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科技成就
25602800000077

第77章 书写史上的革命──造纸术

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自从蔡伦革新了造纸术之后,纸张便以新的姿态进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并逐步在中华大地传播开来,之后又传播到世界各地。

蔡伦(61~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今湖南耒阳市)人。蔡伦从小到皇官里做太监,担任职位较低的职务小黄门,后来得到汉和帝信任,被提升为中常侍,参与国家的机密大事。他还做过管理宫廷用品的尚方令,监督工匠为皇室制造宝剑和其他各种器械,得以经常和工匠们接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成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但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开始潜心研究改进造纸术的方法。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就可以使纸张为人们所接受。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样就使纸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树多,脱胶、制浆都比较困难。蔡伦发现,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用草木灰水制造纸浆造出来的纸张光滑、平实、易书写。

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他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汉和帝通令天下采用。从此,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得以广泛推广。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传播和发展史上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

随着人们对造纸术研究的逐步深入,对造纸术的发明者产生了很多争议。

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麻类高很

持否定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专家们认为,在史籍里,早在蔡伦以前,就有了关于纸的记载。《三辅旧事》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太子听从了江充的话,用纸将鼻子掩盖住,进宫去见武帝,汉武帝大怒。此事发生在公元前91年。又如《汉书·赵皇后传》记载:汉成帝的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要害死后宫女曹伟能,就派人送去毒药和一封“赫蹄书”,逼曹伟能自杀。据东汉人应劭解释,“赫蹄”即“薄小纸也”。

一种意见坚持认为,蔡伦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理由是根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关纸的解释,在蔡伦之前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纸,都是丝质纤维所造的,实际上不是纸,只是漂丝的副产品,自古至今要造成一张中国式的植物纤维纸,一般都要经过剪切、沤煮、打浆、悬浮、抄造、定型干燥等基本操作。所谓西汉古纸,充其量不过是纸的雏形。蔡伦及其工匠们在前人漂絮和制造雏形纸的基础上总结提高,从原料和工艺上把纸的生产抽调到一个独立行业的阶段,用于书写,这才是真正的纸。

知识小百科

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交子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立分铺。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