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回族穆斯林常用语手册
2356600000003

第3章

A

阿卜达子波斯语。W,1(Abaasc)的音译,又译作“阿布德斯”,意为“小净”(见i页)。

并与阿拉伯语“乌足宜,’(见lei页)同义。

阿卜杜阿拉伯语人片(`a)的音译,意为“奴隶”、“仆人”、“奴仆”,回族穆斯林自称是真主的仆人,如:山、一`a,u(音“阿卜杜拉,’),即真主的奴仆之意。阿卜杜也是回族穆斯林常用经名之一。

阿德里阿拉伯语J,u,(`Adl)的音译,意为“正直”、“公道”、“正义”,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术语,也是回族穆斯林修身的准则之一。如:阿德里是伊玛尼的一部分。

阿丹阿拉伯语。1(Adam)音译,《古兰经》中记载的人类始祖,与努海、易卜拉欣、穆萨、尔萨和穆罕默德并称为“真主的六大使者”。

阿丹是真主用土造化的第一个人,其品级在众天使之上,被认为是“真主的密友”。与妻子哈娃(见55页)共居乐园,因受依布利斯的诱惑违背真主禁令,摘食禁果,被驱逐降至尘世。后悔罪,受真主指导,通晓万物名称,成为真主在人间的代理人。阿丹也是回族穆斯林男性常用经名之一。

阿格力阿拉伯语‘压(‘Aql)的音译,原意为“智慧”、“智力”。如:你真聪明,是真主给了你阿格力。

阿给白阿拉伯语甲I(`Aqbah)的音译,意为“结局”、“后果”。如:你看马阿旬归主(去世)时的好阿给白,他的面容有着伊玛尼的光亮,口诵清真言,至到咽气。

阿黑热提阿拉伯语尸1(A1Akhirah)的音译,意为“后世”、“来世”。回族穆斯林认为,人生包括今世和后世两个部分,今世的所作所为,都要在后世接受真主的审判和赏赐。回族谚语:今世是阿黑热提的栽种场。

阿旬波斯语、户以akhond)的音译,又译做“阿洪”、“阿衡”,意为“私塾教师”。回族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一般分为“开学阿旬”和“散班阿旬”两种,前者为执掌某一个清真寺全面教务工作的人;后者指没有被正式聘请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在某一清真寺赋闲者。阿旬须接受数年经堂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举行了穿衣仪式,才被正式承认。清真寺的开学阿旬一般除管理清真寺教务、培养经学生外,还为清真寺辖区内的穆斯林们做联络和协调工作,主持回族穆斯林婚丧嫁娶等事宜。

阿兰阿拉伯语尸l(`Alam)的音译,意为“世界”。回族穆斯林引申为“胸怀”、“气度”。

如:我们的阿兰要宽呢。

阿里巴巴《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主人公。现代阿拉伯语多指“穷人”和“贼”。

阿里爸爸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也是穆罕默德逝世后阿拉伯帝国第四任正统哈里发(见“四大哈里发”,第12s页)。阿里爸爸是穆斯林们对他的尊称。

阿林阿拉伯语尸(`Alnn)的音译,意为学者。回族用以指宗教学识渊博之人,习惯上指阿旬。详见“阿旬”(第2页)。回族谚语:阿林的墨汁,贵过舍希德(殉教者)的鲜血。

阿目阿拉伯语‘W以Al`Amah)的音译,意为“平民”、“老百姓”。与:t3“哈苏”

(即“特殊”,见ss页)相对应。如:我们这些阿目之人,能给你帮上什么忙呢?

阿米乃阿拉伯语,:i(a)的音译,又译做“阿敏”,意为“请主承领”,“求主恩准”。一般在《古兰经》首章诵毕之后或抬手作“杜哇”

时,都要念此词,意为:“主啊,请您接受我们的祈求吧!”或“愿主准我所求。”

阿热比阿拉伯语‘;尸(Al`Arbbiyah)的音译,意为“阿拉伯语”。如:我们寺上现任的阿旬只懂阿热比,不懂“发热西”(即“波斯语”,见38页)。

阿师格阿拉伯语3(`Ashiq)的音译,原意为“爱人”、“爱慕者”,伊斯兰教苏非派专指追求真主喜悦的人。如:阿师格为了追随真主,将尘世的生活置之度外,只专心赞念、叩拜真主。

阿斯玛阿拉伯语,(Ansmaa)和波斯语(,Asemen)的音译,意为“天空”。回族谚语:巧舌头转不出腮帮子,顿亚上转不出阿斯玛。

阿舒拉阿拉伯语,(Al`Ashura)的音译,意为“阿舒拉节”,专指伊斯兰教历1月10日,先知穆罕默德之孙侯赛因教长在卡尔巴拉被害之日。相传真主于该日创造了天园、火狱和人类的祖先阿丹与哈娃,该日又是伊斯兰教的十大先知在危难之时获救之日,什叶派穆斯林每年举行盛大的悼念活动。回族穆斯林这一天一般都要举行求祈活动以示纪念。回族伊斯兰教的苏非派穆斯林在这一天还要过阿舒拉节,吃阿舒拉饭(用各种豆类熬成的豆粥,故有些回族地区称为“杂粮粥节”),隆重的还要宰牲过尔麦里。

阿西叶阿拉伯语毕‘(几y)的音译,阿西叶是《古兰经》中所记载伊斯兰教先知穆萨传中的人物法老之妻。阿西叶也是回族穆斯林女性常用经名之一。昵称阿西。

阿依莎阿拉伯语i:Jls(`Aishah)的音译。又译做“阿依舍”。阿依莎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妻子,《圣训》的主要传述人之一。

阿依莎也是回族穆斯林女性常用经名之一。昵称阿舍。

阿也提阿拉伯语;1(Ayat)的音译,又译做“阿耶蒂”、“阿亚特”,意为“节”或“段”,指《古兰经》各章中按经文内容、语句、音韵划分的基本单位。如:阿给我们讲了一段阿也提。

阿扎波斯语J(Azh)的音译,意为“期满”、“期限”。如:今天王阿旬的阿扎到了,下午三点归主了。同“艾哲理”(见7页)。

阿兹拉伊勒阿拉伯语仰(`l)的音译,意为“死神”、“司命天使”,《古兰经》中记载的四大天使之一。中国回族穆斯林常称做装貉绷瀚澎耀“拿命天仙”、“取命天使”。其受真主派遣,掌管麟轰

死亡,负责索取人的性命。伊斯兰教中阿兹拉伊勒起着警告世人的作用。回族谚语:穆民若做亏心事,阿兹拉伊勒便来时。

艾布·哈尼法阿拉伯语y(Abuharufah)的音译,伊斯兰教逊尼派哈乃斐派教法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回族穆斯林均属此教法学派。

艾哈卡姆阿拉伯语。IS,1(alAhkam)的音译,为“号空”(见57页)的复数词,意为“律例”。指根据《古兰经》和圣训的原则对穆斯林行为性质的分析和判断而作出的教法结论。穆斯林的行为判断主要有五类:①主命行为,叫“法日作”(见38页);②嘉许的行为,叫“穆斯泰哈卜”(见94页);③允许的行为,叫“穆巴哈”

(见92页);④可憎的行为,叫“麦克鲁海”(见85页),⑤违禁的行为,叫“哈拉姆”(见54页)。

艾哈迈德阿拉伯语~(Ahmad)的音译,是《古兰经》中所载先知穆罕默德的别名。艾哈迈德也是回族穆斯林男性常用经名之一。

艾合德阿拉伯语,(Ahad)的音译,意为“独一”,是真主的美名和属性之一。如:真主是艾合德的主。

艾合里·逊奈阿拉伯语:少(AhlAl一sunnah)的音译,意为“逊尼派人”,即尊奉逊尼学派的穆斯林。

艾玛乃提阿拉伯语‘九而初的音译,意为“忠诚”、“信任”。回族穆斯林常把人生在世对社会和家庭所承担的责任也称之为“艾玛乃提”。如:给儿女们成家是父母的艾玛乃提。

艾米尔阿拉伯语,(r)的音译,意为“领导者”、“官员”。如:丁尤布是我们的艾米尔,他将领导我们勤劳致富。

艾目热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命令”,回族穆斯林引申为“口唤”。回族赋予此词特殊和普遍两种含义:①指筛赫的口唤。

如:您老人家的艾目热到我上,我就遵命努力照办。②指常人之间的相互委任。如:今天大会主持者的艾目热到我上,我给大家讲上几句。

艾色日阿拉伯语户1(Athar)的音译,意为“痕迹”、“标志”,回族引申为“表情”,如:你今天的艾色日不好。

艾苏力阿拉伯语山、(Asl)的音译,意为“根源”、“血统”。回族穆斯林在使用这个词时,还常说成“老艾苏力”。如:这人的老艾苏力是青海人。

艾尤布阿拉伯语(Ayyub)的音译,是《古兰经》中记载的伊斯兰教先知之一。艾尤布也是回族穆斯林男性常用经名之一,昵称尤布。

艾泽力阿拉伯语内I(Anal)的音译,意为“无始”、“永恒”。回族穆斯林常说“艾泽力的光阴”,即指永恒的光阴。如:真主在艾泽力的光阴里把一切都安顿好了。

艾哲理阿拉伯语奔I(Abel)的音译,原意为“到期”、“寿限”,如:他的艾哲理到了。不过一般回族穆斯林在表述这一意思时,多使用“口唤”一词,如:他的口唤到了。参见“口唤”(第72页)。

安拉阿拉伯语‘日飞(Alah)的音译,又称做“安拉乎”,意为“真主”。是回族穆斯林对所信仰的“真主”(见168页)的阿拉伯语称谓。回族谚语:万物在,安拉在。

安拉乎艾克拜热阿拉伯语声(AlahAkbar)的音译,意为“真主最伟大”。回族穆斯林在礼拜人拜及其他宗教生活中或日常生活中遇到高兴喜庆之事时的念词。

安拉洪麦算力阿拉伯语洲(Alahhumassah)的音译,意为“主啊,你祝福吧”。

回族穆斯林每逢伸开双手作“杜哇”后,就口诵此句,并以双手抹脸结束“杜哇”。

安拉至知回族穆斯林经堂语。阿拉伯语产111’(Alah一A`lam)的意译,意为“安拉最知道”。回族穆斯林用于表示自身诚信和谦虚的口头禅。如,甲对乙如果产生了不信任,乙为了表白自己的所作所为的真实,一般便会说:

“安拉至知。”又如,回族穆斯林对一些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或难解之谜也会说“安拉至知”。

巴巴波斯语lL(Baba)的音译,原意为“父亲”、“长者”,后引申为对回族穆斯林先贤的尊称。

巴推里阿拉伯语必l,(Batl)的音译,意为“虚假的”、“无理的”、“无效的”。如:现在买卖场上巴推里大得很,我们做为穆斯林,要远离巴推里之事。

巴推尼阿拉伯语沪场(Balm)的音译,意为“内心的”、“本质的”。回族穆斯林认为,外表与内在相比、外功与内功相比,内在的东西更为重要,如:这件事外表看起来不太好,但巴推尼是好的。

把把回族穆斯林群众中自称为得道者。

回族穆斯林把用吹、念、按摩或其他独特的方式给人看病(多为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人,也称做“把把子”。

把斋即“封斋”(见41页)。

拜功即伊斯兰教五大主命之一,见“礼拜”

(第79页)。

拜节回族节日习俗。回族过节不过年,回民把在开斋节或古尔邦节期间的走亲访友,称做“拜节”,以示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逢年过节的“拜年”区别开来。拜节除亲友互相拜访之外,已婚或未婚的女婿、女儿们都要带上礼品看望岳父、岳母。拜节讲究赶早,否则被认为是心不诚。回族俗话说:“初一初二拜节,初三初四拜鳖。”

拜毯见“礼拜毯”(第79页)。

拜提阿拉伯语;(Bays)的音译,回族穆斯林常说的“拜提”有两个含义:①指“房子”、“家”、“住宅”。如:这是谁的拜提?②指诗歌的一句。如:这句拜提含意深刻。

拜同拉西阿拉伯语(Baytulah)的音译,回族穆斯林译为“天房”(见74页)。

白黑里阿拉伯语山(Bakhil)的音译(注:回民受方言影响,“白”念bt音),意为“吝音鬼”。如白黑里的人不能进天堂。

白拉提阿拉伯语`(Baraah)的音译,又译做“白拉特”,原意为“清白无辜”、“赦免无罪”。相传,穆罕默德在公元620年伊斯兰教历的S月15日夜晚,独自前往麦地那的白格尔(今麦地那圣寺东南侧)墓地作求祈,事后对圣门弟子们说,这一夜真主降临到距离世间最近的天体,并晓谕:凡穆斯林在这一夜诚意悔罪、祈福,都可以得到主的赦免和允准。又说,这一夜是天使更换记录每个人善恶行为的文卷并祈求真主赦免罪责的夜晚,是忏悔之夜。回族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每年8月的前半个月,要请阿旬和满拉到家中念讨白,主动多做礼拜,以求得真主赦免自己全年的“罪过”,俗称“转白拉提”。这一个月被称做“白拉提月”,伊斯兰教历每年8月巧日夜又被称做“白拉提夜”或“赦免之夜”,苏非派回族穆斯林又叫做“念夜”(见99页)。

白俩阿拉伯语(Bala)的音译,意为“灾难”、“祸患”,回族穆斯林通常用以指灾难。

如:浪费粮食要遭白俩呢。

白俩尔阿拉伯语(Balaghah)的音译,意为“雄辩”,后专指阿拉伯语修辞学。如:

不念白俩尔的阿林,《古兰经》中的奥妙就理解不了。

摆嫁妆回族婚俗。即用于婚礼上的说唱,又叫“表针线”、“说针线”。摆嫁妆一般在婚礼当天进行,新郎新娘按回族习俗举行过婚礼后,新娘要将陪嫁的嫁妆及亲手做的针线活(鞋、帽、袜、被套、枕套等)摆放在院子当中,让大家观赏、评品。这时,娘家专门请来的摆针线的人(男性、女性都有,男性一般叫“说家子”或“唱家子”,女性一般叫“巧姐儿”),便开始用顺口溜的形式给大家摆嫁妆,内容多为夸赞女方娘家大方,新娘心灵手巧等。摆嫁妆词一般幽默风趣,以增添喜庆的气氛。如一段80年代中期的摆嫁妆词这样说道:铜锤子、铁剪子,亲家奶奶的脚片子;黄的是金,白的是银,亲亲热热一家人;又娶媳妇又得财,又得袜子又得鞋(念“亥”音);大立柜是顶天的,梳妆台是镶边的;一边搁的是电视机,一边挂的是呢子衣;’r头高兴小伙子喜,你亲我热到一起。

搬阿旬回族宗教礼仪习俗。即清真寺聘迎开学阿旬的仪式。由于清真寺的阿旬多为聘任制,任期届满后,若不再续聘,则称为“散学”

(见113页),若另聘新阿旬,则须由本坊穆斯林们同意,并派人携带礼品前往邀聘。应聘后全坊穆斯林择日迎接,迎接日举行专门仪式,在清真寺内诵经讲瓦尔兹、设宴,以示庆贺。这种迎接的仪式就叫“搬阿旬”。

板代波斯语“(Bande)的音译,意为“仆人”、“奴仆”。回族谚语:板代的包帖,诚心的喜悦。

板桥道堂中国伊斯兰教苏非派哲赫忍耶门宦道堂之一,始建于1943年。因以宁夏金积堡板桥(地名,在今吴忠市西南5里处)为传教基地,故名。

邦布达波斯语J以Bamdad)的音译,又译做“邦答”,意为“晨礼”。伊斯兰教每日五时的第一次礼拜的名称,即天晓后,日出前的礼拜。邦布达共四拜:两拜圣行,两拜主命。

邦家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已经”、“大约”等意思。如:他早上起身走的,现在是下午四点钟了,邦家快到了。

邦克波斯语c!LL(Bank)的音译,意为“召唤”、“提醒”,又译做“班克”,即唤礼。穆斯林每日五时礼拜前都必须念邦克,以召唤人们礼拜。

其辞主要以赞词和唤礼词为主,内容大意是:真主至大!真主至大1我作证:万物非主,惟有真主。我作证:穆罕默德,真主的使者。快来礼拜吧,快来走获救之路吧!

邦克楼清真寺配套建筑。即立于清真寺礼拜大殿前两侧的塔形建筑。高于清真寺,是清真寺用以召唤穆斯林们礼拜的处所。

包油香回族习俗。回族每逢过节或过包帖,都要炸油香(油饼),并将熟肉削成薄片,放在油香上,也叫“包份子”,分送清真寺驻寺人员及左邻右舍。回族民间有“马奶奶的油香大份儿”的歇后语。

保爹保妈回族旧时生育习俗。一些缺孩子(或只缺男孩或只缺女孩)的人家,在孩子出生满月后,要在近邻中找一家家风较好,子女健康的人家,请其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当“保爹”、“保妈”,以期盼自己的孩子也能健康成长。而被保的男孩便被称作“保乎”,女孩便被称作“保姐”。

报应日阿拉伯语,J:(YawmmadYn)的意译,又译做“末日”、“清算日”。即真主对人们所做所为的最终审判和总清算之日。伊斯兰教认为,现实世界是有始有终的,当世界末日来临之时,真主将令所有的死者复活,接受清算。

真主根据天仙所记录的每个人生前行为的功过簿对每个人逐一审问,受审者将通过一座架设在火狱之上的细如发丝、利如刀刃的“绥拉提”

(见129页)桥。生前行善者将顺利通过此桥并进人天园,作恶者将堕人火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