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23726200000083

第83章 电站建设期的“工程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以金沙江溪洛渡电站建设为例(1)

电站建设期的“工程经济”现象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云南这样一个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开发潜力巨大而建设地又普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份,这个问题的研究更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顾名思义,电站建设期的“工程经济”,就是依托大电站工程建设而形成的经济活动和运行发展模式,它具有投资额巨大、发展迅猛、外力移植等特点。怎样使这个在外力推动下短期内发展起来的“工程经济”,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器,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使“工程经济”成为短期繁荣、转瞬即逝的“飞地经济”,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工程经济”的特质及正负效应,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的行为,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以电站建设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电站建设,建立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正在筹建中的金沙江溪洛渡电站建设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一溪洛渡电站建设与“工程经济”的形成

溪洛渡电站位于云南省永善县与四川省雷波县交界的金沙江溪洛渡峡谷,总装机容量1265万千瓦,430是我国仅次于三峡电站的又一世界级巨型水电站。前期准备工程已于2003年8月动工,主体工程将于年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于2016年建成并交付使用。作为“西电东送”

基地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溪洛渡电站建设应用当代先进的水电建设理念和技术,以市场手段招集精干施工队伍,把溪洛渡电站建成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和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综合效益的水电工程。

当代水电建设具有高投资高回报的特征,这是形成“工程经济”的内在根源。按照溪洛渡电站的设计规划和工程概算,仅工程的静态投资就为445.7亿元人民币,总投资为603.34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投资,对于建设地来说,仅工程建设支出形成的各种税费所带来的回报也绝对是其财政发展历程中空前绝后的,从“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建设情况汇报材料”中可以看到:枢纽工程本身以建筑安装工程收入为征税对象的营业税(3%)及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全部交工程所在地地方税务局,成为当地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如按静态建安工程概算235.8亿元,不考虑差价的情况估算,相应的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附加约为7.64亿元,年均增加财政收入将近6000万元。

枢纽工程建设所需的水泥、钢材、油料、火工材料以及施工用电、用水等主要从四川、云南等西部省市相关企业采购和运输,这一方面能够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货物所交增值税款的25%部分留地方财政(另75%上缴中央财政)、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全部留地方,能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征地移民费用主要用于移民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和城镇、企事业单位的搬迁、专业项目的复建以及库底清理、环保工程建设的支出。这些资金的使用能够促进库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能够带动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这些支出产生的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全部留地方财政,也能增加地方经济发展的财力。

工程建设支付的耕地占用税、森林植被恢复费、资源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能够增加地方财力。

工程建设能够逐步活跃西部地区的银行、保险等金融业务,随着这些资金投入使用和被激活,能够产生巨大的放大效应,从而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工程建设能够为地方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无形的广告效应所带来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工程开工建设,将大大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财政利税如此,而由工程建设直接形成的经济活动更是壮观,即使在筹建期已初见端倪。作为世界级的大型枢纽工程,溪洛渡电站工程建设工期长,参与人员多,按工程计划,施工期长达10余年,施工期施工人员最多时将达3万余人,如此众多的施工大军和人员的进驻,将给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截止到2004年10月份,通过招标竞争的施工队伍就包括了葛洲坝集团公司、水电四局、水电六局、水电八局、水电十四局、水电武警部队、交通武警部队、解放军7321部队、中铁大桥局、中铁隧道局、中铁十一局、中铁十六局、中铁十八局等单位。目前,仅参与溪洛渡工程建设的人员大约有人。这些参建单位、参建人员的集团的生产、施工过程导致生产资料市场、资金技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形成“工程经济”的主体;同时,如此众多的施工人员及外来从业人员的个人生活消费将带动当地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工程经济”的外层结构,这将“带动当地的房屋租赁、餐饮、娱乐、粮食、水果、蔬菜、饲养等行业的发展,相应产生的税费留当地财政,从而增加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财力”。在这个过程中,由“工程经济”所激活的资金和市场,其功效的发挥与原来发展的状态不可同日而语,其潜在的市场和商机更是难以估量。

但是也应该看到,水电建设这种大型的工程建设对材料、技术和施工人员素质要求很高,作为建设地长期农业为主、经济发展起点低的现实来说,一般情况下,在“工程经济”的主体部分短期内是很难介入的,即主体工程技术和材料都是从外面输入,施工人员主体也是从外面随工程队招入,主流岗位很少使用当地人;甚至连二、三产业大多从业人员都由相关的“老乡网络”带进来。此外,在短时期内还伴有物价的上涨。以永善县为例,农副产品主要价格普遍上涨了50%,这一方面刺激了投资,对经济增长有利,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总之,围绕电站工程建设产生的“工程经济”,在较短的时期内为建设地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推动力,瞬间就把一个以农业为主、长期处在经济发展边缘的区域,变为商机无限、充满活力、涌动着巨大的人432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投资热点地区。

二“工程经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表现

如前所述,溪洛渡电站建设地大多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比如说建设地之一的云南省永善县,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县,受制于交通和整个发展条件,经济发展起点低,固有的优势和潜力没有能发挥出来。而溪洛渡电站的投资建设,突然间就改变了永善县经济发展的边缘地位,成为投资发展的热土。如果说“三峡”工程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早了40年的话,那么溪洛渡电站的建设相对于建设地而言,这个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从筹建期到现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溪洛渡电站的“工程经济”拉动效应十分明显,对建设地之一的永善县来说在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

第一,促成地方经济发展良好态势。2003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71307万元,同比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1%,第二产业增长17%,第三产业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56万元,同比增长46.7%;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45575万元,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240万元,同比增长9%;粮食总产量达12.04万吨,同比增长3.4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86元,同比增长68元;永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02万元,同比增长10.4%。从最近的2004年1~10月份来看,全年预计的25.5亿的投资已完成了18亿,GDP增长超过9.5%,到年底可望达到原计划的10%的增长率;财政收入达到1400万,到年底有望达到预计的2000万。

第二,带动基础设施极大改善。溪洛渡电站建设工程涵盖交通、水利、能源等众多领域,但由于永善县交通闭塞、通讯不发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所以,围绕主体工程建设所实施的各项目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善全县的交通状况、水利基础和能源结构。为跟上电站建设的步伐,永善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改善本县的交通状况,积极配合三峡总公司抓好普洱至溪洛渡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的建设,加快几条重要出省通道、巧威公路和大关至永善县际油路施工进度,尽快建成内昆铁路的“三路三桥”。另外,大码公路、溪务公路、水黄公路等重点工程的建设,电站对外交通工程--水麻公路等的建成,也将极大改善当地落后的交通状况。全长170公里的昭永公路已由云南省公路规划勘测设计院按二级汽车专用线标准完成了设计工作,待上报列项批准建设。为服务电站建设,永善县在通讯设施建设上,拟扩容装机15000门,兴建能够满足溪洛渡电站建设需要的邮政、电信支局,10个寻呼站和5个移动电话接收站。更新程控交换设备,实现电信自动化、寻呼联网化,逐步向数字化、宽带化发展。在教育方面,将加快对教育资源的合理整合,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在医疗卫生方面,加强永善医院、疾控中心和夜间监督机构建设。

第三,知名度的提高带来无限的商机。随着大电站的投资建设,永善的知名度大大提升,许多人冲着商机而来。近两年时间内崛起的振兴大街,外地车辆、外地口音随处可看到和听到,身着不同服饰的外地商人和电站施工人员穿梭于此,宾馆、饭店和各种商铺更是火热。2004年3月,溪洛渡镇振兴大街一期工程刚完工,所有临街铺面楼房被外来投资商承租一空。正在开发中的溪洛渡振兴大街二期工程,每平方米地价被竞拍到2100元。在800余米的振兴大街上,经营餐饮、娱乐、日用百货的商家一家连一家,这些商家绝大多数来自长江三峡。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新增注册工商户2240户,其中外省市占1900户,一年的增长量比永善历年注册工商户总和还多出100多户,仅与2002年同期相比,注册工商户增加了137%,工商从业人员增加了93%,注册资金增加了170%。其中新增个体工商户495户,从业人员855人,注册资金238万元,新增私营企业11户,从业人员728人,注册资金2681万元。

2003年,全县个体工商户达4756户,从业人员9976人,注册资金万元。私营企业户达49户,从业人员1736人,注册资金5703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92%,实现税收556.7万元。同时,大量资金、技术、人才进入永善,为企业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2003年,全县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签约外来投资项目11个,项目履约率达100%,实现合同引资额49670万元,当前已到位资金7370万元。在巩固培育县属民营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引资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外资企业,实现“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目的,逐步形成县域经济与城市规划接轨的良好局面。目前,434仅来永善县投资建砖厂已通过立项的就有22户,其中15户已建成投产。截至2004年8月份,云南省内外众多商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金沙江永善段,目前,已有来自湖北、广东、重庆等省市的3000余商人进驻溪洛渡镇,在服务、建材、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大搞投资开发。

第四,促进城市规划建设跨越式发展。永善县城距溪洛渡电站坝址直线距离仅3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使永善县城成为溪洛渡电站建设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四方理想的生活营地和指挥中心。为适应电站建设,县委、县政府从区位优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出发,提出了打造“山城、水电、园林、湖滨旅游城市”的构想,为了把这个构想变成现实,永善县投资300万元,对10~15年后县城的总体发展进行了规划。投资200万元,对14个乡集镇建设进行了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外资、吸纳民间资金,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路子,鼓励各界人士在城镇投资开发、安家落户、投资办厂和务工经商。实施经营城市战略,不断加大城市建设的投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城镇化发展有了新的突破,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凸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要素的空间积聚,提高了社会发展集约效益,形成了较大的商品流、物质流、信息流。

近年来,仅县城城区城市建设就投入了4亿元资金,先后完成了振兴大街及相关街道的开发建设。2004年初,启动了总投资1600万元的金江明珠大酒店;启动建设了总投资1.5亿元,长1100米的荷花片区开发;投资近1.2亿元的四星级酒店--溪洛镇大酒店和金溪花园已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校园路、民通路两条大街即将破土动工;融商贸、商住、行政办公、交通、旅游、服务为一体的长1620米、宽50米的溪洛渡景观大道;总投资4000万元粮食局商贸综合市场及文化广场等投资项目即将启动或正在建设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振兴大街一、二期工程,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内,高楼拔地而起,成了永善最繁华热闹的街道。振兴大街建设速度和规范在永善历史上可谓是开天辟地,各种风格的建筑成为了永善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正有了城市的韵味和现代气息,开放的中等城市正开始形成。这正是电站建设与城镇建设所产生的“共振结果”和“互动效应”。

由于城镇建设呈突飞猛进的趋势,城市土地开发效益明显,房地产市场逐步升温,已成为省内外商家看好的投资热土,全国20多个省、市的车辆进入县城。“安居工程”、“住宅小区”的建设,为农民进城镇和外来人口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毫无疑问,溪洛渡巨型水电站的建设,给永善县城镇化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未来的永善必将成为一个不断孕育、创造商机的新型窗口城市和人们经商、居住、休闲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