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鬼才魏忠贤
23109800000018

第18章 “委鬼当朝立”并非偶然——苹果是从内部烂掉的(11)

魏进忠带着刘逊等李选侍的几个贴身太监开始忙忙碌碌地搬运珠宝。他们偷走了乾清宫内的金银财宝,各种珍贵文物、书画。有人打成大包小裹,有人干脆藏在衣裤里面。由于他们都贪得无厌,从宫中出来时,心慌意乱,怕被别人发现,迅猛疾跑。魏进忠乘另外几个人不注意,在忙乱中私藏了几件,准备独吞。当时谁也没有发现,直到把宝物运完,他们才各自回房安歇。魏进忠得意地认为他们的行动神不知鬼不觉。然而,由于忙乱,有人不慎把一些珠宝撒落在了地上。

九月初五日,皇长子朱由校带着王安等内侍和群臣刚刚由慈庆宫搬回乾清宫。

这之前已经有人发现了魏进忠等人盗宝时丢在地上的珠宝,就146报告了司礼监,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搞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报殿下,有人偷窃乾清宫宝物!”杨涟第一个上疏弹劾魏进忠。

“好大胆,竟敢趁着移宫之际,行盗窃之事。立即着司礼监和刑部查明,必须严惩!”朱由校大怒。

魏进忠见势头不妙,赶紧逃到自己的上司魏朝处躲藏,其余几个人却都落入了法网。他们供认,盗宝的罪魁是李进忠(魏忠贤刚进宫时叫李进忠,现在,他改回原姓,叫魏进忠)。

魏进忠得信后,感到大难将临,急忙找到他的上司魏朝:“爹爹,救救孩儿。”

“怎么回事?”

“杨涟上奏,皇上要司礼监治我罪。”

“你也真是,当初跟小爷玩得好好的,去沾李选侍干什么?”“孩儿有眼无珠,下次再也不干这种蠢事了。”还望爹爹求求王公公开恩。”

“好吧。”魏朝答应了。

魏朝在王安面前全力营救,编造了一套谎言,说盗宝的是李选侍手下的李进忠,而不是魏进忠。

“不行,他和李选侍一起狼狈为奸,企图长期占据乾清宫。”“我的爷,他魏进忠还不是为主子吗?李选侍是他的主子,他能不帮?关键时刻还能替主子想着,这不就说明他还有些忠心吗?”王安是心地善良的人,觉得也对,就不打算再拿魏进忠问罪。此时,朱由校也传过话来,让王安算了。因为客印月找到了他,说魏进忠是上了李选侍的当,是无限忠于小爷的。朱由校见客印月求情,又想到以前魏进忠常常陪着自己玩,心就软下来,反过来又去叫人找王安,替魏进忠求情了。

这样,参与盗宝案的其他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只有魏进忠由于朱由校的乳母客印月出面求情,最后不了了之,成了漏网之鱼。

这次与大臣们交锋,李选侍和魏进忠等被打得惨败。九月初六日,乾清宫。

“陛下,乾清宫宝物被盗一空!”

“王安,这一定是宫中内侍和宫女所为,你要立即负责将此事审理清楚!”

“是。”

新即位的朱由校闻报大怒,吩咐王安追究,最后是将一干人都抓起来交到法司去了。

唯独领头的首犯魏忠贤脱逃了。

魏忠贤见势不好,躲到了小哥们儿魏朝那里。

抓起来的那一批人,在法司里使了钱,倒还没受太大苦,他们异口同声说“李进忠”是主谋。

据此,首辅方从哲等人上奏,要求将李进忠正法。大祸临头了,魏忠贤先是痛哭流涕,表示追悔莫及,求魏朝哥们儿赶紧到王安那里说情。魏朝此时还识不破他这“哥哥”的阴险嘴脸,立马行动。亏得魏朝在宫里资历长,脑袋还灵活,编了一套瞎话,说参与盗宝的是李选侍名下的另一个“李进忠”,不是此“李进忠”。王安本就生性疏阔,视魏朝为心腹,这话也就把他蒙过去了。加之前一段时间李进忠给王安送过人参,好印象还没消失,王安也就高抬了一次手。

暂时喘口气后,魏忠贤又找到平时关系很不错的工科给事中李春烨、御史贾继春、刑部尚书黄克缵等人,哭啼不止,大呼冤枉,求他们帮忙上奏申明。其中李春烨为他用的劲儿最大。如此一来,魏忠贤终获解脱。

刘朝等人系狱一段时间后,也都花钱打点,大多被赦免了。李春烨因有此事,在魏忠贤崛起后,各正直大臣屡受打压之时,他却能官运亨通。

在审讯盗窃案时,李选侍的宫奴刘逊、刘朝、田诏等人因盗窃宝物被捕,供词牵连到李选侍的父亲。太监们想不出别的阴谋为李选侍开脱,于是就造谣说李选侍被投掷绞索,有人将皇帝的八妹打入井中。甚至有流言称,新天子对待李选侍过于严苛,肆意欺凌先帝妃嫔,没有仁主之风云云。

朱由校很是生气,让人追查流言来源。一查,这种说法多来自李选侍宫中的宫女、太监口中。李选侍移宫,他们也就此失势,口无遮拦,抱怨牢骚,肆意宣扬。一些大臣也逐渐接受了这一观点,加入传播队伍。

方从哲的党羽从这种流言中嗅出了反戈一击的良机。当初,方从哲等人浙派、齐派和楚派主张稍缓移官,遭到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的抨击。现在流言四起,全是因急切移宫造成。

御史贾继春于是给内阁上疏弹劾杨涟等人“不应当在新皇帝刚登位的时候,首先规劝皇帝违背先帝旨意,逼走庶母,内外勾结,不停地罗织罪名,使先皇帝圣体未寒,其妻女已经不保。”

此疏一上,自然得到方从哲的首肯。

东林党人、给事中周朝瑞奋起还击,将贾继春斥为奸党。在时人看来,凡敢为李选侍说情者均被视为奸邪人物。

贾继春又上疏反驳,疏中称“皇八妹孤苦伶仃,被推入井中,谁来可怜?先帝的遗孀李选侍的委屈又向谁诉说?”一时流传甚广。一些大臣信以为真,开始站在方从哲一边批评东林党人。不少人请求安抚李选侍,给她正名分,并提高待遇。

14、案外案——哕鸾宫失火案是偶然发生的吗?

在哕鸾宫住下的头一天晚上,三更,李选侍所住的北房突然失火。顿时,哕鸾宫内外,烈火熊熊……

哕鸾宫发生火灾,有大臣认为这是天意示警,甚至有人认为是人为纵火,意图灭口。

李选侍居然没有死!她和女儿皇八妹母女俩都被救出来了。按照历史记载的说法,当时幸亏内有宫监、外有卫卒舍生忘死,从烈火中救出了李选侍母女二人。此火起自夜间,猝不及防,宫中物品都来不及抢救,全部被烧得一干二净。

夜间起火的原因,正史含糊其辞。但当时宫内宫外,却议论纷纷。有说是李选侍心灰气结,纵火自焚的;

也有说是奸人故意放火,欲置新君和新贵于不义的;也有人说是仇恨李选侍的新君指使新贵所为……

然也?非也?因为涉及皇家颜面,李选侍母女没有留下证词,其他可能的谋杀者,自然都是三缄其口。

但不论是自杀或被谋杀,李选侍母女被逼移宫之后,朝廷内外对此事一直讳莫如深。

转眼朱由校登基已经一月有余。一天早朝,首辅方从哲下了轿子,刚好看到旁边同时到达宫门的杨涟,便大步向这位对头走过去,讽刺地说道:“杨大人今天好心情啊。”

杨涟见是自己的死对头方从哲,便头也不回地走开了。杨涟心中暗想,难道方从哲等人今天有什么大的行动吗?

朱由校刚刚落座,百官一齐跪地叩拜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朝会开始。

这时,方从哲给御史贾继春使了一个眼色,贾继春首先出列言道:“臣有本奏。臣听闻宫中哕鸾宫大火,孤苦伶仃的皇八妹投井溺死,先帝宠妃李选侍被火烧死。新君刚刚登基,就违背先帝遗愿,驱逐庶母,致使先帝尸骨未寒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宠妃和爱女,把她们母女逼到投井上吊的地步。这全是因为杨涟等内阁朝臣的教唆。当初,孝宗不罪万贵妃,光宗宽容郑贵妃,都是很好的榜样。如今,内阁教唆陛下背上违背先帝遗愿,背上驱逐庶母的恶名,应该惩戒杨涟等人才是。”显然,贾继春认为哕鸾宫失火,是杨涟等新贵们故意放火,欲烧死李先侍母女,向新君朱由校请功。“贾继春说哕鸾宫大火,母女都被烧死,可是这母女两人在大火后安然无恙,如何来的母女皆死?这是在故意散布谣言,故意陷害自己和杨涟等内阁朝臣!”朱由校见第一个出来发言的竟然不是弹劾辽东的熊廷弼的,却是弹劾杨涟等人和自己的,心中不觉有些荒唐,便生气地回道:“贾爱卿何处听来这样的消息?宫中虽有大火,却是母女平安,爱卿身为御史定当以事实为本,如此毫无根据151便随意猜测,成何体统!”

“现在贾继春拿哕鸾宫失火案说事,一定是想附和外间流传的皇帝欺压先帝宠妃的说法,今天,我一定要乘此机会把这个事说清楚!还皇帝和我等一个清白!”想到这里,杨涟生气地站出来,高声回道:“整个移宫过程,微臣都有参加,臣写有《郑贵妃移宫及召对并李选侍移宫两朝始末记》,内有详细的过程,各位大臣都可以看看。臣可以证明皇上并无欺压先帝宠妃和爱女之事。李选侍自杀,皇八妹投井的流言飞语是些别有用心的人编造的,臣担心今日的流言传到以后就会被认为是事实,现在特意向各位大臣说明。”杨涟的话使朱由校禁不住回想起李选侍凌辱他的生母王才人,要挟先帝册封皇后,以及妄想垂帘听政等过往之事,不禁火冒三丈,当众历数李选侍的罪恶:“杨爱卿写的这个移宫始末记可是为朕洗脱了残害先帝宠妃和爱女的罪名。杨爱卿志在安定社稷,于国立了大功一件!”接着说道,“李选侍也太坏了,她曾经虐待我的母亲,致使皇太后含恨而死。以前,她每每派宫女暗中监视朕,不让联与侍奉过圣母的宫人交谈,有人同朕交谈,就会立即被他们抓走。朕内心的苦衷,你们外廷之臣怎么能完全了解?她又要挟先皇传旨封她为皇后,还妄想垂帘听政!朕现在不给李选侍皇贵妃的封号,只是用来安慰圣母在天之灵。虽然这样,我仍然优厚地安顿李选侍和皇八妹,在哕鸾宫中奉养她,尊敬她,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都是为了遵从已故皇父的遗意,你们这些大臣应该理解到联的用心所在吧。今天,我特别在这里向各位臣工说清楚!”朱由校说完狠狠地盯着贾继春。

“看来,皇上和杨涟对我的反击让我的处境非常不妙。不过,反正今天触怒了皇上,皇上一定要降罪于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再参杨涟一本!兴许能扳回这种危险的局面。”想到这里,贾继春回头看了看他的主子方从哲,方从哲冲他微微点了点头。于是,贾继春斗胆上前奏道,“给事中汤涟自皇帝登基以来勾结太监王安,意图与王安内外结合,王安掌权内廷,杨涟掌权内阁。”贾继春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胆量,因为明朝的御史是说什么都没有罪,顶多被免职,所以很多御史都是以敢言擅谏来标榜自己的清高。杨涟一听贾继春又和自己干上了,马上上前坦然回道:“回皇上,微臣多次承蒙皇上称赞,独受忠直之名,微臣深恐不安的。当日,首先请陛下到文华殿接受群臣高呼万岁的,是吏部尚书周嘉谟等人。陛下初出乾清宫时,在左右护驾的是英国公张惟贤和大学士刘一燝。臣不过尽微薄之力,岂敢贪天之功。宫禁已经肃清,社稷有何不安?圣上说臣志安社稷,臣是何人,岂敢享有如此殊荣。今臣身无病痛,不敢以病请假,皇上未问罪于臣,故臣又不敢以罪引咎。惟有希望皇上明白臣的心迹。”

“先是弹劾朕,现在弹劾朕的心腹,今日不给你贾继春些厉害瞧瞧,还真以为朕是好欺辱的!”朱由校心中狂骂贾继春,便安慰杨涟说:“杨爱卿不必过虑,朕完全相信爱卿,只是这贾继春胡乱诬陷朝中大臣,如此下去,朝中还有谁敢为朕办事,把这贾继春拉到午门之外杖责三十,各位大臣以后一定要引以为鉴!”这时方从哲见皇上要杖责自己的走狗贾继春,马上出列庇护道:“皇上,太祖立下过规矩,朝廷上御史言之无罪,皇上请三思啊!”这是方从哲早就想好的词儿。

朱由校听方从哲这么说,便回道:“既然方爱卿求情,朕就饶了你这一回,不过处罚还是要有的,那就革去你御史一职。现下就赶出宫去!”

方从哲等在三案中投靠郑贵妃、李选侍的朝臣们一看宫中锦衣卫把贾继春拉了出去,个个是心惊肉跳!

因这事涉及移宫案,杨涟唯恐贾继春再挑是非,又一次上《敬述移宫始末疏》道:“李选侍上吊、皇八妹跳井,这些流言从何而起,臣不敢说。臣宁可今天对李选侍不敬,也不愿她久居乾清宫,臣不希望看到女子独揽朝权、垂帘听政之事在本朝发生。”

朱由校又下诏褒奖杨涟、左光斗等人对安定国家所作的贡献,又降旨详细陈述了宫中的事情。

最后对李选侍的处理结果是:“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示尊敬遵先帝的旨意。”

皇帝的态度让贾继春等很是难堪。于是,贾继春又一次上疏攻击杨涟勾结内监王安,企图入阁。

杨涟非常愤怒,十二月上疏乞求离职,立即到城外等候命令。

皇帝又一次褒奖他的忠诚耿直,却同意他回家。

最后,贾继春也被“除名永锢”,革除官职,终身不得入仕。此后,围绕移宫案、梃击案和红丸案的争论仍在继续,成为党争的重要内容。争斗从唾沫飞溅的唇枪舌剑,发展到鲜血淋漓的杀戮——因为一代权监魏忠贤已经粉墨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