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科技成就
25602800000034

第34章 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灵渠

灵渠是与都江堰齐名的秦代水利工程,它不仅是桂林大旅游圈中的一块瑰宝,也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块丰碑。灵渠设计巧妙,工程宏伟,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县境内,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因此,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命令史禄开凿灵渠。

历经3年艰辛,这条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科学技术伟大成就的人工运河,终于凿成通航,奇迹般地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

灵渠全长37公里,又称湘桂运河或兴安陡河,于公元前208年凿成通航。灵渠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完整精巧,设计巧妙,通三江、贯五岭,沟通南北水路运输,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奇观。

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距今已2200多年了,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渠渠口上一丈许的地方,“铸铁柱十一根,

分为十洞,南三北七”,则渠面“广狭有准矣”。铁柱上下“横贯铁梁,使铁柱相连为一”。同时对铧嘴挡水石墙加高加固,使流入分水塘内之水彼此顺流,不至于水势陡断,升降铁栅栏高低“令水下如建瓴,(水)则缓急疾徐亦可调矣”。魏荣的派水方案,使得分水塘内之水无论多少,都能让大家亲眼看见均匀地分配,方案实施之后,南北二渠再也没有发生过因争水而引起的纠纷了。

南渠和北渠沿岸农民为争用渠水而引发的大规模械斗之事曾不断发生。其中尤以宋元宝年间和明隆庆年间发生的两次械斗规模最大,双方共聚集数千人在渠边斗殴,人员伤亡巨大,地方官吏因制止不力而被撤职查办的不少。到了清乾隆年间,由于连年久旱,从海阳河流到灵渠的水日益减少,眼见水争又起,县令魏荣急忙筹谋解决。他先后到南北二渠沿途进行调查,发现古人修建南北二渠分水并不科学,且南北渠之间界限不分明,水量也不稳定。由此,他得出结论:由于分水不均,人们之间的争水事件才会一直频发。

针对上述弊病,魏荣试行了一种新的分水方案,即“派水”。他分别在南北二延伸阅读

灵渠“飞来石”

相传,在灵渠快要竣工的时候,南渠的秦堤曾发生过两次神秘的崩溃,而两位修堤的工程师也因此相继被杀,传说他们是结拜三兄弟当中的大哥和二哥。后来,他们最小的兄弟李工匠查明原因,造成崩溃的罪魁祸首是江中的一条恶龙。于是他在神仙的帮助下,用巨石压服了恶龙。李工匠用的这块石头就是著名的“飞来石”。 它是灵渠边唯一一块与地基相联接的石头,“飞来石”抵抗了大水带来的侧压力,保证了灵渠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