文学的水平下,祖冲之能得到这样精密的数字,实在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