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空管爱情
23105400000071

第71章 梦回故乡

这是宋雅丽第一次陪梁玉龙回故乡。

走在乡野的小径上,记忆里的那些场景犹如波涛汹涌的潮水,破空而来。

坐在故乡的屋檐下,梁玉龙向宋雅丽讲述了自己不为人知的过往。

我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家里的土坯房快垮掉了。父亲决定重新建几间房屋。父亲请了一个风水先生,看中了房前的一处屋基。这个屋基正位于一段坚硬的石梁上,风水先生说,这个地方前面正对一处泉水,而这段石梁正是一条龙的龙头,房屋建在这里,就等于把房子建在龙脉上,将来必定会出大人物。

父亲从此没日没夜地挖地基。偌大一片石梁,硬是没请一个人帮忙。挖到中途的时候,实在不行了,父亲的双手的虎口都被撅头震出一条条深深的血口了,他的手一握上锄头,一锄头挖下去就是满手的血。实在没办法了,父亲忽然想起一个亲戚来,那个亲戚在承包镇里的一段公路,他那里有炸药,坚硬的地基只有靠火药才能炸开了。

那天晚上吃完晚饭,月亮还没出来,我和父亲摸黑朝亲戚家走去。走了半个小时的山路,就看得见宽大的公路了,我们又沿着公路走了半个小时,总算走到了那个亲戚家。父亲说了很多转弯抹角的话,最后才回到借火药的事上来。

那个亲戚说:

“火药是要用来修马路的,即使用不完也要上交的,不能乱用。”

父亲央求地说:

“就借一点点,你用多少火药上面的人哪管得了那么多,你看我的手都没法挖下去了。”

那人连看都没看父亲伸出的满是血茧的手说:

“不行,不行就是不行。”

现在我还记得那人戴着一幅眼镜,拖过一把椅子喊我坐,我就是不坐。大约他说了五六次让我坐,我说了五六次不坐。父亲就差给人跪下了,可是那人说什么都不肯借。

回来的时候,月亮已经升上来了,明晃晃地一片洁白。我和父亲谁都没说一句话,脚步声一前一后地响在山谷里。那一夜,我第一次看见我敬仰的父亲被人瞧不起,被人轻视,被人鄙视。也正是从那一夜起,我发誓,无论如何,要走出这个世界,要让父亲过上好日子。

那是一个12岁少年的心愿,是我无论用多少代价都必须换来的心愿。

经过近两年的修建,房屋终于修好了,我们一家人搬进了新家,搬进了新的土坯房。

往事历历在目。只是,当年父亲用心血修建起来的土坯房,如今已破败衰落了。梁玉龙用手抚摸着斑驳的墙壁,心中忍不住百感交集。

尽管父亲教导他做人要干净,可是父亲曾经不只一次地对他说起过自己第一次做贼的经历。

那时候父亲成天饿得头昏眼花的,肚子里满是水,一走路就晃荡,里面像装满了铜钱一样‘哐啷哐啷’直响。

其实那时并不是没有吃的,房子门前的河沟上就有比脑袋还大几倍的南瓜。满沟沿都是,每次从那里路过的时候真是口水直流啊。可是那里的南瓜是不能摘的,更是不能吃的。

“你知道对门王大强的父亲是怎么死的吗?那就是因为他偷吃了一个红苕,被打死的。那才叫惨啊,打他的时候,他连哭喊的声音都没有了,死的时候嘴里还塞着半截红苕,他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

‘你们别忙打,等我吃完了再打,求求你们不要让我做饿死鬼呀……’”父亲常常这样讲述道。

父亲那时是每天都要在河沟沿的南瓜丛林里站着看那些长得碧绿的南瓜,后来站不住了,就坐着,坐不住了的时候,他就躺在地里看南瓜,眼睛盯着那些南瓜一眨不眨地。

到后来,父亲实在禁受不住饥饿的折磨,他还毕竟是个孩子。在一次天黑以后,饥饿带来的死亡的威胁终于让他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决定:偷一个南瓜回家去!

他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激动不已。在谨慎地观察完四周后,他把手伸向了一个南瓜的瓜蒂。

从他摘下南瓜到抱着南瓜往回走的那段路上,9岁的父亲头脑一片空白,他随时准备被别人发现,就像有一千双眼睛在盯着他做的一切。

9岁的父亲抱着南瓜急急忙忙地往回走。从沟沿到家的一段距离大约有200米长,都是呈70度的斜坡的石梯路和泥巴路。有那么好几次,他都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放下南瓜站着喘上几口气。

走完那段200米长的上坡路后,就是一段平路。父亲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他想放下南瓜歇口气,然后再抱着南瓜一口气跑回家。就在他放下南瓜准备歇口气的那一刻,令他沮丧不已的事情发生了:由于南瓜的着陆点并不平整,圆圆的南瓜立刻沿着刚刚爬上来的那段200米长的斜坡滚了下去,一直滚到了沟底。

父亲在那一刻表现出了望沟兴叹的无奈,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如释重负。到嘴的南瓜滚了,他吐了吐舌头,舔了舔嘴唇,咽了咽口水,极不情愿地回家了。在往回走的路上,他一直为自己没有啃上南瓜两口而后悔不迭。

事实上,父亲那一次只能算做贼未遂。他好几次地向梁玉龙讲起那段经历,更多的是为了洗脱他心灵的负罪感。

宋雅丽从小在城市长大,家境富裕,根本没体验过农村的艰辛。梁玉龙这些真实的故事,让她听得为之心碎。

宋雅丽依偎在梁玉龙的胸前,喃喃地问道:

“农村生活有没有一些乐趣?我想听听那些让你快乐的事。”

梁玉龙看着宋雅丽,微笑着说道:

“快乐的事儿?那简直是太多了。”

宋雅丽立即来了兴致:

“那好啊,你快给我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