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热土丹青
24950500000019

第19章 独山子矿务局时期(1953~1961)(5)

9月25日早晨,天气晴朗,跳出地平线的太阳“烧”得东方沙漠一片火红火红。在三塘湖附近的中湖队部,杨拯陆给全队五个小组安排了当天的搬迁任务,确定当天先搬迁两个小组,她和队友张广智顺路搭搬迁的车,在距三塘湖约35公里的石板墩泉下了车,继续对条湖泉东南和西南区域进行勘测绘图。下车后,她还轻松地向车上的同志们挥手道别,谁曾想,这竟成了她与队友们最后的诀别。

10时刚过,天气突变,大风扬起漫天沙尘,天地间一片昏黄。到12时,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半小时后,又骤变为鹅毛大雪,狂风夹着雪片飞舞。这场不期而至的西伯利亚寒流带来的风、雨、雪,使原本艳阳满天的荒漠气温由20℃骤降至-20℃,整个荒漠被冰雪凝固了。

队友们迟迟不见杨拯陆和张广智归队,立刻跳上车分头按原路寻找,条湖泉、三塘湖、四塘湖、三头泉、中湖、下湖,全找遍了,仍不见他俩的踪影。

在暴风雪中,杨拯陆和队友张广智艰难地向前行进着,全身的单衣被大雨淋透后又结成了冰。荒漠漆黑一片,他们迷失了方向。当终于明确了归队方向的时候,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了。而心中那个方向在鼓舞着他们,支撑着他们。他们相互搀扶着,相互鼓励着前进、前进……终于,耗尽体能的张广智先倒下了,生命热量尚存一丝的杨拯陆竭尽全力拖拽着自己的队友,但张广智全身僵硬,早已停止了呼吸。此刻,冷、饿、疲劳集于一身的杨拯陆艰难地向前踉跄了几步,终于也倒下了,可她倒下以后还在坚强地向前爬行着。她曲张着僵硬的十指,一次又一次地交替着嵌进冰雪中,拖着沉重的身体,向着归队的方向缓缓、缓缓地前移……前移……在距离106队基地,距离队友们仅仅两公里的雪地里,她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丝气力。

祖国的女儿,大漠的女儿,石油的女儿,泥火山的女儿,她美丽的青春、圣洁的心灵、挚热的爱情,连同她22岁的年轻生命,与冰雪融为一体,与大漠融为一体,与她为之献身的新疆石油工业融为一体……

惊闻噩耗,独山子矿务局党委第一书记兼局长许士杰赶来了,新疆石油管理局总工会领导赶来了,地方领导和三塘湖附近的各族乡亲们赶来了,人们在安放她的遗体时,发现她胸前衣服内保存的地质资料完好无损,不禁失声恸哭,被她献身石油的崇高精神深深震撼。

1958年10月8日,独山子矿务局党委作出决定,追认与杨拯陆同时牺牲的张广智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0月9日下午3时,独山子矿务局党委在石油工人俱乐部隆重召开杨拯陆、张广智追悼大会。参加追悼大会的独山子各单位干部职工来了3000多人,俱乐部大会场容纳不下,楼梯上、门口广场上都站满了人。矿务局党委第一书记许士杰、党委副书记张德尚、矿务局副局长兼炼油厂厂长胡涵秋、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会主席石镇西、独山子矿务局工会主席吴云庚参加了追悼大会。主持会议的人念悼词三次中断,哽咽得念不下去,所有参加追悼大会的人都止不住悲痛抽泣。

杨拯陆同志牺牲后,独山子矿区党委追授她“党的优秀女儿、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并号召全矿干部职工开展向杨拯陆同志学习的活动。矿务局党委第一书记、矿务局局长许士杰特别撰写了一篇怀念杨拯陆同志的诗文,以此悼念她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附诗文)。

怀念你,敬爱你,

拯陆同志

杨拯陆同志,系我局地质大队一位很好的地质普查队队长。1958年9月在三塘湖工作中,不幸为寒流奇袭,光荣牺牲。大家怀念很深,故写小诗,以资纪念。

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位姑娘,

她给我们铸造了——

坚定

勇敢

进取

社会主义建设的

英雄妇女形象

我们不难想象

姑娘应该是多么具备风情

亮堂堂的脸上

同朝霞没有两样

一双深邃的眼睛

永远闪耀着跃进的光

……

谁都知道

她——

受党的多年培养

业务精通

政治开朗

她——

共青团的好干部

一位出色的地质勘探队长

她是同志们的姐妹、朋友

又是敬爱的队长

谁要是有了病

谁要是渴得慌

她总是先人后己——

行军床让给同志们睡

哪管水壶里只有一滴水

也要先来滋润同志们的喉腔

她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

团结友爱

把全队百炼成钢

在临危的关头

生命正在同寒流激斗

但她的神志并没失丧

这些国家的资料啊

怎能让风雪损伤

她把它

紧紧地抱在胸前

要让这颗石油的种子

迅速地在戈壁滩上成长

这忠诚的行动啊

使我们刻骨难忘

我们要永远记下这位姑娘

她给我们铸造了——

雄伟

美丽

壮烈

社会主义建设的

妇女英雄形象

让这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

一分钟也不停地

在我们心里跳荡

把我们的思想、工作

照烁的——

更红、更亮

一九五九年四月于独山子

1959年,杨拯陆烈士的骨灰由乌鲁木齐燕尔窝烈士陵园移至西安南郊烈士陵园。英雄离我们而去了,但她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石油事业的奋斗精神,却永远鼓舞和激励着新疆各族石油工作者开拓前进。她留下的宝贵的地质勘探资料,让克拉美丽山前这片火红的丘陵土地在25年后的1983年7月1日拉开了准东石油大会战的广阔帷幕。彩南、火烧山、五彩湾、北三台……这些被英雄生前踏勘命名的石油地质构造,随后一个个被开发成高产油气田。特别是近年发现的克拉美丽规模整装大气田,储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成为了中国石油勘探史上的惊喜与亮点。

英雄最后用生命的挽歌,踏勘和保护的三塘湖大地地质构造资料,也终于让吐哈石油大会战在英雄离去的35年后全面打响。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新区勘探事业部、新疆石油管理局和河南石油勘探局联合组织对三塘湖盆地再次进行了全面深入勘探,英雄生前在三塘湖盆地勘探中发现的一个特殊地质构造,被命名为“拯陆背斜”。1993年9月26日,塘参1井钻探后喜获20方/日的工业油流,宣告了三塘湖第一个区块油田——北小湖油田的诞生。紧接着,牛圈湖、牛东、西峡沟3个区块油田又相继诞生。四个区块油田共同组成了三塘湖油田采油厂,由牛圈湖联合站统一管理。进入21世纪初,三塘湖又迎来了马17井的高产油气流和石炭系、西峡沟等重大石油勘探突破,并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分别获得中国石油重大勘探发现一、二等奖。

桂花美酒重霄洒,广寒舒袖迎忠魂。准东、吐哈大油气田的诞生,告慰了英灵。英雄泪雨倾盆,含笑九泉。

1989年,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副总理康世恩先后题词,对杨拯陆同志表示深切悼念和缅怀。1998年,克拉玛依市歌舞团编排了以杨拯陆烈士为原型的大型舞剧《大漠女儿》,赴京演出获得成功。舞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奋发昂扬的格调和精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热情讴歌了杨拯陆烈士在新疆油田勘探开发初期艰苦创业、英勇献身的动人事迹,赢得了观众如潮的好评。该剧在北京、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地引起轰动。在北京演出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观看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中央电视台还播发了《大漠女儿》在京演出成功的消息。这一年,《大漠女儿》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8年11月28日,吐哈油田公司为背依在三塘湖采油厂牛圈湖联合站的杨拯陆烈士铜像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杨拯陆烈士铜像同时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命名为企业精神教育基地。

这一天,博格达万仞冰峰垂首肃穆,巴里坤千里荒漠恭容哀思……

在三塘湖的冰雪大地上,在烈士倒下的地方,英烈的光辉形象高高耸立。烈士铜像的黑色花岗岩基座正面,镌刻着苍劲有力的魏碑金色题字:三塘湖油田的开拓者——“党的好女儿”杨拯陆。

英雄挺拔、昂然,风尘仆仆,仿佛正在走向她深深眷恋的大漠深处、戈壁瀚海中的勘探点,走向新疆大地的山山水水,走进天山南北各族人民的心中……

峥嵘岁月

安装黑油山的第一座井架

张福善

1955年2月底的一个晚上,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在食堂召开向黑油山进军的动员大会,安装部主任刘国治在会上宣布要派我们安装队去黑油山安装第一座井架。

3月2日,我们这个由7个人组成的安装小分队从独山子出发了,领班是苏来曼,我当时是队员。由于独山子到黑油山的大道被大雪覆盖,汽车行走非常困难。我们先到了乌苏县,准备经车排子到黑油山。在乌苏县,我们下车买了毡靴和毡袜子,以防备黑油山的寒冷天气。第二天我们吃过早饭出发时,风雪交加,大雪弥漫,司机看不见路,只好走走停停,下午才赶到前山涝坝。大家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心发慌,身上没有一点劲儿。可是,比饿更威胁人的是寒冷。我们坐的卡车连个挡风的帆布蓬都没有,脚冻得早已麻木,失去知觉,鼻子尖冻得像被猫咬了一般。有个年轻同志甚至被冻得哭了起来。车出了前山涝坝,开始剧烈颠簸,安德列竟被甩下车去,幸亏车走得慢,地上雪又厚,他没有受伤。

3月3日下午7点多,我们到了黑油山。一下车,风刮着雪粒子直往脖子里钻,刮得我们头都不敢抬。我们一看住的地方,身上更是凉了半截。这里只有一间房头留门的小土屋和一个梭梭柴搭成的地窝子。苏来曼他们5人住小土屋。我和苟玉林住地窝子,里面小得可怜,两个人挤着才能睡下。我说:“我的天哪,今晚饿不死也得冻死!”这晚,我俩用一块毛毡把门堵住,用被子蒙住头脚就睡了。到第二天起来一看,门被雪堵死了,睡在小土屋的人过来把雪扒开,才把我们拉出去。大家都起来后,化点雪水吃了几块硬梆梆的干馕。苏来曼召集开了个小组会,把工作作了安排,留下两个人修地窝子,我和苏来曼等4人去找1号井位。由于雪厚,已看不到任何标记,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我们只好分开再找。到下午5点多总算找到了1号井位。我们在那里吃了点干粮,到天黑时才返回黑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