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海故事精选
24693700000018

第18章 兹云庵与佛学院

位于群山环抱的茶山两北角,有一条漫长的深山狭谷,这里山清水秀,清新幽静,以“世外桃源”而著称。山谷涧有块犹如莲花形状的盆地,四周山峦像一片片盛开的莲花瓣,似是而非地相拥衬托着。莲花清秀而吉祥,是观世音的宝座,所以人们把此地称之为佛界圣地。

相传,早在南宋年间,一位庵主梦见了这块风水宝地荷花盛开,在骄阳下显得更加灿烂洁白,展示着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风采。这位庵主暗暗自喜,这是观世音菩萨的旨意。于是她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建造了庵宇。庵宇落成那天,天空一片慈祥白云,庵主就寓意把此庵命名为慈云庵。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慈云庵历经风雨沧桑的兴衰,至今庵内一口“龙泉古井”尚存,井口石槛上镌刻的南宋年间兴建的文字依稀可辨。清光绪十三年(1897),慈云庵重新修葺落成。庵的大门顶上,由文林郎台州府宁海县正堂加三级记录五次王祈三题写的“梵宇重新”匾额。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偏僻山谷涧内的慈云庵也同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慈云庵寺院有100多亩的面积,重修了昔日黯淡破旧的慈云庵宇,陆续兴建了天王殿、药师殿、大雄宝殿、玉佛殿、观音殿、藏经楼和九品佛塔。整个寺院坐落在清秀的山谷涧,气势恢宏,金碧辉煌。新建的大雄宝殿有联云:“云彩霞光逍遥天上不作风波涤尘世:松涛竹韵飘逸山中别有滋味动情怀。”诚如斯言。1989年,慈云庵迎请日本禅林赠送的《大藏经》。1992年又向缅甸迎请一尊1吨重的大玉佛。从而,龙泉古井、缅甸玉佛、日本大藏经成为慈云庵古刹寺院的三大珍宝。慈云庵不仅丰富了佛经宝库,而且提高了古刹梵宇的地位,扩大了社会的影响。1993年,慈云庵被宁海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对外开放庵。

1989年,慈云庵主持又定大师蒙广东何泽霖居士慷慨解囊和鼎力相助,在慈云庵创办了“宁海慈云佛学院”,成为浙江省禅林首创的一所佛教学苑。嗣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欣然命笔为“宁海慈云佛学院”题写了七个刚健庄重的大字,又为慈云庵增光添彩。佛学院坚持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德修并重、利乐有情的办学宗旨和方针,经过16年的努力奋斗,学院越办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通过各地的统战部门、佛教协会和寺院的介绍,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妙龄秀女纷纷来到了“宁海慈云佛学院”,皈依三宝,虔诚修持佛学。她们每天在山谷涧的佛学院内晨钟暮鼓,青灯黄卷,摩语梵音,真可谓“青丝削尽换袈裟,一片芳心付落霞”。自创办来,“宁海慈云佛学院”为国家佛学界培养出合格僧尼400余人,为佛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2年,慈云佛学院投资1 80万元建造了教学大楼,进一步改善了教学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慈云庵与佛学院在山清水秀的山谷涧,将会成为佛学界一枝独特的灿烂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