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女儿:你真好——如何把女孩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
24889600000045

第45章 不让孩子做家务,带给孩子的是不幸的将来——让女孩从小学会做家务

现在的家长好像都习惯于自己包揽一切家务及家里所有的事,为了让孩子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为了让孩子能有个好成绩,家务活就成了家长的事,时间长了,就自然成了一个规律,同时也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毛病。等到有一天你需要孩子去干了,孩子却不想干或是不会干,让父母放心不下。事实证明,孩子不会做家务,不是孩子的责任,是家长的问题。尤其是女孩的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带给孩子的是不幸的将来。我们应该做的是,把孩子从“保温箱”里“解救”出来,教她们干些柴米油盐之类的事,变溺爱为理智地爱,培养女孩良好的劳动意识与独立意识,让她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学会自己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的感慨:现在的孩子对家务是“这也不会,那也不能”!那么,造成这种状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其实,孩子不做或不会做家务,是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直接相关的。家长如果缺乏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把孩子做家务看做“可做可不做”的事,只会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自理能力差,懒惰甚至自私,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据调查显示:在我国,60%的独生子女从未做过或很少做家务劳动,孩子们每天用于做家务的时间平均不到12分钟。

2001年,北京大学招收了一名高考状元,知识面很丰富,人也非常聪明。刚入学不到半年,状元就三科考试不及格,按照学校的规定,她要被劝退回家。状元的母亲从外地来到京城,了解到原来孩子自己不会照料自己,经常忘记上课的时间和地点。母亲很伤心,苦苦哀求学校再给孩子一次机会。面对母亲的痛哭流涕,学校答应再给状元半年的时间。状元的母亲就向单位请了假,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专门给孩子洗衣、做饭,提醒孩子准时上课,逐渐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半年过后,当孩子能初步照料自己后,母亲才离开北京。

还有这样一对小夫妻,结婚后一直在父母那儿吃“现成饭”,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可是刚过了两年,父母因事去了外地,他们失去了吃“现成饭”的依靠。到街上的快餐店去就餐,对于夫妻二人来说也许还可以对付,但对年仅一岁的孩子来说却是行不通。没办法,只好自己动起了锅灶。因不善于做饭,他们常常为所做的饭菜味道不好而互相埋怨、争吵,最终伤了感情,导致了婚姻的破裂。

家长也许认为,让孩子一心一意地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岂不知,孩子的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学会做家务,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逐渐明白没有劳动就没有美好的生活。重智轻劳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