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哈萨坟记事
24938100000024

第24章 浙闽赣孟夏二人行(4)

如龙桥

来举水是要看如龙桥。在全国的木拱廊桥中,如龙桥是惟一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以前只知道浙江泰顺以古廊桥而著名,不知道庆元有97座,位居全国第一。更不知道,在建筑专家眼里,庆元举水的如龙桥,是中国桥梁界的绝世之作。

如龙桥始建于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桥面有廊屋11间,桥北有钟楼,桥南有桥亭。因担心洪水逞凶肆虐,当间设神龛,祀大禹神,祈望古桥及村民永葆平安。桥上置匾书“如龙桥”三个大字,其字迹遒劲有力,相传乃7岁幼童所书。

举水月山村以前有“二里十桥”之说,现在只留下4座古桥了。由西而东的次第是:步蟾桥,如龙桥,白云桥,来凤桥。据当地传说讲,如龙和来凤是一对年轻人,男孩姓吴,女孩姓陈。举水的吴姓和陈姓,当年常因争水而械斗,彼此势不两立。为减少死伤人数,一次吴陈两姓各派一人一对一比武,吴姓派男孩吴如龙,陈姓派女孩陈来凤。不明白究竟是女孩特别厉害,还是男孩手下留情,结果一比一平,没分出胜负来。后来男孩跟女孩谈起恋爱来,化干戈为玉帛,最终吴陈两姓共同开渠引水,解决了累世悬而不决的争端。

后人为纪念如龙、来凤夫妇,同时造如龙桥和来凤桥。可惜来凤桥曾遭焚毁,现存的建筑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故其建筑价值,无法跟如龙桥相提并论;受保护的级别,可怜到连省级也不是。

杉树王

举水月山村海拔不高,才820米,所以随便往哪个方向走,都要爬很高的山。范晓兰科长鼓动我们去后坑看冰臼,我们盛情难却,欣然而往。地图上有后坑这个地名,但没标出去那儿的路,显然它是边远的举水的边远之地。

上了山,居然平坦起来,若天台山一样田野开阔。同行的吴法正先生,叫我们看杉树王。那是长在一个土丘上的两株古树,据说高的那株,其树高及经围,排名于浙江第一,全国第二。

当地人讲,这两株古杉为泰伯87世孙吴钟、吴铁兄弟二人所栽。因为栽树的这个土丘,据说风水是特别的好,兄弟二人约定,谁先死谁就葬在这里。弟弟于66岁突然生病卧床不起,70岁的哥哥怕弟弟先死,先下手为强,急忙吞金辞世,夺得安葬权。哪知弟弟是有惊无险,又活了6年,活到72岁呢。

看冰臼去

我对冰臼的了解,就像冰臼对我一样,听都没听说过。范晓兰科长讲,中央台也来人拍过冰臼的镜头,在《新闻联播》中播过。冰是冰雪的冰,臼是石臼的臼,自说自话地想,拿冰臼舂米,肯定出问题。

山路越走越窄,山里的景色却越发好看。那是一道深山峡谷,峭壁上长了龙须草,山涧里流淌着清凉的溪水。那溪水从岩石上泻落,岩石上出现一个又一个垂直的石洞。其特征是“口小、肚大、底平”,口径多在50厘米左右;而大的却有2米多,其深度亦有2米,有村民把它当天然洗澡盆,洗露天澡。

今年1月,《浙江日报》有报道称:

中国地质科学院韩同林教授于1月6日从北京打电话给庆元县举水乡干部吴法正。韩教授在电话中说:“根据你提供的资料和拍摄的图片分析,可以肯定这些罕见的坑洞,就是距今约200万至30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运动的遗迹,其科学名称叫‘冰臼’”。据韩教授介绍,后坑冰臼群属于河谷冰臼,是古冰川运动存在的有力见证,因其形态酷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而得名。它的发现,印证了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学家关于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第四纪冰川的推论。

发现冰臼的有心人,原来就是跟我们同行的乡村科技干部吴法正。他读过上海一所大学,有一个得心应手的联想手提电脑。从那个电脑里,他拷给我不少有关举水的史料和图片,拷在我随身携带的U盘里。

吴钩越剑

吴钩应该跟我们江苏有关,越剑则跟浙江有关。吴钩越剑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精良冷兵器,可惜由于早期战车的逐渐消失,在战车上拿钩子钩人的吴钩,也随之不见了。越剑比吴钩幸运,因为剑的用途,除了捅人之外,还可以佩挂在身上,显示其主人的地位或气质。据说春秋时代有欧冶子在龙泉秦溪山淬火铸剑,而龙泉宝剑的著名,即便在今天也广为人知。我有个懂武术的朋友,有一把龙泉剑,舞剑时武而不狂,给我印象深刻。他教我太极拳动作,跟我讲阴阳道理。他说会舞剑的,能把太极的气,传到剑刃上去。由此可知,我国的剑文化,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

叶新华是龙泉制剑业中的一个异类,他背井离乡来庆元开冶剑坊,设计铸造了北京国旗护卫队的指挥刀,大连女骑警的随身佩剑;他的“欧冶刀”,曾被媒体誉为“天下第一刀”。

叶新华跟我们讲他的刀和剑兴致勃勃,我们则洗耳恭听,也听得入神。他注册了不少商标,其中有欧冶、工布、泰阿、莫邪、干将、倚天、尚方、华表、钱王、越王不一而足。老秦建议他再申请“专诸”和“要离”,给他讲我们无锡的这两位著名刺客。历史上,专诸和要离跟荆柯齐名,且比刺杀秦王的荆柯早好几百年。见叶新华感兴趣,进而建议他申请“夫差”,结果他听了当即摇头,认为夫差是失败者,怕造了这个牌子的剑,没顾客愿意买,卖不出去。

鲤鱼溪

去泰顺看廊桥的念头,最终被完全打消。既然在庆元看了全国文物保护的如龙桥,还看了单孔跨度最长的兰溪桥,甚至在夜间看了灯光辉煌的咏归桥,去不去泰顺,就没所谓啦。在龙泉住龙泉大酒店的时候,晚上看了中央四台的“走遍中国”,看到了周宁的鲤鱼溪,感觉那地方值得一游。查地图得知周宁在闽北,离庆元不是很远,于是我们决定去周宁,往福建走一遭。

由浙江的庆元到福建的政和,再由政和到周宁,始终坐在班车里昏昏欲睡。这时候,我已经觉得不舒服,身上发冷,打哆嗦呢。庆元旅游局的范晓兰科长,以前当过副乡长是女中豪杰,人是特别的豪爽,酒是特别的会喝,昨晚灌了我不少酒,夜间又贪凉,没怎么盖被子,就生病了。

我们在周宁浦源镇下车,鲤鱼溪就在这个镇子里。一条溪水横贯全镇,溪水里有上万尾红红绿绿的鲤鱼。买了麦粉饼扔河里给鲤鱼喂食,是外地游客的重要活动之一。浦源镇的大姓人家姓郑,那儿的郑氏家族称鲤鱼为“三仙姑”,不但养鲤鱼,不吃鲤鱼,出门在外也不吃,还给不幸去世的鲤鱼修过坟,仁心厚葬一番呢。

老街上的房子大都年久失修,虽古朴有致但风雨飘摇,到了风烛残年。而村尾的郑氏宗祠,却是非同寻常的坚固且奢华。里面有祖宗牌位、砖雕木雕、享堂戏台,等等一应俱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儿挂满了红底金字匾额,数不胜数。以前到安徽泾县陈村看翟氏宗祠时,听当地人讲,原先祠堂里挂了108块匾额,因为当时只看到14块,所以姑妄听之,并不当真。现在看了浦源的郑氏宗祠,才意识到陈村人可能讲的是实话,并未夸大其词。

南浦溪

看了鲤鱼溪中午在浦源吃饭。虽然没说什么,但老秦看到我饭量骤减,知道我生病了。我说没事,下午看九龙漈不会走不动。号称“华东第一”的九龙漈瀑布在周宁东面,打听到准确位置后,才听到一个未经证实的坏消息:如果电站不放水,瀑布就看不到。赶紧到周宁买地图了解情况,买来一本福建分县地图,一张南平旅游图;后者有“重要旅游资源一览”,老秦注意到南平浦城有个省级历史文化村,名叫观前村。于是我们决定不看九龙漈了,马上掉头去浦城。正好有下午1点10分的班车,便立刻上了车,马不停蹄地往浦城赶。经政和、松溪抵达浦城,下车时间是晚上6点10分。

次日早上开始腹泻,一连上了4趟洗手间,但上午去观前村不肯不去。要吃黄连素的时候,老秦要我吃氟派酸(诺氟沙星胶囊)。他说他带出来的药,比我的管用。搭当地旅游局的车,沿南浦溪往南走。出县城23公里,溪水东面的山林中有一座道观名叫金斗观。河对面的村子,就叫观前村。

我们在金斗观那边上船,两位老船工一面给我们撑篙摇桨,一面讲南浦溪。前面那位郑姓老人,有70来岁了,年轻时常摇船走南平走福州。当年最大的船,能装3吨货物,主要装大米、茶油及桐油;也装过中央军,也装过解放军。老秦调侃道:“老人家是敌我不分。”郑老爹则实话实说:“谁给钱装谁。”

前面有个渡口叫九石渡,也有人把它写成九十渡。传说从前有个摆渡的,一天碰到一个故意找碴的。那个找碴的就是不上岸,叫摆渡的摆过来,摆过去,竟摆了九十个来回。偏偏摆渡的就是沉得住气,再摆九十个来回,也不会生气。找碴的那个老人家是仙人李铁拐,上岸时给摆渡的一只白羊权当摆渡钱。摆渡的牵了白羊回家,没想到白羊突然不见了,家里多出一坛白银。自此以后,那个摆渡的便衣食无忧,过上了好日子。

九石渡东面有一条小溪,发洪水的时候,这溪水便冲到南浦溪对岸的一块岩石上,发出铜磬般的响声,所以那块岩石叫钟岩。两岸的石峰石壁,都会给人以联想,或青蛙,或象鼻,或螺丝,或马头,不一而足。其中老鼠岩最像,一看就看得出来。对面的猫不会游水,过不了河,弓起背,干着急。据说从前过老鼠岩的时候,船工要往水里丢米,不然就要出事。

观前村

闽江是福建的最大河流,于福州马尾入海。早在宋代,福州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闽江的上游是建溪,建溪的上游是南浦溪,位于南浦溪西岸的观前村,是闽江水路运输的最北端。由观前村上岸,经渔梁、九牧、枫岭关、仙霞关,一路往北走,直到浙江江山的清湖镇,才可以再走水路,顺江山港入衢江、兰溪、富春江、钱塘江,到达杭州。有人称杭州至福州,进而沿海岸至泉州,至菲律宾,至马来半岛,至印度,至波斯湾,甚而远至非洲的东海岸,为古代水上丝绸之路;而观前村至清湖镇,就是这条水上丝绸之路上惟一的一段陆路通道。

观前村的古码头于今冷落荒凉,只有岸边的4座木构凉亭,闲坐着几位纳凉的老人。而宋代的朱熹、明代的徐霞客,他们路过此地时的那种人头攒动的繁华喧闹景象,早消失得无影无踪。从前的酒肆歌楼也不见了,只有谢翱故居在村尾无人问津。谢翱不但有才气会写诗,而且有钱财慷慨激昂。南宋抵抗元朝军队时,谢翱砸锅卖铁,变卖了全部家产,率数百名乡勇投文天祥。兵败后流亡江浙一带,曾于浙江桐庐严子陵钓台,悲哭被害的文天祥,亦哭被毁的南宋社稷,写下了感天动地的《登钓台恸哭记》流传于世。

其实所谓的谢翱故居,是村里的谢氏祠堂。该村前任郑姓老支书,领我们去看据说是真正的谢翱故居。那是一座有南宋建筑构件的有人住的老房子,已经十分破烂了,而且不够卫生,天井有水洼极龌龊。老秦呢,对巷子里晃来晃去的猪猡也颇有意见,已卸任的老支书对他讲:“那时候我是不允许搞得这么脏!”

江淹的故事

讲南朝的江淹写过传世之作《别赋》和《恨赋》,疏于读古文的人可能插不上嘴。若讲到“梦笔生花”和“江郎才尽”这两个成语,知道的人就多。而这两个成语,都是安在江淹头上的。

传说江淹做了一个梦,梦到东晋诗人郭璞给他一支五彩笔,醒来后也真的见到了那支笔。此后江淹就“梦笔生花”,文思大进,写文章出了名。后来江淹又做了一个梦,梦到郭璞要把那支笔要回去。江淹不是无赖,不会不还人家。结果不对头了,写不出文章了,于是有人称江淹“江郎才尽”。成语辞典中往往讲李白梦笔生花,有的带一句江淹。李白比江淹晚了好几百年,应该先讲江淹后讲李白才对。

生于公元444年的江淹,13岁丧父,家境贫寒。其实小时候就勤奋好学,才思敏捷,没郭璞借笔给他,文章也照样写得好,照样博得显赫名声。而且,江淹于官场,也如鱼得水。虽然也坐过牢,被贬过官,但后来就青云直上,直到被封侯拜相。评论家认为,江淹的所谓江郎才尽,其实是有了高官厚禄,没了好学精神,终至荒于诗文,每况愈下了,这跟郭璞没关系。

江淹写他的最好的文章《别赋》和《恨赋》,就是失意时在福建浦城写的。当时江淹被贬为吴兴县令,当了3年七品芝麻官。当时的吴兴,就是现在的浦城。其城关有一处小景致叫梦笔山,如今供游人驻足怀古。

大宋提刑官

有人讲,平日很少吃药的,一吃药就管用。要感谢讲这句话的人,吃了氟派酸,肚子很快就不拉了。但胃口仍不好,中午只吃了两三口饭,而且是浇了菜汤勉强咽下去的。老秦很是担心,问要不要现在就回去?我说没事,明天就会有胃口。

老秦是晚上做笔记。他的笔记本很大,不像我的才巴掌大小。记笔记时间也长,应该比我记得详细。记完笔记冲完凉,就看中央一台的《大宋提刑官》。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宋慈,历史上曾写过一本其书名为《洗冤录》的法医著作。我在我的一篇短篇悬念小说中,称他是“一个姓宋的宋朝人”。

查看南平地图,发现宋慈的墓,就在浦城隔壁的建阳市。史料记载:“宋慈,字惠父,南宋建阳人。宋宁宗嘉定十年进士。历任主簿、县令、通判兼摄郡事等职。嘉熙六年升任提点广东刑狱,后移任江西提点刑狱兼知赣州。”剧中所谓的“提刑官”,是宋朝“提点刑狱公事”的简称。又发现建阳有朱熹墓,且建阳隔壁的武夷山市,有朱子故里五夫镇,很想往那边拐一拐,可掐算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忍痛割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