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24264400000007

第7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3)

“四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是一项锲而不舍地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总之,“四有”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对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的全面要求,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目的的体现,培养“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任务是根本任务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任务表述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等。

(一)理想信念教育

以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念直接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多年来的历史证明:凡是坚持贯彻执行了党的基本路线,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与此相反,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和失败。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胡锦涛总书记说:“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充分发掘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能够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代代相传。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同当代国际国内的发展实际密切相关的。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新的发展要求,是当今发展理论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今后现代化建设的新理念。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发展观教育,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爱国主义教育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主要解决确立国家和民族意识的问题,在人们心中形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是人们能够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思想基础。高校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所有教师都应深入发掘蕴涵在各类课程中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资源,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灌注到知识传授之中,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激励大学生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世纪之交崛起的动力。当代民族精神就是时代精神。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中表现出来的革命气概,懂得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要把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既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又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等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努力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国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深入人心。

(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社会主义基本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通过道德教育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主要包括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

1.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最基本的就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处理以下四种关系:要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教育人们自觉地把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志愿和兴趣爱好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一旦发生矛盾就应以国家和集体为本位;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要正确处理集体主义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教育人们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只有在集体的土壤中,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2.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其心理意识、行为活动的总和。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勤奋工作,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团结协作,不谋私利,为祖国、为人民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最后还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职业平等意识,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存在分工不同。

3.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指一个社会的全体公民为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必须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及其相应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它具有共同性、群众性、继承性和简易性。

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就是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尊老敬贤;要求人们共同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提倡新人新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健康、向上、文明的社会风气。

4.家庭美德教育

进行家庭美德教育要提倡婚姻自由;要平等相待,互敬互谅;要教育人们孝敬父母、承担培育子女的义务;要提倡晚婚晚育,实现计划生育;要不断改善邻里关系。

(四)民主与法制教育

民主是指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阶级统治的一种方式,民主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国家制度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是社会主义法纪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教育,要帮助人们认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防止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和官僚集中制;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民主和法制的关系,决不允许任何人用超越法制范围的所谓“民主”来违背四项基本原则,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由此建立起来的法律秩序的总称。它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就是要教育人们“知法”、“守法”和“护法”,最主要的是要帮助人们正确理解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教育人们自觉遵守各项纪律,用各项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