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碧水蓝天畅想曲
24549900000037

第37章 二十分钟到天河——赵陈村生态文明建设小记

【刘碧峰】

三汊埠人爱说十分钟到孝感,二十分钟到天河。这看起来很平常的一句话,实际有两层意思,一是说的三汊镇的地域概念,一是说的三汊人的一种理念。

此天河当然不是天上那条横贯长空的银河了,而是说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三汊人念叨的二十分钟到天河,实际表达的,是他们与国际接轨的那一种自豪感,是他们走出封闭、融入世界、开拓进取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正是靠着这种生活态度,随着时光的流转,在三汊人不懈的努力下,三汊镇一年一变化,十年大变样,成为如今在汉北大地上颇负盛名的明星乡镇。

三汊镇地处湖北省孝感市东南部,是孝南区的重镇之一,境内大部以平原为主,有野猪湖、王母湖两个湖泊和东河、西河及高埠桥河三条小河,土壤肥沃,河湖丰沛,因此素有孝南鱼米之乡的称谓。又因流经境内的三条小河不长也不宽,当地人以汊称之,三汊因此而得名。三汊镇的坐落点是历史上三条小河开埠互市之地,因此而得名为三汊埠,历史上是汉北孝南一带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以至京广线开通时,特在这里设了一个“三汊埠”站,以中转农产品为主,让土特产品北上南下。历史上的三汊镇为加强物资流通,丰富各地人民的物质生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花这么大的功夫写了三汊镇,目的是要引出赵陈村,让大家对赵陈村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实际上三汊镇人民政府的大部分单位,就坐落在赵陈村的地面上,可以说赵陈村就是三汊镇的“京畿之地”。

孝南区三汊镇赵陈村,现有人口1983人,国土面积2。25平方公里,目前有耕地面积800多亩,精品鱼地500多亩,2009年,生产总值实现超亿元,人均收入超6000元,农民收入水平在孝南区乃至孝感市,都位居前列,是孝感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带头羊之一。赵陈村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美丽、和谐。去年,三汊镇被省政府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赵陈村作为该镇的“第一村”,其所肩负的示范作用不言而喻。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招商引资的热潮中,许多处于前沿的农村富起来了,然而在富起来的过程中,很多农村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并发症,这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环境污染问题。一条条河流变臭了,一块块农田被工业垃圾所包围和覆盖,一座座村庄淹没在烟雾之中。经济上宽裕了,人居环境却恶化到了恶劣的程度,像这样的“发展”,其得是远远小于失的,是朝着毁灭的方向在“发展”。赵陈村在这个时期,同样面临着无数的诱惑,但几届支委会和村委会班子,都顶住了这些巨大的诱惑,没有让这样的“发展”在赵陈村出现,而是引导着村子迈向了绿色、环保、健康的发展之路。

赵陈村“十分钟到孝感,二十分钟到天河”优越的地理位置,京广线、京珠高速、汉孝大道等穿境而过的便利条件,吸引着无数的投资客驻足流连,特别是在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大潮中,来赵陈洽谈的更多。以村支部书记丁国平、村委会主任张正义为首的两委班子,没有为眼前的利益所动,明确提出要为子孙后代留一个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赵陈,有一丝一毫污染的企业都不能要,决不能让那些粗放型的企业在赵陈的土地上落户,钱再多也买不到好环境!钱再多也不能卖了好环境!目标明确,原则已定,照此行动,落到实处,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家污染性强的企业能在赵陈村的土地上生根,赵陈村青山碧水的怡人美景保住了。

不引进有污染的企业,不等于不开发。不开发不可能有大发展,重要的是如何开发,如何让赵陈的土地上长出没有锈斑的“金娃娃”,在改革开放中不掉队,走出自己独特的一条路来,这是赵陈村两委反复思考的问题。最后,他们还是把眼光锁定在了“十分钟到孝感,二十分钟到天河”这十三个字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武汉这个特大城市、孝感这个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中等城市,对住房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大,房地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而随着收入的增加和交通条件的便利,这两个城市有置房需求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把眼光转向了周边的村镇,很快赵陈村就成了一个聚焦点。

赵陈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思考,在得到区、镇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后,决定在房地产开发上做一番文章。方向定了,在开发房地产的具体措施上他们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尽管房地产开发不会造成大的污染,但如果约束不力,仍然有破坏环境的可能。因此,他们对开发商们在开发过程中就排污系统、园林绿化、建筑垃圾处理、运输过程等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得到认可并签订合同后,方才允许进场开工。

几年来,赵陈村先后开发完成文化苑小区、兴业佳园、康居园、中晟小区、华苑小区、府后街小区、桥兴花园等小区,建设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环境污染问题。这些小区建成后都是绿树成荫、环境怡人,既是置业者理想的家园,又是赵陈村一道迷人的风景。而即将由武汉一家大型房地产商开发兴建的华瑞鑫城小区,其主打的绿色品牌理念,更是充分表达了赵陈人“环境第一”的理念和心愿,此项目待建的消息甫一传出,已引起武汉、孝感两地置业者的极大关注。

小区的增多,带来人口的增多,人口的增多,又带来对休闲场所的需求。对人居环境极为重视的赵陈村两委班子,在镇里支持下,决定把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拿出40亩地来,兴建一个人民广场,广场将以绿化为主,四周不建任何商品房,让人民群众有一个赏心悦目的娱乐休闲场所。一个小镇上的小村,花这大的气力做这么一个广场,有许多人不理解,甚至还有人说赵陈人有点苕(傻),放着钱不赚,还倒贴钱搞这个事。丁国平、张正义他们则淡淡一笑,他们想,让人民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的基本责任。群众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群众的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和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基础上,赵陈人有了更高的追求,他们把发展思路转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是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这几个方面中,最能给人直观印象的,则是村容村貌了。多少年来农民形成的落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的发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推动农村小康社会的实现,除了要培养造就新时代的有思想、有知识、有文化、有热情的新型农民外,刻不容缓的就是要在农村全面实现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基于以上认识,赵陈村两委在改变村容村貌上花了大量的心血和气力。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几条主要街道修整得气象一新,街面上人行道全部铺上了彩砖,下水道管网安装得完善齐全,几条街道两边分别种上金桂、紫薇、广玉兰、水杉、香樟和梧桐以及各色花草,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花香袭人。近三年,他们还拿出60多万元把所有自然村都修通了公路,并硬化了各家各户的门面,一举解决了脏乱差的现象。为了保持全村的常年整洁,村两委拿出资金,给每个自然村配备1至2名保洁员,修建起一座4×2米的垃圾池,每5至7户放置一个垃圾桶,村里专门购置回两台垃圾清运车,每周进行一次垃圾清运。通过这些举措,有力地保证了赵陈村的整洁,以至到赵陈的外地人,常常惊叹是置身于城市花园,他们为中国农村有这样的整洁美丽的村子感到由衷的高兴和羡慕。

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本解决污水处理和饮用水的问题。

目前,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据有关资料介绍,全球11亿人生活缺水,同时每年有5万多亿吨水被污染,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所致的疾病。

正因为水的问题日趋严峻,引起国际社会广泛的、强烈的关注和重视,联合国大会即于1993年1月18日做出第193号决议,决定设立世界水日,并将每年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我们看看近十年来的世界水日主题,就知道水危机的严重性了:2001年为“水与健康”,2002年为“水为发展服务”,2003年为“未来之水”,2004年为“水人灾害”,2005年为“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2006年为“水与文化”,2007年为“应对水短缺”,2008年为“涉水卫生”,2009年为“跨界水——共享水、共享机遇”,2010年为“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界”。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位列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淡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的淡水仅900立方米。作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我国在解决水的问题上,下的功夫更大,除了大力宣传保护水资源外,还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障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

在目前的形势下,要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落实好这些法律法规,把农村的水资源管理好、保护好,关键要靠各级基层组织认识到位、措施得力。而赵陈村两委班子,正是一个对水的问题认识十分到位,也能拿出实际行动的基层组织。

他们首先从饮水方面着眼。原来的赵陈村和中国广大的农村一样,饮水的主渠道,是河水和塘堰水,这样从卫生方面来讲,存在着很大问题。村两委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方游说,鼓动镇里集资办起自来水厂,并另拿出资金把靠近镇边的大部分村民家里接通自来水。几个离镇较远的自然村,一时还不能接通自来水,村里就支持各家打一口水井。通过这种方式,一举从根本上解决了全村的饮水问题。

饮水问题相对来说好解决,污水处理可就要难得多了。中国有句古话,叫有志者事竟成。赵陈村两委下了决心要解决污水排放问题,就呕心沥血地想点子、请专家、订方案、抓落实,一步一步地将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得领导满意、群众满意、自己满意。

赵陈村乃至整个三汊镇上的污水,都是集中在那条名叫火焰沟的小汊子里,在这里不能净化的话,污水就会顺流而下,对下游平原、西汊河直至野猪湖,都会形成污染。而且,污水集中在这条沟里,其臭无比,对两边的居民和过往行人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夏天,走在这条沟边简直是令人生畏。因此要解决污水问题,火焰沟是重中之重。赵陈村两委于2008年调动各方力量,投入20多万元资金,对火焰沟进行了一次疏通,把2公里长的水沟深挖清理之后,安装了一套现代化的污水处理设备,基本上使水质得到了净化。现在,他们又在制定变废为宝的方案,将于近期再投巨资,把火焰沟打造成一条可供村民休闲的景观河。到那时,谁也不会想到,这条杨柳依依、波光粼粼的漂亮的小河,曾经是一条人见人怕的臭水沟了。

接下来是对全村的塘堰进行改造根治,组织人力物力,把全村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塘堰进行清淤清理,灭杀外来物及水马齿苋等富营养水生物,创造条件轮换塘堰储水,使大塘水堰一个个清澈见底。

为了确保排水的畅通,不使村子和农田遭受水渍,他们还分别投资60多万元和12万元,修建30千瓦和10千瓦的大小泵站两座,让整个村子彻底告别了过去那种大雨大涝、小雨小渍的时代。

通过他们的奋斗和努力,这个困扰中国广大农村的水的问题,在赵陈村得到了根治,饮水清洁,污水处理有序,为他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向前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的赵陈村,在村两委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着,走向文明,走向富裕,走向更加美满的生活。在这里,我们看到,对知识充满渴望的村民们,在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室、环境幽雅的图书室、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电教中心里勤奋地学习着;在这里,我们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惠型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得到全面实施,让农民从心底里感到踏实;在这里,年年坚持“文明家庭”“好婆媳”的评选活动,让村风越来越好;在这里,用超市经营理念办的种子农药公司,确保了农药与种子的安全;在这里,家庭庭院经济兴旺,个体种植产业发达,渔业大户声名远播,呈现出各显其能的气象;在这里,养鸽、养鱼专业协会的建立,为农、副业做大做强打下了牢靠的基础;在这里,病残孤寡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使他们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经济建设、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生态文明村的标准,也是赵陈村的努力追求。“保护碧水蓝天”“环保从我身边做起”“建设美丽的孝感,爱护我们的家园”——当我看到墙上和路边这些标语和标牌时,当我看到赵陈村人制定的一年规划、三年规划和远景规划时,我相信,不需要多长的时间,他们的追求就会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