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女儿:你真好——如何把女孩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
24889600000012

第12章 教女孩争取自己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地谦让

温良恭俭让一向是值得推崇的行为作风,但是我们要在确立了对自我权利的认识后,才能进一步展现谦让的魅力。如果我们拱手出让自己应有的权利,是出于对自我权利的无知,或不懂得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那么这样的行为便不是真正的值得赞赏的“谦让”,而是应当予以弥补的个性上的缺陷。事实上,这种“谦让”的背面,常常是一颗委屈的心,长此以往,可能形成扭曲的性格。

在小公园的沙滩中,孩子们旁若无人地玩着,一位年轻的母亲注视着女儿婉蒂在向玩具车上堆沙子。婉蒂玩得很投入。突然走来另一个年岁相当的女孩,提起婉蒂的玩具车回到她自己的“领地”。婉蒂默默地注视着,嘴巴委屈地向下咧着,但不敢说什么话,只是求助似的向妈妈回过了头。“亲爱的,那是你的推土车,你对它拥有一切权利,如果你不想给别人玩,你有权把它要回来。”婉蒂没有动,只是看了自己的推土车一眼,仍转过头来看着妈妈。“试试看,婉蒂,别忘了,这是你的推土车,好好和她讲。”终于,婉蒂走过去,要回了小车,对方并没有太多的表示,又去玩其它东西了。“对了,亲爱的,要坚持自己的权利。”

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坦率地申述自己的权利,事情恐怕会容易处理得多。当然,在婉蒂长大以后,她可能会很大方主动地将自己的玩具或心爱的书借给其他朋友玩赏,但这是出于她的主动,出于她的有意识的决定,这同出于无奈的“大方”性质完全不同。

一位母亲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女儿打电话来找我,希望我马上回家,因为家里有些麻烦。事情是这样的:弟弟(3岁半)在墙上涂抹,搞得一团糟,爸爸进来看见此事,问是谁干的,弟弟张口就说是姐姐干的。爸爸并未再问,便训斥了女儿几句。女儿为此大为委屈,却又不敢申辩,只向我哭诉,要我惩罚弟弟,说他冤枉了她。我的反应是:“弟弟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问题,但批评他并没有解决问题的全部。你有没有向爸爸申辩?”“我哭了。”“哭有什么用?你若觉得委屈,现在就去找爸爸,和他把情况说清楚,指出你很感委屈。只在弟弟身上做文章,并不能训练你自我保护的能力。”女儿终于去向爸爸说明了原委,爸爸在弄清情况后也向女儿道了歉。

要培养一个有勇气的女孩,将会面临许多障碍,但父母不该放弃,因为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各种各样的权威压迫下成长。她应当能够站出来为自己说话。而且,她的一生,她将来走上社会后的一切权利,都得由她自己去争取,有哪一位父母能跟随女儿一辈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