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卡耐基口才艺术
2516200000022

第22章 神奇的机智应变语言(3)

游客惊奇地“喔”了一声,高兴地跑到九龙壁前仔细辨认。他们东瞧西看,走近跑远,有的说这块,有的说那块,有的干脆说没有。在众说不一的争论声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围到了这位导游身边请他揭开迷底。

在大家的注视下,导游指着一条白龙的腹下说:“就是这块。”

游客们定睛细持,齐声喊道:“原来是块木砖。”接着便纷纷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它是哪一年换的?”“皇帝为什么没有发现?”

这时,这位抓住了游客心理的导游,才提高嗓门把九龙壁的年代、建筑艺术和“木砖”的轶事详细讲了一遍。客人们听着,想着。随着故事情节发展,时而眉飞色舞,时而赞叹连声……。

导游在这里用的就是“吊胃口”、“甩包袱”的说话技巧,它既活跃了游客的游览情绪,又使讲解的内容生动活泼,还融洽了双方的感情,可谓一举数得。

古人说:“文人看山喜不平。”说话也一样,如果在交谈的叙事议论中,恰到好处地结下一个个“扣子”,即悬念,会使听者在回旋推进的言论中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因而兴味无穷。

借口帮你摆脱窘境

人生在世,免不了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

其实,所谓麻烦的事,绝大多数并不麻烦。倘若将处事行事的办法灵机一动地变通一下,麻烦往往随之消失。

一种很有效的办法是创造借口。

在某个偶然的场合中,你见到一个非常想见的人,如一个你倾慕的异性时,你很想再见到她,但太直率地闯去,未免会令人尴尬。这时你不妨找一个借口:比如,你在离开时,装作无意带走一样东西,或似乎粗心地忘下一些什么。于是,你可以再次很自然地拜访她。

约会时迟到了,对方明显地不悦,这时你不妨试用创造借口的能力:“车太挤”、“表停了”、“我的上司正找我有要事商量”,等等。

但这些借口太平淡正常了,以至于很难形成冲击力卸去对方的不快。

你可以这样说:“怎么,我打电话给过你的同事的呀,告诉你我要推迟半个钟头,接电话的人没有转告你吗?”这是一种以守为攻的借口。

“对不起,我刚才已经来了,不过我们主任就站在你旁边等车,没注意到?就是那个穿黑西装的,我不太好意思过来……。”这是出奇制胜的借口。

一个巧妙的借口,可以把需花费半天口舌也未必能说清,甚至还把伤害彼此的麻烦化为无形,它为我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类似润滑油的作用。

借口还可以借助于某种媒人,很艺术地创造出来。比如,电话就是一个极好的工具。

一个语言罗嗦,但你又不能得罪、怠慢的人在你的办公桌前滔滔不绝地说着无用的话,你没法让他停下来,也不能推托有急事而跑开。这时,你不妨写个小纸条递给身边的同事:“到隔壁打个电话给我。”

几分钟后,电话响了,你边听边说:“什么?马上去?不行,我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客人,他的事很紧。什么?非去不行……好吧。”

于是,你可以非常抱歉地送走那饶舌的来客,而且也没有伤害他的自尊心。

借口不是欺骗,欺骗有明显的损人利己的功利性,而借口没有。借口实在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说话技巧。

开场白——创造气氛的手段

开场白是讲演者向听众最先发送的信息,它如戏曲演出前的开场锣鼓,直接影响到听众的心态。

好的开场白,会收到引人入胜的良好效果。

一八八三年恩格斯在伦敦安葬了马克思时,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三月十四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永远地睡着了。”

恩格斯不说“逝世”而说“停止思想”,说“睡着了”,他用委婉修养手法,表达了对伟大革命导师去世的巨大悲痛,渲染了悼念的气氛。

一九四八年春天,北京解放时,北大学生会请郭沫若作关于北伐战争的报告,郭老是这样开场的:

“今天是我面对青春的海洋,摆革命的龙门阵。”

“面对青春的海洋”,比喻恰当形象,听来亲切悦耳,“摆龙门阵”,是妙语双关,而用“革命”两字,点明了题旨。这样的艺术化表达,一下子抓住了听众。

一次,上海某单位请陈毅市长作报告,讲台上铺了洁白的台布,花瓶里插上了鲜花,还备了些茶点瓜果。

陈毅见此情景,略一迟疑,顺手将花瓶移到了台下,并搬走了糕点,然后风趣地说:“我这个人做报告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就会手舞足蹈,这花瓶就碍手碍脚了,说不定碰翻砸碎了,我这个供给市长还赔不起呢!”顿时整个会场一片活跃。

一位外国首脑出访我国,在首都机场,他面对迎候他的人们即兴演讲:“……我是个桥梁专家。一踏上这古老而美丽的国土时,我想,此行的唯一使命是:在两国之间架起一座坚不可摧的友谊桥梁。”

他微笑着,并挥手在空中划了一个拱形桥状。他那相得益彰的话语和动作,具有很强的鼓舞人心的力量。

一代幽默大师林语堂一次参加某校的毕业典礼,很多人发表长篇大论,轮到他讲话,已经十一点半了。他站起来说:“演说要像迷你裙,愈短愈好。”话一出口,席间鸦雀无声,片刻,爆发出哄堂大笑。

巧妙地拒绝他人

在你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可能会遇到下列的情形:

一个品行不良的熟人来缠住你,非要你借钱不可,但你知道,如果借给他便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一个相熟的生意人向你兜售物品,你明知买下了就要吃亏。诸如此类的事你必定加以拒绝,可是拒绝之后,就要断绝交情,引人恶感,被人误会,甚至种下仇恨的苗子。

要避免这种情形发生,便要运用一些聪颖的智慧。

在德国某电子公司的一次会议上,公司经理拿出一个他设计的商标征求大家意见。

经理说:“这个商标的主题是旭日,这个旭日很像日本的国徽,日本人见一定乐于购买我们的产品。”

营业部主任和广告部主任都极力恭维经理的构想,但年轻的销售部主任说:“我不同意这个商标。”

经理听了感到很吃惊,全室的人都瞪大眼睛盯住他。

销售部主任没有同经理争论那个带红圈圈的设计是否雅观,而是说:“我恐怕它太好了。”

经理感到纳闷,脸上却带着笑说:“你的话我难以理解,解释来听听。”

“这个设计与日本国徽很相似,日本人喜欢,然而,我们另一个重要市场中国的人民,也会想到这是日本国徽,他们就不会引起好感,这不是同本公司要扩展对华贸易计划相抵触吗?这显然是顾此失彼了嘛。”

“天哪,你的话高明极了!”经理叫了起来。

向有权威的人士表示反对或拒绝,你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还要注意技巧。锖售部主任先用一句“我恐怕它太好了”抚平了经理的不快,使他不失体面,后面更以充分的理由,提出反对意见,经理也就不会感到下不了台了。

不论是工作上的需要,或是私人的交往,男人们有时会邀请女人共同赴宴。

一般的女子都会适度地保持矜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既然要拒绝对方的邀请,在言词上自然要下一番功夫。但心地善良的你,很可能因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启口。倘若对方是平日一同工作的同事,一旦拒绝,那么以后的工作势必增加许多困难。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位男子对一位女同事说:“欢迎你一同参加!”说着便将音乐会的入场券递给她。这时,这位女子很想拒绝他的邀请,于是顺手从皮包里拿出杂记本,打开看了一看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很抱歉,今天我已和别人约定了。”就这样婉言拒绝了对方。

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有位男子邀请某女子一同饮茶用餐,而那女子却非常机智地回答对方:“我非常高兴,谢谢你,但是不是可顺道邀请小王和小张一同前往?因为我们原来约好下班后要一同逛街的。”这样一来,对方不是知难而退,就是大家共进晚餐了。

当我们无法直接拒绝别人时,不妨编一个足以使对方信服的理由,使对方不再坚持自己的意愿。

下面是几种不失礼节的拒绝方式。

(1)以友好、热情的方式拒绝

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讲晚餐,你愿意吗?”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热地笑了笑,带着歉意说:“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他的拒绝是有礼貌而且愉快的,但又是那么干脆。

(2)避免只针对对方一人

某造纸厂的推销员上某单位推销纸张。推销员找到他熟悉的这个单位的总务处长,恳求他订货。总务处长彬彬有礼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们单位已同某国营造纸厂签订了长期购买合同,单位规定再不向其他任何单位购买纸张了,我也应按照规定办。”因为总务处长讲的是任何单位,就不仅仅针对这个造纸厂了。

(3)让对方明白你是赞同的

王女士在民航售票处担任售票员工作,她时常要拒绝很多旅客的订票要求。王女士总是带着非常同情的心情对旅客说:“我知道你们非常需要坐飞机,从感情上说我也十分愿意为你们效劳,使你们如愿以偿,但票已订完了,实在无能为力,欢迎你们下次再来乘坐我们的飞机。”王女士的一番话,叫旅客们再也提不出意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