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23726200000049

第49章 怒江水电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4)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这儿所说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指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问题上讲以人为本,首先就要坚持这样的观点:广大人民群众既是一切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应该是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享有者。这样,我们考虑发展问题、制定发展规划、做出发展决策,就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我们,看一项政策对不对头,看一个决策可行不可行,就看它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置“三个是否有利于”的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于不顾,想当然地要“保持原始状态”、“回到原始状态”,“保留一条原始生态江”,供少数人参观、猎奇、炫耀,眼里和心理哪里还有数十万群众?哪里还谈得上坚持以人为本?其实,在几百公里的江段上,修几座水坝,建几个发电站,其影响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并不就会造成生态恶化,就会毁掉一条“生态河流”。相反,只要人们引起高度重视,真正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开发带来的效益和观念转变、生活习惯的改变,怒江上的生态建设会搞得更好,从而给当地人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也给外地人一条更好的精品旅游线路,从而更好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鲁布革电站修建前后环境的变化,就可以充分证明。鲁布革电站修建前,黄泥河无人知晓,正是因为鲁布革电站的修建,小三峡山水如画,游人众多,连多依河旅游也被带动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要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努力做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不要只注意经济建设,搞单边独进,把GDP的增长看成是发展的唯一指标,忽视了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各种社会事业的发展。全面发展从宏观上讲就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都得到发展。

不言而喻,水电能源开发在促进怒江州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在提高怒江州的财力、带动相关产业244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所谓协调发展,首先指的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文明建设中的协调和谐,其次也指各个文明内部的协调配合、相辅相成。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中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做到五个统筹,这当中包含有认识问题、观念问题、规划问题、决策问题、措施问题、实践问题,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实施统筹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一定的财力和调控能力。中共怒江州委书记解毅就说过一段十分实在的话:“有钱才能搞环保。目前怒江州环保局每年只有两万元钱作经费,真正用于环保的钱只有几千元,有时买个垃圾桶都没有钱。”一个州委书记说出这样的话,有的人听了可能觉得好笑,但这是云南不少地方工作的实际情形。对于某些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清高,对于那些热衷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当地老百姓的评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此,可以十分肯定的是,怒江水电能源的开发,符合老百姓的利益和要求,将会有效提高怒江州实现五个统筹的能力,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正是因为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我们认为,怒江水电能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对立的,两者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我们的观点是,在怒江水电能源的开发和建设中,一定要采取切实措施,做到水电能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对此,我们有下列几点建议。

第一,在水电站建设的前期工作中、在建过程中和投产以后的长期运行过程中,都要十分注意环保问题和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包括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保证对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有一定量的投入和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对土地占用问题、库区淹没问题、江中某些鱼类的生活条件变化问题、生活垃圾和废水污染问题等,都要认真研究解决。就是对持有“保持原始状态”观点的同志,尽管他们反对建设电站的观点我们不能苟同,但他们的有益意见或者错误意见中的闪光点,也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加以认真对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我们重视了,认真研究了,拿出了得力的措施,许多不利于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事就可以避免。有关单位、开发商、地方政府决不能心存侥幸,走某些地区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第二,怒江的水电能源开发,一定要遵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中游河段灌溉面积较少,更低田块分散海拔高程较高,人口稀少,工业基础差,生活和工业引水量较小,近期和远景主要从支流取水满足中游河段的灌溉和供水要求;下游潞江坝河段较为开阔,两岸农田较多,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下游梯级建成后,可利用自流和提水灌溉,并结合支流引水灌溉,解决潞江灌区的灌溉问题。也就是说,不能只是为了搞水电而搞水电,要综合考虑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整体与局部、远景与近期、发电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关系。规划过程中,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根据水坝所在位置的自然特点,因地制宜,趋利避害,选择开发条件好、对自然环境影响小、淹没损失和移民少、对工业和其他产业带动覆盖面大、能尽量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案加以实施。地方政府在动员当地群众积极为水电站的建设提供服务的同时,尽量利用电站建设的带动效应,促进小城镇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因此,《规划报告》审查会议提出来的怒江中下游河段开发任务是: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供水、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对此,有关部门,特别是开发商和和行政执法部门要给以高度重视。

第三,怒江水电能源开发,要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为改善当地老百姓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不但是当地广大群众的要求,而且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崭新理念的具体体现。开发商建水电站,要追求有所回报,追求尽快收回投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利润和回报,投资也就无从谈起。但是,一是考虑到怒江开发成本低,淹没面积小,搬迁人口少,一般劳务费用少,投资商的投资费用可以降低;二是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低,老百姓长期处在贫困境地,急需救助夫持,投资商应该在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让利于当地群众。首先,对淹没区的搬迁人口,应该进行有效安置和补助,使他们真正做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把搬迁安置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和开发商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怒江州可以利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优势,制定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条例”,要求投资商投产后每发1度电份额给地方0.1~0.2分钱的资源补偿费。这样,每年发1000亿度电,地方就可获得1~2亿元的收入。地方可以将这笔钱用于治理环境、保护生态、进行生态系统的修复,还可以用这笔钱扶贫帮困,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246使濒于失传灭绝的某些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当地政府还可以和投资商达成协议,以成本价或略高于成本价的低价向当地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用电,以促进当地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代替木柴作为生活能源。这样,不但可以让当地群众得到实惠,而且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建设生态环境。电站产生效益以后,上级公司可考虑优先在当地投资其他产业,推动怒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把公司利益和地方发展联系起来。

第四,贯彻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精神,在怒江水电能源开发的决策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组织原则和工作制度。

在决策过程中,也必须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怒江水电能源的开发,涉及的面比较广,牵扯的问题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是非常必要的。专家的意见要听,群众的意见要听,持支持态度的人的意见要听,持反对态度的人的意见更要听。听了各种意见,进行反复比较和研究,决策就会更合理、更科学、更可靠,方案也会更完善、更周全、更可行。但是,听了各种意见,特别是听了不一致的意见以后,又需要集中,需要决断、需要拍板。不能议而不决,犹犹豫豫,错过了发展机遇。当前,我国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怎样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摆在地方政府和各行各业面前的大问题。

我们应当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当机立断,迅速做出决策。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地指出过: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者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给搞快点,只要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这一段话,非常切合围绕怒江水电能源开发究竟需要怎样决策的实际,应该使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周密考虑,果断决策,谨慎实践,严格监督,我们就可以在怒江水电能源开发中达到预期目的,把水电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依次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