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回族穆斯林常用语手册
2356600000010

第10章

毛拉阿拉伯语尸(Mawla)的音译,原意为“保护者”、“主人”。又译作“毛俩”、“曼拉”

等。随着伊斯兰教不断发展,毛拉一词也在不断演变和被广泛使用。其含义主要为:①苏非派称其导师为毛拉;②教法学界称主人为毛拉;③有时也指真主,如:毛拉啊,求你襄助我们!

④西北回族穆斯林又将其转音为“满拉”,指在清真寺学习宗教知识的学员。

毛俩见“毛拉”。

毛秧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坏毛病”、“不良行为”的意思。如:你最近毛秧又犯了,打麻将一打一个晚上。

冒提阿拉伯语~尸(Mawt)的音译,意为“死亡”。又见“无常”(第141页)。

没水即没有“大净,’(见22页)。回族谚语:身上没水的人贴不近真主。

「〕宦回族穆斯林经堂语。是回族伊斯兰教苏非主义各学派所属支派的通称。门宦一词始自清中叶,是中国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形成的一种具有宗教神秘色彩的组织。它的特点是:崇敬教主,为门宦创始人、掌教人及其家族成员修建道堂、拱北;有严密而又系统的道统传承制;重视道乘修持。伊斯兰教苏非主义各派传人中国后,在西北地区形成了许多门宦,较大的有:哲赫忍耶,虎夫耶,戛德忍耶,库布忍耶。

米合拉布阿拉伯语丫1y,(Mhrab)的音译,意为“凹壁”,是清真寺礼拜殿的设施之一,设于礼拜大殿正面墙壁的正中处的一个拱形小凹壁窑,为领拜人伊玛目所站的地方,穆斯林们跟随伊玛目礼拜时一律面向克尔白,正好向着它。米合拉布标示着礼拜的方向。

米卡依勒阿拉伯语好1,(MikaYl)的音译,《古兰经》记载的真主的四大天使之一。

米纳热阿拉伯语,lJa(Mmar)的音译,意为“尖塔”、“宣礼塔,’(见“邦克楼”,第12页),是清真寺召唤穆斯林礼拜的场所。

米尔拉吉阿拉伯语创r,0(Mi`ra])的音译,原意为“登霄”,专指穆罕默德圣人在伊斯兰教历的7月27日之夜,登上并游历九霄(见“登霄节”,第27页),故回族穆斯林们又把这一夜叫做“米尔拉吉的晚间”。

米撒力阿拉伯语dl:A(Mithal)的音译,意为“例子”、“实例”。如:你拿个米撒力来把这个问题讲清。又因米撒力是指那些单字头的“病字”,故回族穆斯林也引申为对秃顶的称谓。

如:小李从小就是个米撒力,不长头发。

米斯瓦克阿拉伯语JI?,(Miswak)的音译,意为“牙刷”,特指阿拉伯自穆罕默德圣人时期至今仍流行使用的一种用以刷牙的天然植物。回族穆斯林认为,用米斯瓦克刷牙是圣行。

一些回族穆斯林也常用这种天然草本植物刷牙,千方百计托哈吉从麦加带回并仍将其称作“米斯瓦克”。

米苏热阿拉伯语0(Misr)的音译,即“埃及”。回族穆斯林在习惯上用阿拉伯语称埃及。

如·王阿旬盼望能到米苏热的爱资哈尔大学进修。

迷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缺乏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或因不懂伊斯兰教的教规教法及教理,而在生活中常会出现违背、违反教规教法与教理的言行。如·他迷着呢,对教门上的事一点儿都不知道。

密齿子即i岁左右的小羊。如:这是只密齿子羊,肉嫩着呢。

密斯克尼阿拉伯语,(Miskin)的音译,意为“贫穷者”。如:只要有能力劳动自食其力,就不要当密斯克尼。

面纱见“盖头,’(第科页)。

孟凯尔阿拉伯语,So(Munkar)的音译,是伊斯兰教天使名,与另一名天使“乃凯尔”(见97页)专司预审坟墓中亡人生前的信仰。信仰坚定、品行高尚者可得安息,悖逆作恶者将受到鞭打并等待末日的审判。

名牌回族丧葬习俗。即墓碑。宁夏回族过去多为家族坟地,每逢节日,后辈要为所有亡人上坟,祈求真主的恕饶,而不提倡为某个人上坟祈祷,树碑立传。故过去的坟地多没有碑刻。

近年来施行回民公墓,为易于辨认,便在自家亲人坟前立上木料或石料碑牌,但一般只刻有汉阿两种文字的姓名,别无其他记载。回族将其称做“名牌”,以与“墓碑”相区别。

明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念平声,光亮、光滑之意。如:回民讲究美观、洁净,连家里的炉台都擦得明明的。

敏拜尔阿拉伯语J(Minbar)的音译,意为“讲台”,指设在清真寺礼拜大殿内的宣讲台。

中国清真寺的宣讲台一般设在大殿正中凹壁前的右侧。如:阿旬上了敏拜尔,开始讲瓦尔兹。

默念阿拉伯语户(Dhikrkhafy音“迪克尔·胡菲”的意译,亦称“心念”、“默诵”,是回族穆斯林内心祈求、赞念真主的一种宗教礼仪。默念要求排除干扰,专注于内心的宁静和沉思,凝神聚思于赞颂真主。回族伊斯兰教的苏非派还将默念作为修炼净化心灵、近主、认主的重要方式。

默示见“启示,’(第104页)。

抹锅回族纪念亡人习俗。每到自家亡人的忌日,烙油饼散往清真寺、邻居,以示纪念。

因这种纪念的仪式比较简单,只是烙个油饼,故称为“抹锅”,又称为“倒油”。回族谚语:清水洗,白布裹,送了埋体把锅抹。

末日回族穆斯林经堂语。指人类生存的现实世界行将毁灭的时刻。

末日审判即“报应日”(见13页)。

穆安津阿拉伯语。J七(Muadhdhin)的音译,意为“宣礼员”,即清真寺一日5次按时高念召唤词的人。一些有宣礼塔(邦克楼)的大清真寺,穆安津要登上宣礼塔唤拜,小些的清真寺,则要站在大殿外的殿台上唤拜。唤拜词为阿拉伯语,其大意为“真主至大”(赞主词)及“快来礼拜”等。

穆巴哈阿拉伯语la(Mubah)的音译,意为“允许的”、“准行的”,是伊斯兰教法用语,指教法准许的行为。

穆巴拉克阿拉伯语J1(Mubarak)的音译,意为“吉祥的”、“幸福的”,也译做“穆巴热克”。如:今天是穆巴拉克的日子。我们举行开业典礼。穆巴拉克也是回族穆斯林男性常用经名之一。

穆菲德阿拉伯语w(Mufid)的音译,意为“有益的”。如·不抽烟不喝酒是穆菲德行为。

穆夫提阿拉伯语sA(Mufti)的音译,意为“教法说明者”。穆夫提对教法出现的新问题、新案件的诉讼,提出正式的法律意见,以作为判决的依据。

穆夫提门宦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派虎夫耶学派支系门宦之一。始传于1673年,教众约1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甘肃临夏、康乐、东乡和青海西宁南川以及新疆等地。

穆哈凯玛提阿拉伯语、lSa,(Muhkamat)的音译,意为“明确的”、“清楚的”。与“穆台沙比哈提”(即隐晦的)相对应,是划分《古兰经》文含义是否明确的专用术语。如:穆哈凯玛提的经文,是伊斯兰立教的基础。

穆哈然阿拉伯语PJ"`(Muharism)的音译,意为“禁月”,即伊斯兰教历1月的名称。

穆罕默德阿拉伯语rJCJs1lI1,a,

(Muhammad)的音译,伊斯兰教的承传人。生卒年约在公元570632年,被史学家称为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宗教改革家,伊斯兰教“六大使者”之一,是“封印万圣的圣人”。中国回族穆斯林在称呼穆罕默德时,一般尊称为“穆圣”、“圣人”。穆罕默德40岁时开始传播伊斯兰教,历时23年,使阿拉伯半岛各部落大多阪依于伊斯兰教,并使整个半岛由动荡和分裂大体归于统一,创建了阿拉伯民族统一的国家,使阿拉伯民族从“蒙昧时代”跨人了“文明时代”,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回族谚语:义以穆(穆罕默德)为主,文以孔(孔子)为用。

穆合麦斯阿拉伯语一(Mukhammas)的音译,意为“五联诗”,是苏非派赞圣诗集。哲赫忍耶穆斯林一般在做完霄礼后诵读,每页5行,每次念5页,33天念完该诗集。

穆民阿拉伯语,(Murun)的音译,意为“信仰者”,即信仰伊斯兰教的教民。回族谚语:天下穆民,一脉之根。

穆纳非格阿拉伯语夕肠(Mu诚q)的音译,意为“伪信者”、“两面派”。

穆尔吉子阿拉伯语(Mu`izah)的音译,意为“奇迹”,指真主创造的各种奇迹。回族份户穆斯林常用此语,指伊斯兰教的先知们根据真主的允许所显示的奇迹。如:升霄是穆圣的穆尔吉子。

穆热色力阿拉伯语;(Mursal)的音译,意为“钦差”。如:穆罕默德是真主的穆热色力。

穆热师德阿拉伯语(Murshid)的音译,意为“导师”,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派对其导师的尊称。

穆瑞德阿拉伯语:0(Mur3d)的音译,意为“信徒”、“学生”、“追随者”,又译做“穆里德”。

穆萨阿拉伯语s",?0(Musa)的音译,又译“姆萨”、“木萨”,《古兰经》中记载的“六大使”之一。被称做“真主的代言人”。《古兰经》

中有20多章都有关于他的故事,并记载了真主对他所显的奇迹及“启示”。穆萨也是回族穆斯林男性常用经名之一。

穆撒飞热阿拉伯语1,(Musafir)的音译,意为“旅行者”。如:大家今天都是穆撒飞热,乃玛孜可先短作。

穆斯林阿拉伯语户(Muslim)的音译,意为“信仰伊斯兰教者”、“和平者”,专指顺从真主的旨意,能履行五功的人。如:我们都是虔诚的穆斯林。“穆斯林”与“穆民”(见93页)词根不同,但词意基本相同。

穆斯泰哈卜阿拉伯语‘"(Mus呐ab)的音译,意为“嘉许的”,伊斯兰教法用语,指教法提倡人们去做的行为,如救济贫弱、捐助公益事业、接人待物有礼貌有教养等不做不受惩罚,但做了应当受到鼓励和赞扬的行为。

穆什勒克阿拉伯语J户(Mushnk)的音译,意为“多神教徒”。

穆台沙比哈提阿拉伯语。毕

(Mutashabihat)的音译,意为“彼此相似的”、“双关语”、“隐晦的”。与“穆哈凯玛提”(即清楚的)相对应,是划分《古兰经》文含义是否明确的专用术语,指《古兰经》中含义深奥难懂的经文。

如:穆台沙比哈提的经文是《古兰经》的奥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穆泰算维夫阿拉伯语。(Mutasawif)的音译,意为“坚守苏非者”,是“苏非派”(见126页)信众的称谓。

穆扎维热阿拉伯语l(Maawir)的音译,原意为“邻居”。现指负责清真寺勤杂工作的“侍师夫”(见126页)。

N拿手回族穆斯林礼仪民俗。也叫拿“索俩哇提,’(见第its页)。回族穆斯林在见到宗教界有威望和有知识、有教门的长者时,伸出右手,将自己的手与对方的手握在一起,握手时两人的大拇指相对,以示沾吉。这种问候的方式,叫“拿手”。

纳夫斯阿拉伯语us,;(Nafs)的音译。有两个含义:①指性情、脾气、自尊心,如:那人一点纳夫斯都没有。②指私欲、欲望,引申为馋,民间多误念为纳西夫。如:见别人吃好的,你就纳西夫了。

纳格什班迪阿拉伯语、一(Nagshibands)的音译,原意为“画家”,后为伊斯兰教苏非派创始人名,因其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默颂经文并在胸前画线,表示净化心灵,故得名。

也常被用作苏非派兄弟会组织的名称。中国的回族伊斯兰教苏非多属于此派。

纳热阿拉伯语l(Nar)的音译,意为“火”。如:今世作恶后世要受纳热的煎熬。

纳天课见“天课”(第135页)。

纳西夫见“纳夫斯,’(本页)。

纳西赫阿拉伯语合L(Nasikh)的音译,伊斯兰教术语,意为“停止”、“废除”。中国回族穆斯林常用汉语意译,称做“停经”,专指《古兰经》

中后降示的经文代替先降示的经文,先降示的经文便停止。纳西赫与“曼苏赫”(见87页)相联系。

纳依布阿拉伯语‘L(Nab)的音译,意为“代替者”、“副手”。

捺扎色阿拉伯语、ti(Naas)的音译。见“捺扎色提”。

捺扎色提阿拉伯语。一h,(Naasah)的音译,意为“污秽”、“肮脏”。回族谚语:衣服上的捺扎色提可用水洗,思想上的捺扎色提要用讨白洗。

乃凯尔阿拉伯语y(Nak3r)的音译,为伊斯兰教天使名,与“孟凯尔”(见90页)专司负责预审坟墓中的亡人。

乃玛孜波斯语,1,(Namaz)的音译,意为“礼拜”,是穆斯林五功之一。一日五番乃玛孜是穆斯林的天职。回族谚语:饭能舍,觉能拖,五番乃玛孜不能撇。

乃萨拉阿拉伯语。J(Nasara)的音译,原意为“援助者”,因基督教徒自称是受上帝援助的人,故后来穆斯林便沿用此名,称基督教徒或基督教为“乃萨拉”。如·乃萨拉是世界三大一神教之一。

乃遂布波斯语!(Naseeb)的音译,又译做“乃绥卜”,意为“福分”、“运气”。如:儿女孝敬,晚年幸福,这是你的乃遂布。

乃遂哈阿拉伯语‘;y(Tawbatalnasihah)的音译,意为“诚实的忏悔”。如:张师傅作了乃遂哈讨白不再吸烟了。

乃遂合阿拉伯语~(Nasah)的音译,意为“忠告”、“忠言”。如:你的一番话对我是难得的乃遂合。

乃西阿拉伯语(Nah)的音译,意为“禁止”。如:穆斯林要远离乃西之事。

乃子热阿拉伯语s(Nadhr)的音译,意为“诺言”、“誓约”,指穆斯林为表示对真主感恩而立下的誓言和承诺。如:当穆民的必须实践自己的乃子热。

囊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念平声,即笨蛋、软弱。如:那人囊得很,干啥都干不好。

恼怒回族穆斯林日常生活用语。指言行不合教规教法及伊斯兰道德规范。如:穆斯林要行善尽责,远离假、丑、恶,以免惹为主的恼怒。回族谚语:奢侈浪费,真主恼怒。

年份回族纪念亡人用语。特指直系亲属去世后每一年(农历)的忌日,即为年份。如:十二月十七是我母亲的年份,我准备宰个牲。

碾撰儿回族民间传统“青货”食品。又叫“碾撰子”,流行于宁夏山川。其制作方法为:将籽粒饱满的青棵穗,经揉搓去其麦芒、皮壳后,放人锅内爆炒,再搓揉筛簸干净,置石磨上推碾两遍,变成四五寸长的青绿色粉条状即成。吃时放人碗内,调以盐、酱油、醋和蒜末等。

念功阿拉伯语‘s毕(Shahadah,音“舍哈岱”)的意译,原意为“证词”,为伊斯兰教五功之首。念即赞念真主,承认并牢记真主独一无二。

中国回族穆斯林经常赞念的主要有两则:一则是“清真言”(见107页),另一则是“作证词”(见172页)。

念启发提“启发提”是阿拉伯语hS(Qifayah)的音译,原意为“满足”、“充实”。回族婚俗,新娘上轿前,请阿旬到家中念赞辞,以求祈平安,然后再发亲。这一仪式叫“念启发提”。

念夜回族宗教信仰仪式。也叫“转夜”,是阿拉伯语“白拉提”(见10页)的意译。回族苏非派穆斯林每年在斋月前一个月的上半个月,即伊斯兰教历的8月1日至巧日晚,每家每户都要请阿旬到家中过尔麦里念经,叫念夜。巧日晚上还要在清真寺集体念夜,称为“了夜”。

念夜是中国回族苏非派穆斯林比较重视的一项宗教功课,通过念夜,向真主祈求恕饶,洗心革面,然后进人斋月。如:我们家里今天要念夜呢。

念知感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心中有主,感谢真主。如:你今后的路还长得很呢,要多念知感。

尼发个阿拉伯语,;h(Nfag)的音译,意为“伪言”、“伪善”、“假仁假义”等。如:我们当穆民的绝不能有尼发个的心理。

尼卡哈回族婚俗。阿拉伯语lS

(Nkah)的音译。原意为“结婚”、“婚姻”。回族男女双方结婚之日,要请阿旬举行念尼卡哈的仪式:阿旬念完经文之后,当众用波斯语和阿拉伯语问女方(或女方主持人)是否愿意嫁给男方,女方答应“愿意”;又问男方是否自愿娶女方,男方即应诺·“我愿意接受这门婚姻”。然后,阿旬便开始撒喜枣。这一过程,又叫“念尼卡哈”。一般在念尼卡哈时,阿旬还对新郎和新娘讲解一些回族宗教及礼俗方面的知识,有的还要教授一些简单的宗教念词。

尼尔麦提阿拉伯语一(Ni`mah)的音译,意为“恩惠”、“恩赐”。①指来自真主的恩惠;②引申为真主的恩赐物,如粮食。回族谚语:糟踏尼尔麦提,真主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