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释迦牟尼佛传
2488000000053

第53章 十大比丘弟子(4)

“我实在是不行了。弘扬正法,教化众生,全不是我的分内之事了。忘去自我,多么不容易啊!我充其量顶多在自己的生活中,竖立起更艰苦卓绝的修行榜样,让后来者对于少欲知足的头陀苦行,知道尊重与实行。弘法利生那些艰巨的任务,全赖你们去担当了。”

舍利弗和目犍连听了这些话,并不感到失望,反而称赞道:

“长老能够在这一方面树立法幢,也是非常难得,佛法是多方面的,各人可以依着自己的志趣去实践自己的理想,我们为长老祝福。”

长老大迦叶对于他的头陀苦行,不会因任何人的劝说而停止。

大迦叶尊者,不惧狂风暴雨,不怕日晒夜露,总是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冢间,他的年龄逐渐衰老,佛陀很同情怜悯他,有一天当他到祇园精舍的时候,佛陀就劝他安住在祇园精舍。

可是,他反而向佛陀说道:

“佛陀!不行,我不能住在祇园!佛陀的慈悲,弟子深深了解和感激。不过,弟子住在这里,一定非过团体的生活不可,那时我的头陀苦行会感到很大的不便。这里无论是静坐、经行、闻法,样样都合乎理想,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环境真是太优美了。但我修头陀行者的人,住在这里是十二分的不宜。这里闻不到一点尸臭,看不见半根白骨,生活过得是这么适宜舒服,对于修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无论如何不适合。我很乐于冢间的生活,在那里,长年累月的独自一人,或在树下,或在露天,或经行观尸,或补破衲衣。欢喜乞食行化,就自由的进城;不愿意乞食行化,就随便找些野果草根充饥。我不为衣愁,不为食忧,没有人间的得失,我只感到清净解脱自由。

当然,有人会说我这样的生活太过于自利,像舍利弗、目犍连、富楼那、迦旃延等,他们负起代佛陀宣扬的任务,不惧阻难,不惜身命,推动着真理的法轮,让众生普沾法味,同获法乐。我虽然没有那一股勇气和毅力,但我不会忘记佛陀给我的恩德,为了报答佛陀的恩惠,我才更要过头陀的生活。因为众生能否得救,全靠僧团的弘法,僧团中布教的弘法者,是人民的亲教法师,他必须自身要健全,才能担当弘法的工作。僧团的本身如何才能健全呢?当然只有从严肃的生活中去培养自己的德行。头陀的行门,就是一种最严肃的生活方式,如能习惯于这种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不贪名闻,不求利养,一心一德,为法为人!佛陀!我为了直接地巩固僧团,间接地利益众生,所以欢喜愿意居住深山丛林,或是冢间,决不舍弃苦行,决不能长住在祇园!恳求慈悲的佛陀,能够原谅我大迦叶的固执。”

佛陀听完大迦叶的禀告,很是欢喜同意,看看大迦叶,又看看诸比丘,说道:

“你们诸比丘听到长老大迦叶的话吗?将来佛陀正法的毁灭,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而是在僧团的腐化与崩溃!大迦叶的话说得很对,要弘扬佛法,让真理之光永照着世间,则必先要巩固僧团。要巩固僧团,就必须严肃地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叶尊者,就能负责住持。”

大迦叶尊者的修行被佛陀称赞,从此,他在僧团中受着普遍的尊敬!

天眼第一阿那律

阿那律尊者是佛陀比丘弟子的天眼第一!

阿那律和摩诃男(摩诃那摩)是兄弟,同是甘露饭王所生的王子,当初他弟兄二人约定,兄不出家,弟即出家;弟不出家,则兄出家。后来阿那律和跋提王子等七人同时皈依佛陀,披剃出家做了沙门。

阿那律长得很英俊,没有出家时就有很多王族的少女希望嫁给他,但阿那律却不易为爱情女色动心。

出家以后,有一次阿那律从祇园精舍往拘萨罗国去的途中,路上没有比丘的宿处,没有办法,他只好向民间投宿,这人家有一位年轻的少女。

阿那律走到少女的门前说道:

“天快黑了,路很远,想在贵府投宿一夜!”

少女一见大喜,即刻迎接阿那律入其内舍,阿那律尊者没有想到其他,他在内合中结跏趺坐,一心地念佛念法念僧,希望早点天明,以便赶路。

夜半,灯光渐渐地黯淡,朦胧的月色照在窗前,门声响处,年轻的少女走到阿那律的床前,温柔多情地说道:

“你是一位沙门,我知道,但我见了你,怎样也压制不住我对你的爱慕。近来有很多有名有财的长者婆罗门,向我求婚,都被我一一拒绝,但我看到你端正秀丽的容貌,我不怕羞地自愿将身许你,你就住在我的家中不要他去。”

阿那律尊者双目闭得紧紧,像高耸的山岳,巍然不动,少女向前推动他,阿那律严肃地把眼睁开,庄严地呵斥欲的种种不净,少女生大惭愧,当即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做了在家优婆夷。

阿那律尊者虽然因不为爱欲所迷的美名令人敬仰,但有一次当他听闻佛陀说法时因疲倦而打瞌睡,遭受到佛陀的批评。

佛陀讲法以后,把阿那律尊者叫到身边,问道:

“阿那律!你出家学道是为了畏惧王法恐怖盗贼吗?”

“不是!”阿那律回答。

“那么,你为什么要出家学道呢?”

“为着厌离生老病死,解脱忧悲苦恼。”

“我看你出家学道的信心很坚固,但是当我在说法的时候,又看到你在睡觉。”

阿那律跪下来,合掌说道:

“佛陀!从今以后,尽形寿,我也绝不在佛陀的座前睡眠,希望慈悲的佛陀原谅我一次懈怠的愚痴。”

从此,阿那律从清晨到黄昏,从黑暗又到天明,他都用功办道,绝不睡眠,经过一段时间,阿那律的眼睛坏了。

佛陀很挂念,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告诉他道:

“阿那律!修行不及固然不行,但太过了也是同样的不行。”

“我在佛陀的座前已经宣过誓,我不能违背我的誓言!”阿那律恭敬而又坚决地回答。

“你不要挂念这个,眼睛是大事。”

佛陀虽然慈悲地这么告诉阿那律,但阿那律仍然不肯睡眠。

佛陀又再叮咛劝说道:

“阿那律!一切众生为食物而生存,如果不食就不能存在,眼睛也要饮食,眼睛的饮食就是睡眠。所以,阿那律!你去睡,不要挂念其他,就是涅槃也要饮食。”

“涅槃吃什么?”阿那律怀疑着问。

“不放逸!”佛陀回答说,“不放逸能够到达无为的境界,但是在这以前仍然要睡眠。”

“佛陀!眼睛是以睡眠为食物,不过我不睡眠没有关系,请佛陀放心!”

就这样,阿那律的眼睛不久就瞎了。

佛陀想到以自己对阿那律讲了一句话,能使他精进修行以至双目失明,阿那律对佛陀尊敬的心,到达什么程度不难想象。

佛陀打算着如何才能令阿那律重见光明。

有一天阿那律想缝衣服,但因眼睛看不到,无法把线穿进针孔,他很希望有一个人帮助他。

佛陀知道他的心意,走来说道:

“阿那律!你把针线拿出来,我来替你穿。”

阿那律很惶恐、惊慌,佛陀为他把针线穿好,看不见东西的阿那律,眼眶中浮出几滴晶莹的感动泪珠。佛陀把针线穿好,阿那律想请人来做衣服,佛陀阻止着他道:“你不要烦心,我来替你做就好。”

在一天以内,佛陀就为阿那律把三衣缝好。

佛陀和失去肉眼的阿那律坐在一起,慈悲地安慰他,并教他如何修定就可以见到光明。

阿那律信任佛陀的话,他不久就得到天眼,不分远近,不论内外,都能看到,在佛陀的弟子中,从此阿那律是有名的天眼第一!

阿那律很欢喜感激,佛陀的欢喜更是难以形容。

有一次,阿那律走到佛陀的座前,顶礼佛陀后说道:

“佛陀!我常这样想,少欲知足,常行精进,这是我们修道者必备的条件;忘记小我,弘法利生,这是我们弟子应尽的责任。佛陀!关于我们如何修学觉道,进取涅槃,恳求佛陀多予慈悲开导!”

佛陀很欢喜地说道:

“你说的都是实在的话,你所挂念的问题是学大人(菩萨)的问题,我为你说八大人觉,你可于昼夜至心诵念: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无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阿那律!前面所讲的八事,这是诸佛菩萨大人的觉悟,修学觉道的人,要用慈悲的心,多来修福修慧,乘着法身的船,划到涅槃的彼岸,再来人间,广度众生,就能脱出生死,永远安乐。”

阿那律含泪听着佛陀说法,更增强学道的决心,佛陀的爱,深深地藏在阿那律的心底。

持戒第一优波离

优波离尊者是佛陀弟子之中的持戒第一!

优波离还没有皈依佛陀以前,出生在首陀罗种姓的族中,他本是理发匠,靠着替人剃除须发,维持生活。

虽然优波离是一个理发匠,但他心地纯良,本性忠厚,故能得到刹帝利的释迦王族的信任,令他在王宫为跋提王子等理发。

跋提王子因见优波离工作细心,很喜欢他,优波离对跋提王子也很尊敬。

当初,佛陀成道后回到故乡迦毘罗城的时候,跋提王子等因为被佛陀的德慧所感召,都毅然舍弃虚妄的王子的尊荣,皈投到佛陀的座下出家。

尊贵的王子身份可以跟佛陀出家,优波离很悲哀,他怨恨自己不幸的命运,生在下贱的首陀罗族中做人,他不敢妄想,下贱的首陀罗是不会有资格皈依大圣的佛陀出家做弟子的。

所以当跋提王子等七人去出家披剃的时候,优波离除了伤心啜泣以外,他实在不敢说一句不平的语言。

适巧,他的哭泣被舍利弗尊者看到,舍利弗问明原委,就对优波离说道:

“优波离!请你不要伤心,佛陀之法是不分智愚、贫富以及身份的,关于这些,不是问题,请你不要挂在心上,佛法如大海,不厌众流,不弃涓滴,无论什么人,只要他信仰佛陀,他就有资格接受佛陀的慈悲,佛陀的庇护。佛陀的教示是持戒最要紧,证得涅槃正觉是第一!你跟我一起到佛陀的座前去,佛陀一定很欢喜地准许你出家。”

优波离畏缩、迷糊地走到佛陀座前,佛陀很欢喜地安慰他说道:

“优波离!我知道你的根器不小,过去在迦叶佛时,你就是在他的持律的诸弟子中最为第一!在我的教法僧团中,将来仍是你持戒第一!在你来此以前,跋提王子等七人向我要求出家,虽然我准许他们做我的弟子,但他们要经过七日的修行,我才为他们剃度。经过七日,等他们忘记王子的身份,知道是我的弟子,他们才有礼貌和你见面,我现在先许可你出家。”

优波离出家后,先知先觉者佛陀所说的预言没有错,优波离严持戒律,而且更懂得持戒的意义。

多闻第一阿难陀

阿难尊者是佛陀十大比丘弟子中的多闻第一!

阿难尊者在当时的僧团中年龄最轻,相貌非常端严,聪明而多闻,佛陀很欢喜他。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当初要出家做比丘尼,佛陀的僧团制度本来是不允许女人加入的,就是因为阿难一再地为她们请求,佛陀想到事实不可违背,只得方便允许,用八敬法来补救僧团中容纳比丘尼加入的缺点。

因为阿难对女子的出家,尽心帮助,加之他的人缘很好,女子们对他非常恭敬。有时,阿难和大迦叶尊者同在行化的途中,路过比丘尼的兰若,比丘尼们总是请阿难最先开示,然后再请大迦叶,虽然论大迦叶的年龄、法腊、戒行,总是强过阿难,但比丘尼们却不管这些。

阿难十分受女人的欢迎,有一次托钵途中,他曾给摩登伽女迷惑,佛陀很关心他,用方便使摩登伽女也出了家。阿难常有这些事给佛陀麻烦,但阿难有善良的心地,强记的智慧,肯帮助人,所以很得到佛陀的欢心。

佛陀常常单独和阿难说教,有一次佛陀住在跋耆国重阁讲堂的时候,曾教阿难对三宝要有坚定的信仰,不坏信仰比严持戒律更重要。又有一次,阿难遵照佛陀的指示,礼拜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曾见阿弥陀佛大放慈光,他真是幸运的宠儿,他比别人更易受到佛光的庇护。

阿难是佛陀的侍者,他常常亲侍在佛陀的左右,当初大家请他出来侍奉佛陀,他曾提出三个希望要目犍连转呈佛陀:

第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绝不要穿着。

第二、如有信众恭请佛陀到家中供养,他不能侍奉前去。

第三、不是见佛陀的时候,他不去见。

目犍连尊者把阿难的希望转呈给佛陀,佛陀很欢喜地赞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