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科技成就
25602800000100

第100章 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它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对中国古代科学和医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湖北蕲州人,我国宋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父亲李言闻是当地一位名医。李时珍从小就跟随父亲到病人家看病,上山采集药草,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李言闻希望儿子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在父亲的督促下,李时珍十四岁就考上了秀才。但他对科举考试没有兴趣,三次考举人,三次都落选了。此后,他醉心医学,不再应考。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李时珍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生。他虽然是位内科医生,但他对患有外伤的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在修本草的时候,他读到了古代外科圣手华佗替人治病的事,其中提到麻沸散,它能够使患者在麻醉里接受剖腹剔脑的大手术而不知疼痛。麻沸散的主药是曼陀罗花,但这味主药该用多少才能起麻醉作用,同时又不致中毒历代的记述都没有说清楚。

李时珍决定亲自做曼陀罗花药量的试验。他把估计药量分成两份,用黄酒把一份曼陀罗花粉吞服下肚。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有些头昏、心慌,于是他示意徒弟下针。但是,那针还是扎得他钻心痛。他知道药力不够,便断然将余下的另一份用黄酒吞服了下去。不大一会儿,李时珍只觉天旋地转,接着就昏迷过去了,徒弟再用针扎,他也不觉得疼了。就这样,李时珍以身试药,终于弄清了曼陀罗花的准确用量。

在行医过程中,李时珍读了许多医药著作。他感到历代的药物学著作存在不少错误,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

,需要重新整理和补充。因此,他决心在宋代唐慎微编的《证类本草》的基础上,编著一部新的完善的药物学著作。为了编好这部著作,他走访了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很多地方。每到一处,他就虚心地向药农和其他劳动人民请教,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验方。很多人都热情地帮助他,有的人甚至把祖传秘方也交给了他。就这样,他得到了很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还得到了很多药物标本和民间药方。

李时珍从三十五岁起,动手编写他的医书。他花了二十七年工夫,参考了八百多种书籍,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修改,终于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共52卷,190万字,记载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加的有374种。书里对每一种药物,都说明它的产地、形状、颜色、气味、功用。书里还附了1160幅药物形态图,记载了11096个医方。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改进了中国传统的药物分类方法,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知识小百科

牵线捺脉的由来

传说有个员外的小姐得了病,请了很多名医来治都无效。由于小姐整天喝药,所以一听说有医生来治病,她心里就害怕,宁愿病死,也决不下楼与医生见面。员外听说李时珍医术高明,就派人把他请来了。李时珍问明了情况后,就叫丫鬟用一根长丝线一头系在小姐的脉搏上,另一头牵下楼来。李时珍坐在那里,手捏丝线聚精会神地捺脉。不一会对员外说:“小姐害的是‘口津枯’。”员外还是不懂。李时珍问:“小姐是不是爱吃瓜子?”员外说道:“是呀!她就是爱嗑瓜子,她爱吃瓜子爱得连饭也不吃。” 李时珍就说:“把小姐嗑过的瓜子壳煎水,让她喝。

”员外照办了。果然没几天,小姐的病就慢慢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