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女儿:你真好——如何把女孩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
24889600000100

第100章 防堵不如疏导:理智对待孩子的早恋

早恋,在现代社会中,已不是一个什么特殊现象、令人惊讶的问题了。

从《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一项调查情况来看:1995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五大城市的中学生早恋现象的比例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分别是31%、29%、39%、25%和27%,这些数据的概念就是说每四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个在“恋爱”。

青少年最显著的生理特征是性腺的迅速发育和趋向成熟,第二性特征出现并日益显著。基于这样的生理特征产生的日益强烈的性意识和性需求,构成了少年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在性发育初期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毫无思想准备,少年会产生对性的不安、害羞和恐惧感。心理学家称之为“性的反感期”、“青春期的否定阶段”。这段时期过去后,少年便会转而对性发生强烈的兴趣,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其中有一些就会发生越轨行为,造成性罪错。

为了使孩子能健康成长,家长要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注意孩子的早恋问题。许多孩子的早恋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的,但是,也总有蛛丝马迹可寻,有端倪可察。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研究,孩子早恋的信号有十种,对此,家长要密切注意,及时发现,加强教育。这十种信号主要是:

孩子变得特别爱打扮,十分注意修饰,常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迫切要求父母添置时髦的服装。

原来成绩较好的孩子,突然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

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起来,不愿和父母说话;对弟妹的态度也变得生硬粗暴了。

在家坐不住,进进出出频繁,常找借口往外跑,瞒着父母去公园、溜冰场、音乐茶座等场所,有的还说谎。

放学回家时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或躲在一角想心事,时常走神发呆。

情绪起伏大,时而兴奋,时而忧郁,时而烦躁不安,做事没耐心。

对描写爱情的文艺作品感兴趣,对电影、电视中的爱情镜头特别关注,甚至目不转睛地看。

喜欢打听男女之间的事,对儿女情长的事尤其感兴趣。

有时背着家长偷偷地写信,看到家长急忙掩饰过去。

常有异性打来电话,或与异性同学传递小条,信也多起来了,信件下角也不留地址。

家长对待孩子的早恋现象应该严肃对待、正确处理。首先不要认为这是一件邪恶的事,不要武断地给孩子正常的异性交往扣上一项“早恋”的帽子,也不要轻易地把早恋和品质恶劣、思想落后划上等号。早恋是孩子生理早熟的产物,是人到了一定年龄的心理的自然变化,问题在于怎样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这种感情。同时,也不能认为孩子的早恋是完全正常的,绝对合理而任其发展。这是因为性的自然属性要服从于社会属性。有许多事,仅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需要,但是,如果这种需要不利于社会发展,就要加以控制,使孩子能更健康地发展,从而对社会有利,也对个人有利。

家长决不可采取粗暴的压制、打击、处罚的办法对待孩子的早恋,而要循循善诱。现在,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特别是女孩)有早恋的情况就粗暴地骂孩子,打孩子,甚至把孩子赶出家门,这些做法都是不妥当的,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倾向,对他们进行性教育,破除性神秘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要引导他们处理好理智和冲动的关系、友情和爱情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高尚和庸俗的关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要相信,绝大多数孩子都是通情达理、要求进步的,只要对他们讲清道理,他们是能够理解和接受,正确地处理早恋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