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碧水蓝天畅想曲
24549900000028

第28章 探访中国最美丽的山村(3)

整个人的生命全系在一根绳子上,真正是命悬一线,时刻面对死亡——崖下的百丈深渊就是地狱的大门。隧洞进入山体之前,施工全在外面石壁上进行。攀过去一趟不容易,运送材料更不容易,修路所用的原材料全部是人工从15里外背进来再通过缆绳吊上崖去,一个人一天仅能跑两趟。要将一台空压机搬到工地,需100名劳力扛两天,还得将其拆成零部件,有的扛、有的抬、有的拉,搬上崖顶施工处再一点点儿装起来。为了节省时间,人们吃饭也不肯回到地面来,饭菜用吊篮顺吊索滑过去,对岸的人接住后,一人取一份,就将背紧紧贴在石壁上,让绳子吊在半空里吃起来,大小便也是吊在绳子上完成的……一股泉水让公路再次改线

一棵百年古树牵动众人心

工程进行途中,有人在公路隧道出口走向正前方发现一处奇异现象。光光的石壁间莫明其妙涌出一股清清的泉水来,这泉水茶杯粗细,潺潺流淌十多分钟竟又渐渐消退。再定睛看时,刚才还有色有声的石上清泉一忽儿却又突然遁去,石壁很快干涸,复归平静。但是间隔几小时后,石上清泉景观再次重现,如此周而复始……当地一位老人说,这是王母娘娘路过此地时专门点化的一股神水,在人们用早餐、午餐、晚餐时才喷涌。

这当然只是神话,毕竟不能替代科学解释。大家根据山势分析,石壁上时隐时现的明泉只是表面现象,这山体中应该有一条暗泉,聚到一定流量后就喷射而出。

宦忠云闻讯赶来,与指挥部的人们反复观察,终于掌握了这股水的规律。宦忠云兴奋异常,说:“真是神奇!这说明我们改线的决策是正确的,这是我们堰垭山水的奇特性,开发旅游业我们有足够的资源。就凭这股奇异的泉水,潜在的经济价值就无法估量。”

他当下与大家商量,为了不破坏这股泉水的水脉,决定将公路走向再次调整,对工程方案再次修改,这次修改是取消原先的隧道方案,让这一段公路绕行改走明线,留下这宝贵的自然奇观。同时让人做了保护标志,并为这间歇性暗泉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一日三潮”。

后来隧道贯通公路全线通车后,这间歇泉已成为堰垭的著名景点,许多来堰垭考察参观的领导人和新闻记者们来到这里,一定要去看看这神奇的“一日三潮”。

如今这一暗泉实际早已不是“一日三潮”,像是报答人们知遇之恩似的,竟比通公路之前泉源更旺。甚至有人说它有了灵性——只要有人经过,它就会毫不迟疑地汹涌而出。待游人一离开,它自己也悻悻地退回大山肚子里去,石壁上很快干干爽爽,水迹全无踪影。但凡看过的人总会说:奇事,奇事,真是奇事!天下奇观呀!

为了保护“一日三潮”,隧道外的的公路再次改走明线,前面正好通过原始森林区,这里林木十分茂密,参天古木挤挤挨挨形成雨林群,有的倒悬于崖头,有的竟从巨石缝隙中长出,有的树根突兀似龙爪在石缝间伸展,真个是一木一景、一步一景。

可是因为公路绕线走明路,遇上迎面挡住有巨石,还需要动用炸药。只不过要特别小心,既不能伤了山体,更不能损了树木。

在经过一个“一柱擎天”的山坳时,施工队遇到了难过的坎。一块巨大的石头堵住崖边准备开路的斜坡,西面是高耸的主峰,东面是百丈深崖,路要过去,非得炸掉这方巨石。按现在定向爆破的技术,山体与周边林木都不会受到影响。可是恰恰在这尊巨石旁边伸出一棵参天古树。这棵古树高达数十米,粗壮的树干一人拥抱不住,主干斜向弯曲,枝桠密布,形成大片浓荫。而这古树凸起的老根遒劲地从巨石缝中伸出,像龙爪将这巨石抓住。这巨石不破,路便过不去,但只要爆破,必会伤及这棵古木,因为再精确的爆破计算,也无法保证近在咫尺的古木不被伤及。稍有不慎,这古树就会连根拔起甚至粉身碎骨……古树的安危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宦忠云说:“怎么办?动脑筋用智慧,想千方设百计!过程我不管,我只要结果——这棵百年古树不准崩掉一块树皮!”

众人一起围着古树动起脑筋来。最后有人献出一策:把整棵树包起来,厚厚地包起来!众人一番讨论认为此计可行,便回去找来一堆麻袋,又背来一些长长的木板。

先是用麻布袋将古树的主干层层缠绕捆绑,厚得最后大家相信子弹也难以穿透才放心。接着又用厚厚的木板在麻袋外扎成一个小小的围栏。里面是防弹铠甲衣,外面是盾牌,人们确信这棵树在里外两道防护层的护卫下万无一失了,才开始小心翼翼地放炮——几个定向炸点同时爆炸了,石块四处乱飞。一块又一块的飞石砸在古树上,但因为给它穿上了厚厚的防弹铠甲,这株古树除了震掉了几片树叶,可以说是毫发无损。

整条公路就用这种精神,一直坚持了下来。全长12。1公里的公路共打隧道32条,总长度达5100米,最长的一条达1000多米!

整个工程用去炸药110吨,雷管8。5万发,导火索14万米,钻头12万个,用于民工悬在岩壁上打炮眼用的白棕绳就近800公斤。如此艰险的通村公路,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在全线完工之后却能把自然生态保持得完好无损,打了十里多长的隧道,竟连出洞的土石渣也看不到痕迹,堪称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堰垭人就是以这样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多投资近1000万元,却保住了1000多亩森林,还有2400多棵古树,不仅修通了公路,也保护下了沿途的森林植被和原生态的自然景观。

2006年6月湖北省交通公路建设工作会议上,交通厅领导把堰垭村公路誉为湖北省公路建设史上的“天路传奇”。

民居改建注重环境和谐着眼打造最美丽的山村城里人有了钱,便想买一套好房子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农村人有了钱,便想着自己造一座好房子。堰垭人原先因为贫困的时间太长,多半住着老式的土瓦屋,即使后来多有改造,也仍改变不了土屋的格局。因此当村民们腰包鼓起来后,改建、扩建新房的要求日益强烈。每年都有不少村民递上建房申请。然而村委会惟独在这件事上十分严格,几年来的所有的新建房屋申请全让村里给压下了。不是不批准,而是要求对建筑风格有统一要求,方案图纸必须由村里统一审批。一些不明就里的村民们很不理解,纷纷来找宦忠云反映意见。

其实,建房心切的村民们没有理解宦忠云的思想。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宦忠云就开始了对堰垭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思考。他思考的新农村建设思想已多次向村支两委阐述,并得到了两委班子成员们的理解与赞同。因此村里形成了决议,关于对新建房屋要统一设计、统一规划,这个要求其实早已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宣讲、解释,希望大家服从堰垭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规划,让房屋改建一步到位,避免村民们任意乱搭乱建最终造成重复建设的浪费。

有人认为,村民自己建房是自己的个人私事,村里不必管那么多。但宦忠云却认为这才是村里应管好的大事。因为这涉及到堰垭未来经济新格局是否能够形成,堰垭的新型产业——山村旅游是否能够成功。

宦忠云意识到,这次村民改建住房就是形成堰垭统一建筑风格的最好时机。他要求村支两委加大宣传力度,把本村的民居建造与堰垭新农村建设和堰垭未来新型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宣传,让村民们认识到每户的房屋格局都事关全局。他在两委会上说:堰垭经过这十几年艰苦创业,全村人共同奋斗,现在经济上去了,村民手里有钱了,村民要盖房子是天大的好事,村里咋会不支持?不但要在态度上支持,还要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扶持!但是我们眼光要看远,视野要开阔,要把我们这次大规模的房屋改建当作建设理想堰垭新农村的契机,把我们每户的房屋都变成堰垭美景的一个支点、一道独特风景。一座城市如果不要规划、不要城管,允许市民乱搭乱建,那这座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一个山村也是这样,如果任由村民们随心所欲乱盖一气,那么我们费尽心机保护下来的自然美景就毫无价值了!如果建房关不把住,我们千辛万苦打出来的几十条隧道,我们的林川河电站观光带就失去了吸引力,我们花巨大代价保留下来的自然生态美景就失去了观赏价值。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堰垭村打造成湖北省甚至全中国最美丽的山村!只有这样,我们的山村特色旅游才能兴旺,旅游业才可能成为堰垭子孙后代的又一个产业。

在宦忠云的坚持之下,统一改建房屋的想法终于得到了村民的支持。一栋栋风格统一、美观别致的新型民居耸立起来,点缀在堰垭的青山绿水之间,成为这幅山水画卷的点睛之笔。

目前,堰垭村已经请有关部门拿出了《堰垭白马沟风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按照开发时序和开发进程,逐步完成景区旅游开发七大工程项目。从今年至2012年,4年后全面竣工,对外开放。预计总投资2168万元。七大重点项目如下:

一是申报“堰垭”牌商标和白马沟景区“二十里洞天”等著名景点,投资8万元,2009年完成;二是在丁家场河谷兴建两座蓄水库,改造荒滩、绿化河床,投资300万元,2009年完成;三是在白马沟景区丁家场兴建一个停车场,面积500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2010年完成;四是在丁家场停车场兴建一个高标准旅游厕所,投资10万元,2010年完成;五是对景区沿途农户房屋进行配套性建设改造和部分绿化亮化建设,共50户,投资300万元,2010年完成;六是在白马沟景区曾家河流域及人工隧道群实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工程,投资150万元,2011年完成;七是延伸扩建硬化刷黑白马沟风景区旅游主干线公路共12公里,分二期工程完成,投资1200万元,2011年启动,2012年竣工。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两条旅游走廊——白马沟旅游观光走廊、干溪沟生态民居休闲走廊。

……

看着一栋栋掩映在绿树中的别墅式民居,看着山清水秀的如画风景,我有一种置身于仙境中的感觉。堰垭村未来依托生态发展旅游业的规划使我浮想联翩,一道道原生态景观和游人如织的盛况掠过眼前。我想,五年后的堰垭必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美丽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