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科技成就
25602800000051

第51章 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建筑,它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历史遗迹。

承德避暑山庄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朝廷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的场所,也是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避暑山庄的布局

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苑景区又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多组建筑。

南端的宫殿区,东北

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

山区,是皇帝行使极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

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占地1万平方米,包括九进院落,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组成。正宫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区,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生活区。主殿澹泊敬诚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正宫东面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是松鹤斋,以供皇太后居住。在松鹤斋的东面是东宫,1945年东宫失火被烧毁,现仅存基址。

湖区的洲岛错落有致,共有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秀丽多姿。湖区的总体结构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布局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多组建筑巧妙地营构在洲岛、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乡景色。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仿照江南名胜建造,烟雨楼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建,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

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山峦之中,古松参天,林木茂盛,原建有四十多组轩斋亭舍、佛寺道观等建筑,但多已只存基址。

避暑山庄的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延伸阅读

外八庙

康熙乾隆两帝为了接待少数民族与宗教首领,先后在避暑山庄北面与东面兴建了十二座寺庙,其中只有八座寺庙住有喇嘛,这八座皇家寺庙坐落在北京东北郊古北口的外面,故称“外八庙”。因此,外八庙就成了承德原有12座皇家寺庙的代名词。12座寺庙目前尚存9座,它们是: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宫)、普宁寺(大佛寺)、普佑寺、殊象寺、溥仁寺、普乐寺(圆亭子)、安远寺(方亭子)、广缘寺。溥善寺、广安寺与罗汉堂三寺庙今已不存。外八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