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女儿:你真好——如何把女孩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
24889600000104

第104章 对女儿说:“女儿,你很美”——女孩16岁以后的培养

我们的女儿从抱在怀中的小不点已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少女,她们小时候的一些小爱好、小习惯,可能曾令父母们担心不已,但如今,都已成为让她们健康成长的礼物、才能与资源。女孩是美的化身,美的代名词。女孩的父母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与内在气质,教给女儿注重良好仪表仪态,引导女儿保持良好的心态,自信、坚强并拥有爱心,使她们成长为全面健康的魅力女性。总之,女孩的健康成长,自始至终都需要父母的关爱与培养,父母只有把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传授给女儿,才能让女儿在通往成功的人生之路上少受挫折,实现理想。

每一个女孩都会感觉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够完美,因此而产生消极心理。父母要引导女儿对美的正确理解与追求,培养自信,塑造内在气质美。

我们看着广告上那么多漂亮、时髦的模特,接受着广告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说女性每年都在变老变丑,我们被鼓励着花更多钱去与那些美丽的面孔接近,但总是不满意自己的长相。

这种社会时尚肯定会影响我们的女儿。要想抑制这种社会时尚对女儿的过度影响,从现在开始,父母的任务是使女儿对自己的外表有信心。那些自认为长相不漂亮的女孩,对自己的相貌总觉得不舒服,甚至到了成年、结婚、生育后仍然如此。因此,父母应当使女儿避免掉入这种陷阱。

青春期的女儿很多的烦恼都是与外表相关联的。

尽管男孩子也会短期内为他们变音或长体毛而烦恼,总体来说,他们喜欢这些变化,具有男性般的面孔和发达的肌肉,对他们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事。与男孩子这种积极的态度相比,女孩子则消极得多。不像男孩子,女孩子不把身体的发育看做增加自己力量的源泉,而更关心自己的外表如何,去适应外界的喜好。

相貌是本钱的社会压力很早便已开始,从幼儿时候起,女孩子便意识到外表能够使她得到更多的关注。人们总是习惯于夸奖女孩子的外貌:“你看这个小女孩多漂亮。”但更多的对外表的意识是从青春期开始的。

到了青春期,人们开始用区别的眼光来看待女孩子。即使在以学业为主的学校里,人们对女孩子的评价也渗入了对外表的印象。女孩子可以很容易地意识到她的服饰、发型和相貌时时处处在别人的评判之下,仿佛自己是景观的一部分。

对外表的迷恋与对体重的注重相伴而来。对许多女孩子来说,体重是她们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在美国相当数量的女孩子有神经性食欲缺乏症,伴随着因不愿保持正常的体重而导致的过量减轻体重、月经周期失调及超大运动量等等。90%的厌食患者是女性,而且一般都来自中上层家庭,其中因身体器官和生理机能的损害而过早夭折的人数是惊人的。

美国有一位畅销书作家是严重的厌食症患者,她的第一本著作便是描述自己怎样走上厌食症患者的道路,由此所遭受的痛苦,以及如何与疾病斗争的故事。书的出版受到广泛的欢迎,因为许多女性读者从她的故事中找到了共鸣。作者的身体状况曾使她数次试图自杀,在父母和男友的帮助下,终于生存下来,但至今仍旧忍受着厌食症的痛苦,不能过平常人的生活,对未来的前途怀着恐惧。

要想使女儿对外表有正确的看法,不过分追求外表美,父母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转变女儿的认识,使她能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外表。

(1)告诉女儿,人的修养与气质美比外表更重要

要使女儿对自己的外表有信心,不同于强迫她去长得漂亮,关键在于将单纯的外表因素降低,而强调其他方面的品质,尤其是内在气质对人外貌的影响。

我们应使女儿感觉到我们赞同她的外表,同时也应帮助她自己产生同感。

(2)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从气质上来肯定女儿的外貌

对女儿外貌进行评价时,应更多地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例如:“你今天精神很好,看起来十分可爱。”“你这样打扮,显得很有朝气。”

父母努力使女儿对自己的外貌有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我们不树立这种自信,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任何陌生人都可以对她的外貌发表意见。即使没有人讲,她也会暗自对照社会流行标准不断品评自己,试图满足社会文化对审美的要求。正如人们所说:“我们对外界的赞同是很在意的,这影响到我们的自信。”

(3)告诉女儿满足自身,而不去追求别人

父母要告诉女儿,对自己的外貌感到满足的女性,自信要高于那些试图以相貌取悦他人的女性。漂亮的女性不一定有什么自信,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存在,是因为在她成长过程中,人们太多地注意到她的外表,使她感觉除了漂亮外,自己一无所是,因此,为了要赢得别人的注意和赞同,就要注意修饰自己的外表,如此使她对外貌过于敏感。然而“山外有山”,在外貌上与人比较、竞争,是令人胆战心惊、无休无止的折磨。

对女儿的自信表示鼓励是很重要的,她对自己感觉越好,面对同龄人的压力和世俗对女性美的要求所带来的压力,就越能泰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