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开国第一战1
25179400000008

第8章 轻言北进 李承晚舞刀弄杖 重兵南下 金日成镝鸣剑吼(2)

国际关系专家华庆昭教授在其专着《从雅尔塔到板门店》谈及这个问题时曾经指出,苏美是分裂朝鲜的祸首,三八线是它们炮制的势力范围分界线。“没有朝鲜的分裂便不会有朝鲜战争。在任何情况下,苏美都对引起这场战争负有责任。”而国际社会多年来为这个问题的争论“放过了苏美乃是造成朝鲜爆发内战的共同责任者这个核心问题,根本就没有论到点子上”。笔者对华教授的观点深以为然。的确,当时被人为分裂的朝鲜半岛,是一个典型的雅尔塔模式。南北双方谁都想摆脱这个模式。

而恰恰就在这当口,美苏两强都对朝鲜半岛的局势产生了误读。李承晚本人自我感觉很是良好。光是他牛皮哄哄倒也罢了——这老头压根就没玩过枪杆子嘛!可美国大佬也牛皮哄哄。驻日本的麦克阿瑟和驻南朝鲜的美国军事顾问团一片乐观,所有的情报都说北朝鲜军队根本不是强大的南朝鲜军队的对手。甚至就在战争爆发前两个星期的1950年6月8日,罗伯特少将还言之凿凿地对记者说,南朝鲜军队已经达到世界水平,任何来自北方的进攻都将被击溃。

当美军撤出朝鲜时,李承晚曾向美国索要包括作战飞机和水面舰艇在内的强大军备,而美国当时梦寐以求的是欧洲这个战略重点,并竭力想在远东地区保持缓和,加上对朝鲜北方的实力也不太瞧得上,所以没有满足李承晚的要求。

当时,李承晚的国防部长申性模曾通过美国军事顾问团向美国索要193辆能够对付T-34的M-26型坦克。代表美国政府回复他的,是美军驻朝鲜军事顾问团团长威廉·罗伯特少将,此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巴顿将军手下担任过坦克部队指挥官。

罗伯特少将很有耐心地听完申性模的要求,又一脸恳切认真地回答他说:“你们国家的地形、道路网特别是桥梁不适用于使用坦克。……北朝鲜的坦克是旧日军的,不必担心。”他还说,任何一支进入南朝鲜的军队如果配备坦克,几小时之内就会被击毁。

这算哪门子军事顾问?这家伙还当过坦克部队的指挥官?

真逗!

罗伯特的漫不经心在大大咧咧的美国人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种看法原封不动地上报到东京和华盛顿,又原封不动地成了美军远东战区司令部和美国政府的看法,直接影响了白官和五角大楼的战略决策。

1949年12月30日,杜鲁门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2号文件,该文件提出采用“遏制”政策对付苏联在远东的扩张,而给美国确定的基本目标则是“巩固非共产化的亚洲并削弱苏联在远东的力量”,并且“发展和加强远东地区的安全,使之免遭共产党的外部侵略和颠覆”。

而在具体论说如何“发展和加强远东地区的安全”时,文件提到了要“改善”其在“日本、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的地位,还历数了一系列要得到美国保护的国家和地区。

但没有提到南朝鲜和中国台湾。美国军事评论家和政论家约瑟夫·格登将其归结为“一时疏忽”。然而不知为什么,两星期后,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在华盛顿美国国家新闻中心发表演讲时,也历数了美国的防御半径所包括的范围——“从阿留申群岛至日本,然后延续到琉球群岛”,还“延至菲律宾群岛”。也把南朝鲜和中国台湾“遗漏”了。再早一些,10个月前,美国远东战区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也曾对来访的英国记者沃德·普赖斯信手勾勒出一条极为相似的弧形防线,并列举了菲律宾、琉球群岛、日本和阿留申群岛。和国务卿一样,他也“遗漏”了中国台湾和南朝鲜。而与艾奇逊唯一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一个是由北数到南,一个则由南数向北。

三者都“遗漏”了?这是“一时疏忽”?“遗漏”中国台湾尚可理解,不想再往蒋公这个大漏斗里填美元了嘛!可“遗漏”南朝鲜呢?是不想要这地方了,还是太过自信了?这个“遗漏”很要命!

实际上,到了1950年6月,朝鲜人民军已有了8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团,两个不满员的简装师团和两个独立团,5个警备旅和一个坦克旅。装备有火炮600门,坦克150辆,作战飞机196架。共13.5万人。南朝鲜军队则有8个步兵师10万人(只有6个满员),警察部队4万人,火炮91门,装甲车27辆,作战飞机32架。1950年春,李承晚接受了美国价值1.1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不过大都是轻型武器,无法与北朝鲜相比。相较于一年前,双方实力对比已经完全逆转。然而美国人仍然大大咧咧很是自信。

美国人的误读又直接传递给了斯大林。艾奇逊的演讲给了斯大林一个错觉——美国准备放弃朝鲜。斯大林的胆子于是壮了许多。既然美国自己放弃了《雅尔塔协定》划定的势力范围,把中国台湾和朝鲜划在自己的防御圈之外,这就等于把它们交给了苏联。这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他由此推理:既然美国没有出兵干涉中国革命,那么当然有理由认为他们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朝鲜而直接卷入战争。朝鲜半岛战端一起,也不过就是一场内战,朝鲜人民军完全有能力一举荡平南朝鲜军队。

这又是一个灾难性的误读!

他肯定没有站在美国利益的立场上去认真设想一下,假如美国甩下南朝鲜不管,欧洲与苏联抗衡的军事集团还能组织起来吗?还有那个以后跟“华约”针锋相对的“北约”吗?

美苏两强对朝鲜半岛乃至远东局势双双出现误读。这种双双误读,对于打破朝鲜半岛局势的相对平衡而进入剧烈冲突状态,显然具有毋庸置疑的影响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当口,只有一个人对朝鲜半岛局势看得最为清楚明白。那就是毛泽东!对于朝鲜半岛一旦出现战事的前景,毛泽东是有所预测的。他认为,如果朝鲜半岛战端一开,美国完全有可能驱使日本军队参战或自己出兵直接干预。而一旦有两三万日本军队介入战争,整个战争的过程就可能延长。

对于斯大林的判断,毛泽东是有保留的——他曾对朝鲜同志说,帝国主义的事,我们做不了主,我们不是他们的参谋长,不能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不过我们必须有所准备。我们打算在鸭绿江边摆上3个军,帝国主义如果不干涉,没有妨碍;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也不管;如果过了三八线,我们一定打过去。这就叫“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问题是,对朝鲜半岛战争危机和形势发展,毛泽东他做不了主。用句套话,这叫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他能做的是自己的主——有备无患,未雨绸缪。为有人把战争强加到自己头上而准备。

然而中国人并不想和美国打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两国曾经是盟友,也是战友。虽然没有像国民党军队那样从美国政府手中得到过很多援助,但中国共产党人对美国盟友的态度也是非常诚挚的。当年包瑞德上校率领的美军观察组到延安时,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还专门发表过欢迎的社论。当时毛泽东还亲笔在“美军观察组”的后面添加了“战友们”的称呼。尚未取得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人衷心希望与美国政府和人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许多中国人所熟悉的美国人如史迪威、包瑞德、谢伟思等也抱有同样良好的愿望。

在敌后的中国解放区,军民还多次营救过美国空军人员。但杜鲁门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断送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前程。这当然不全是由杜鲁门个人的好恶或偏见所致,而是由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所决定的。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当时很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他在着眼于美国对华政策中积极的一面,努力发展对日作战中的合作关系的同时,也预见到了经济实力最强的美国将在战后的世界上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必然会和美国发生接触。而且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小,成为敌人的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