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海故事精选
24693700000022

第22章 胡陈四十八洞桥

在中堡溪流向胡陈港的大麦塘口上,横跨一座雄伟壮观的古桥,全长154.31米,宽1.7米,高2.47米。因中堡溪流经48个村,造桥资金,由每村分摊,故设计成48个桥孔。该桥始建于道光戊申年(1848),至己酉年(1849)建成,因跨两个年头,取其干支首字,命名为“戊己桥”。1935年重修时堵去了一孔,现存47孔。1962年再次重修。四十八洞桥是宁海县古桥建筑史上一大壮举,为宁波市现存跨海柱脚式平桥之最,被日本桥梁专家誉为“中国国宝”。桥身通体均为红石石质,桥面均由条石构筑,共用条石37根,桥基系乱石砌成的石堰,堰下游竖立着密密麻麻的护基桩,堰上竖立着46座桥墩,桥上游设弧形分水尖方折角,减少上游洪水的压力。一百多年来,四十八洞桥经风雨、见世面,如今依然巍巍地屹立着。

旧时,大海从胡陈港直通大麦塘,涨潮时潮水汹涌澎湃,白浪滔天,撞击在桥墩上的浪花飞溅,触目惊心;下暴雨时,中堡溪的山洪暴发,显然像条蛟龙,腾海驾浪,气势雄壮。

1976年,胡陈港被截堵后,再也见不到大海海浪的情景,只是欢歌的中堡溪水从四十八洞桥下淙淙地流向胡陈港,两岸的果木郁郁葱葱、硕果累累,清心神怡,令人陶醉。谈起这座古桥建筑的历史画卷,人们的遇思自然追寻到南宋的两个丞相相斗的史实。

郑霖大学士是宁海西岙村人。村西的地名叫南李七龙坑,七龙坑潭内有一条白龙在修炼,修了七七四百九十年后,由于七龙坑的龙脉被江西人毁坏了,白龙认为已不能再在这里居住修炼了,就跑到苍山九龙潭去修炼。不知过了多少年,南宋的京都南迁临安。此时白龙修炼成功上京讨封,由于进京未向左丞相贾似道送礼,被贾似道诬为白龙欺君,责成斩首之罪。幸而有右丞相叶梦鼎辩明曲直,才封白龙为苍山神龙。

贾似道与叶梦鼎均是南宋同朝的左右丞相。叶与贾当初同道上京赴考,因途中同睡一张床,叶睡里手,贾睡外手。半夜,叶要撒尿,贾说不用起来,我将夜壶。急急赶到京城时,已过午时三刻,郑霖的人头已落地。白龙悲痛之极,当即暗暗发誓:“雨落宁海,雹打天台。”这两句名言已成为历史的佳话。事后,皇帝得知白龙有桥梁为凭证,又有郑霖的自割俸禄、解囊相助筑桥的遗表,才明白了冤屈真相,昭雪了郑霖之冤,并赐金头三十六颗,作为嘉奖,分别在郑霖任职的各个地方筑成三十六个坟墓,其中一个就在西岙故里。这座雄伟壮观四十八洞桥,是郑霖大学士用生命付出的代价,意义深远,感人肺腑。人们对郑霖大学士的刚正不阿、浩然正气的品德非常崇敬,用富有哲理、深情动人的民间传说,一代代地追思郑霖造桥的千秋伟业,同时,精心保护着四十八洞桥的风貌。1998年,该桥被评为宁波市十佳名桥。2003年2月24日,宁海县人民政府公布该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