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23175800000018

第18章 心态——淡泊名利,宠辱不惊(3)

大度睿智的低调做人,有时比横眉冷对的高高在上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对他人的小过以大度相待,实际上也是一种低调做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会使人没齿难忘,终生感激。

看淡羞辱,感谢沉浮

面对名利要看开一些,不要常挂心间。有的人在荣誉宠禄面前也许能经得起考验,但他未必能经受得住屈辱的打击。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等,都是对古往今来那些英雄豪杰的赞美诗。面对邪恶,为了正义,宁死不屈,比死还伟大的人生,高尚的人格,这就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但在特殊情况下,“忍辱”也是为了真理和正义,为了更多的人赢得荣誉。这就是“忍辱负重”。众所周知的《红岩》中的华子良,装疯卖傻那么多年,遭到敌人侮辱,也遭到自己同志的轻蔑,为的就是要在关键时刻营救战友。这种人确实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是多少凡夫俗子望尘莫及的,其荣辱观同样伟大高尚。

20世纪80年代,年逾古稀的曹禺巳是海内外声名鼎盛的戏剧作家。有一次美国同行阿瑟·米勒应约来京执导新剧本,作为老朋友的曹禺特地邀请他到家做客。吃午饭时,曹禺突然从书架上拿来一本装帧讲究的册子,上面裱着画家黄永玉写给他的一封信,曹禺逐字逐句地把它念给阿瑟·米勒和在场的朋友们听。

这是一封措辞严厉且不讲情面的信,信中这样写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作品,一个也不喜欢。你的心不在戏剧里,而为势位所占据,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阿瑟·米勒后来详细描述了自己当时的迷茫:“这信对曹禺的批评,用字不多却相当激烈,其中还夹杂着明显羞辱的味道。我真不明白曹禺恭恭敬敬地把这封信裱在专册里,现在又用感激的语气念给我听时,他是怎么想的。”

但阿瑟·米勒不知道的是:这正是曹禺的清醒和真诚。在这种“傻气”的举动中,透露的实质是曹禺已经把这种羞辱演绎成了对艺术缺陷的真切悔悟。此时的羞辱信对他而言已经是一笔鞭策自己的珍贵馈赠,所以他要当众感谢这一次羞辱。

心胸狭窄者把羞辱变成心理包袱,而豁达乐观者则会把它看做是“激励”的别名。我们应该看淡羞辱,感谢人生道路上的羞辱:是它刺激你用执著战胜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失败感。感谢羞辱,你的斗志和毅力才能得以升华;感谢羞辱,你才能从羞辱中提炼出自身的短处与缺陷;感谢羞辱,你才能用羞辱激励完善自我……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之舟始终沉浮不定,我们要从容面对,笑看人生沉浮:“沉”时,志气不能丢;“浮”时,骨气不动摇。

悦纳自己,善待心灵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悦纳自己,应该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既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妄自尊大。对自己一分为二,能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可见,悦纳自己不仅仅是体会几句话的意思就可以的,它是值得你穷尽一生去追寻的一个真理。

当然,悦纳自己不仅包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还包括对自己的不足以及对失败挫折的包容。俗话说:“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人生的缺陷、失败以及挫折也是这样,最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对它们。如果能摆脱外界因素的困扰,那么一切就会回归平淡自然的本来面目,从而使人淡定从容,然后毫不畏惧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船长太太的描述迷住了,特别想亲眼看一看那只鸟。于是保姆把她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女孩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只顾带着她一道朝天堂鸟那边走去。奇迹发生了,女孩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记了自己的缺陷,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

从此,女孩的病便痊愈了。这个女孩长大后,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人们很容易发现,人生的许多痛苦,往往来自于对自己的不接纳。

悦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保证。索菲亚·罗兰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世界上的美为什么非要一个样呢?”这是一个独到的美学见解,也是悦纳自己的座右铭。

悦纳自己,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是真正地善待自己。孔子跟着师襄学琴时,把师襄交给他弹奏的曲子练习了多遍,师襄都觉得他对曲子的领悟已完全透彻了,告诉他不用再练了。可孔子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继续弹奏,直至自己完全融人其中,并体会到了乐曲中的形象,继而道出了乐曲中所表达的人物是文王。师襄听罢大惊,因为此曲正好名曰《文王操》。孔子学琴,在学习中循序渐进,由曲调到演奏技巧,由技巧到曲子的志趣神韵,由志趣神韵进而体会作曲者的人格风貌,最终登堂入室,臻于化境。这正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

善待自己,悦纳自己,努力追求完美,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他可以不是天才,但他却是一个有着炽热追求和拼搏精神的人,他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人,但他一定是最有抱负和最勤奋的人。在平凡的人生中,找到自身的闪光之处;在平淡的生活中,心里永远洒满温暖的阳光。

接受现实,随遇而安

孔子曾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万事万物,并没有规定怎么样处理好,也没有规定怎么样处理不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只要合理恰当,就可以了。因此,对于身边的事物如何看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孔子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下面一则小故事传递给我们的就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接受现实,随遇而安。

苏轼的友人王定国有一名歌女,名唤柔奴,眉目娟丽,善解人意。其家世代居住京师,后王定国迁官岭南,柔奴随之,多年后,复随王定国还京。苏轼前往拜访王定国时见到柔奴,眼前的柔奴笑靥灿然,让他眼前一亮。便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好吧?”不料柔奴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闻之,心有所感,遂填词一首,这首词的后半阕是:“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苏轼看来,偏远荒凉的岭南本不是一个好地方,但娇弱似水的柔奴却像生活在故乡京城一样处之安然,并且从岭南归来的柔奴,看上去年似乎比以前更加年轻,笑容里还仿佛带着岭南梅花的馨香。那柔奴便是因为深谙了“随遇而安”的内涵与要义,因而能做到“此心安处是故乡”,并使自己:“万里归来更年少”。

生活中,凡事不可认死理,大事聪明,小事糊涂,难以下结论、难以辨是非的东西,采取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品德。否则,聪明过度,妄下结论,往往会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甚至引火烧身。

为人处世,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进不越规矩,退不丧失志向;令人惊叹而不惊奇,让人尊敬而不畏惧,羡慕而不嫉妒,进退自如。

对于该得到的东西,要理直气壮,努力争取,决不客气。优柔寡断,是无能、懦弱的表现,必须克服。同样,要有宽容之心、大度之情,要能容得下别人,理解和体谅别人的难处,力争使每个人都满意。

豁达知足,方能常乐

如果今天早上你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人更幸运,他们甚至看不到下午的太阳了;如果你从未尝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滋味,那么你的处境比其他人更好;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么你比其他人更富有;如果你在银行里有存款,钱包里有钱,那么你属于幸运的人;如果你父母双全,没有离异,那么你的确是那种很幸福的人;如果你收到了亲友的来信,那么你将得到一个祝福,因为有人想到了你。

所以,去工作而不要以挣钱为目的;去爱而应忘记所有别人对你的不是;去跳舞而不要管是否有他人关注;去唱歌不要想着是否有人在听;去生活就像这世界是天堂一样。

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你能以一种豁达知足、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构筑每一天,你的日子就会变得灿烂而光明。反之,如果你一味沉于忧伤、自怨自艾,你的眼里就看不见灿烂和光明,长此下去,你不仅会丧失对美好生活的信念,以及为信念而努力拼搏的勇气,而且还可能永远体会不到那些构成我们生命之链的最近、最真的细碎快乐。

生活中人们常常为目标的遥远而感到痛苦和沮丧,似乎自己这一辈子都接近不了目标,事实上,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同样,你的任何付出也都不会没有收获。只要你不失望,不半途而废,乐观面对生活,就一定有成功的那一天。只是在坚持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用轻松而不是压抑的心情,去接近我们的目标。

有一位法国作家,他是靠着为报社写稿维持生活的。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周必须完成两万字,达到了这一目标,就去附近的餐馆饱餐一顿作为奖赏;超过了这一目标,还可以安排自己去海滨度周末。所以,在海滨的沙滩上,人们常常可以见到他自得其乐的身影。

在追求人生目标、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致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但若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这才是最可怕的。我们应该怀着知足、乐观的心情,在成功的路上一步步向前迈进,这样我们不仅会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也不会感到是一种付出,反而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享受。

要拥有乐观的心态,首先目光就要盯在积极的那一方面。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