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血雨腥风战瓜岛
23044500000018

第18章 最后的战斗(3)

于是,日军第8舰队发明了“项链运输”。他们将药品、粮食装入铁桶,但不装满,使铁桶刚好能浮在海面上,然后进行密封。铁桶用绳子连接,固定在舰艇甲板上,在指定海域投入水中,利用潮汐浮向瓜岛,再由岛上的部队用小艇回收。

自11月25日至30日,日军每天派出一艘潜艇,进行这种运输,虽然都取得了成功,但运载量十分有限,仍然不能满足岛上部队的需要。鉴于这种情况,日军决定组织一支驱逐舰部队来执行“项链运输”,这支驱逐舰编队由6艘驱逐舰担任运输任务,共运载了1100个铁桶和少量部队,两艘驱逐舰负责直接掩护,由田中海军少将指挥。

11月29日22时30分,这支舰队从肖特兰岛起航。为了避开美军的空中侦察,田中决定绕道先向爪哇群岛航行,再经圣依萨贝尔岛以东前往瓜岛。

此时,美军的情况已大大改观。“亨德森”机场已经拥有两条战斗机跑道和1条轰炸机跑道,“仙人掌航空队”的实力也上升到120架飞机。

美国海军尽管在多次海战中损失较大,但由于修复和新建成的军舰大量服役而迅速得到补充,因此,哈尔西对其所指挥的舰艇部队的编制与部署进行了调整。

哈尔西以“企业”号和“萨拉托加”号航母为核心组成了两个航母特混编队;以“华盛顿”号、“北卡罗来纳”号和“印第安那”号3艘战列舰为主组成战列舰编队;“马里兰”号战列舰和“科罗拉多”号战列舰则在斐济作为后援,待命参战;新建成的“阿尔塔马哈”号和“纳索”号护航航母,负责向新喀里多尼亚岛和圣埃斯皮里图岛运送飞机;最后,以5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第67特混编队,主要对付日军可能的增援行动。

当日军舰艇在肖特兰岛集结时,立即引起了美军的注意。哈尔西综合破译密码和空中侦察所得到的情报,判断日军将很快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增援行动,因此,他命令刚接替金凯德担任第67特混编队司令的赖特少将指挥编队于11月29日从圣埃斯皮里图岛出发,前往瓜岛阻击日军的增援。

为了赶在日军之前到达瓜岛,赖特少将走得是最近的航线。他经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以东向瓜岛急速前进。

11月30日黄昏,赖特少将到达瓜岛东南,并排成以4艘驱逐舰为先头舰只,5艘巡洋舰居中,两艘驱逐舰殿后的单纵队。美军的5艘巡洋舰上都装备有舰载水上侦察机,但美军不仅没有使用这些飞机来进行侦察,反而害怕在海战时中弹起火,将这5架水上飞机派往图拉吉岛待命。

30日白天,日军驱逐舰编队以双纵队队形到达伊萨贝尔岛东北。入夜后,他们又改为间隔600米的单纵队。20时许,日军舰队进到萨沃岛附近海域,田中派“高波”号先行去进行侦察警戒,其余各舰以21节航速,到达瓜岛的塔萨法隆格附近后,各舰航速减为12节,准备投放铁桶。

就在这时,“高波”号报告:“发现敌舰!”

接着,其他日舰也相继发现了目标。田中立即下令停止投放铁桶,准备战斗。日军的各个舰艇开始迅速清理甲板,将铁桶搬入船舱,有些来不及清理甲板的日舰,干脆就把铁桶扔到海里。

日舰所发现的,正是美军第67特混编队。赖特除了在途中得知有10余艘日舰正在南下,并未有其他具体情报。21时06分,当他率领编队沿瓜岛北岸航行时,旗舰“明尼阿波利斯”号的雷达在2.3万米的距离外发现了日舰,赖特仅把这一情况通报给各舰,并没有进一步的部署。

8分钟后,美军舰队前面的驱逐舰也发现了目标,立即做好了鱼雷攻击准备。21时16分,在前面导舰的“弗莱彻”号驱逐舰通过雷达判明日舰在其左前方7000米,舰长科尔中校便立即请求对其实施鱼雷攻击,但赖特认为日舰距离尚远,没有马上批准。

科尔中校和赖特在报话机上进行了长达4分钟的交换意见,赖特这才相信日舰已经不远了,便同意其发射鱼雷进行攻击。“弗莱彻”号随即实施了两次鱼雷齐射,共射出了10条鱼雷,“珀金斯”号发射了8条鱼雷,“德雷顿”号看不清目标,只对其中一艘日舰发射了两条鱼雷,而“莫利”号没有测定出日舰的具体方位和距离,所以它无法发射鱼雷。

由于双方速度较快,位置变换相对迅速,所以美军发射的20条鱼雷无一命中。日舰开始从美军驱逐舰的左前方疾驶到其左后方,在他们正好位于美军巡洋舰的左前方时,赖特立即下令开炮,5艘巡洋舰主炮一起开火,4艘前卫的驱逐舰也以尾炮射击。美舰集中轰击了距离最近的“高波”号。

由于美军有两艘殿后的驱逐舰装备的是旧雷达无法发现目标,他们就用主炮向左前方发射照明弹,为其它友舰指明目标。直到日舰进入其目视距离才开始射击。“高波”号遭到美军的密集轰击,尽管全力还击着,但仍然被美舰连连击中,它中弹70余发,最终被对方击沉。

田中在出发前曾有指示,他表示此次行动的任务是运送补给品,不到万不得以,不要使用舰炮,尽量用鱼雷攻击。

战斗打响后,美舰炮口的闪光就成为日舰的最佳瞄准点。日舰对美军的巡洋舰立即实施了鱼雷攻击。美军旗舰“明尼阿波利斯”号正在进行舰炮齐射,忽然被两条鱼雷命中,舰首被炸毁,船舱大量进水,航速锐减。

在“明尼阿波利斯”号后面的“新奥尔良”号为了避开失去控制的旗舰,急速右转,左舷正好撞上一条鱼雷,爆炸随即在“新奥尔良”号上发生。爆炸波及到了它的弹药舱,于是引发了更为剧烈的爆炸,舰上裂开的破口一直到延续到二号炮塔。“新奥尔良”号航速锐减到5节,几乎失去战斗力。

美军“彭萨科拉”号巡洋舰为了避开前面的受伤友舰,向左急转,正夹在日舰和受伤起火的两艘美舰中间,它在火光的映照下,分外醒目,马上成为日舰的攻击目标。“彭萨科拉”号巡洋舰被一条鱼雷命中,机舱进水,全舰多处起火,因主炮失去动力而无法开火。

“檀香山”号巡洋舰吸取了“彭萨科拉”号巡洋舰的教训,向右急转,从两艘起火的友舰右侧通过,使自己没有暴露在日军的火力范围中。“檀香山”号一面用主炮射击,一面向萨沃岛方向撤退。

美军的第5艘巡洋舰“诺思安普顿”号也随着“檀香山”号从受伤友舰的右面通过,边打边撤。21时48分,诺思安普顿”号被日舰“亲潮”号发射的两条鱼雷击中,机舱进水,舰体倾斜,舰尾燃起熊熊大火,于次日凌晨沉没。

美军后卫的两艘驱逐舰遭到己方巡洋舰的误击,便迅速撤出战斗。

赖特因为旗舰受伤,就指定在“檀香山”号上的蒂斯代尔少将代理其指挥。蒂斯代尔没有集合各舰,而是只率领“檀香山”号绕着萨沃岛搜索日舰。蒂斯代尔少将后来没有发现敌情,就指定了驱逐舰开始打捞落水人员,并率领其余军舰撤离了战场。

日军驱逐舰将所带的鱼雷发射一空后,没投放铁桶的日舰又驶近瓜岛,直至将铁桶投放完毕后,田中才率领编队于次日1时30分返航。

在半个小时的海战中,田中痛击了比自己强大的美军舰队。此次海战也被成“塔萨法隆格海战”。

这次海战,是日美双方为争夺瓜岛而进行的第6次较大规模的海战,也是双发在瓜岛争夺战中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海战。

其实,这一次美军兵力占有较大优势。美军以5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迎击日军的8艘驱逐舰,而且事先得到情报,专程前来截击。美军舰队也装备有新型雷达,在战斗中还是先敌发现,可谓占尽上风,但他们却在战斗中被击沉重巡洋舰1艘,重创重巡洋舰3艘,日军仅被击沉驱逐舰1艘。

★美军失利的原因

如果要说到其失利的主要原因,就应该是由于临战指挥上的失误:

一方面,美军的战术过于呆板,他们发现日舰后,没有及时派出前卫驱逐舰实施鱼雷攻击,以打乱日军队形,巡洋舰再以舰炮火力予以支援,而是将驱逐舰束缚在巡洋舰队列中,不但没有能发挥驱逐舰应有的作用,还使巡洋舰遭到了巨大损失。

另一方面,美军指挥也过分犹豫,当美军9时06分发现日舰到9时20分进行攻击,足足耽误了14分钟的宝贵时间,他们把装备新型雷达所带来的优势在犹豫不决中给丧失掉了。如果美军能派装备新型雷达的驱逐舰前出,进行早期警戒,就能更早发现日军,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然后立即组织前卫驱逐舰实施鱼雷攻击,就可以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次,让日军田中少将取得了以劣胜优的战果,还顺利完成了“铁桶运输”的任务。

但一次海战的胜利,仅仅是局部的胜利,美军可以凭借其巨大的工业能力,迅速弥补损失的舰艇,而瓜岛上日军的被动局面,也还是丝毫没有改变。

瓜岛上的日军由于补给匮乏处境越来越困难。12月3日,第8舰队司令三川又派10艘驱逐舰装载1500个铁桶,执行运输任务,这支驱逐舰编队在途中只遭到两次空袭,而且没有损失。他们于当天深夜将全部铁桶投放到塔萨法隆格附近海域,但瓜岛日军只得到310个,其余大多被美机在次日击沉。

12月7日,日军再派出11艘驱逐舰进行铁桶运输,途中遭到美军飞机和鱼雷艇的阻击,未能到达瓜岛就被迫返航。11日,田中再次率领10艘驱逐舰进行铁桶运输,投放了1200个铁桶后,在返航途中遭到美军鱼雷艇的攻击,旗舰“照月”号被一条鱼雷击中,弹药舱爆炸而沉没,田中负伤落水。田中和舰长等17名军官、139名水兵游上瓜岛,瓜岛日军也仅捞起220个铁桶。

经过这些努力,日本海军感到对瓜岛陆军的支援已经是力不从心了,而陆军仍不愿正视现实,还想尽一切努力来挽回败局。今村决定在1943年1月将第6和第51师团投入瓜岛,2月中旬发起总攻,一举夺回瓜岛。

此刻,美军由于基本控制了瓜岛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可以顺利地向瓜岛运送援军和物资。1942年12月初,美军海军陆战队第2师和陆军第25步兵师被运上瓜岛,接替了疲惫不堪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

这支英勇顽强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在4个月的激战中因伤病减员达7800人。范德格里夫特看着满身硝烟的部下,激动地说:“完全可以这么说,4个月前的今天开始的这场不大不小的战斗,经过你们的努力,已经成功地将日本人在太平洋上的嚣张行动整得一塌糊涂。”

虽然瓜岛争夺的最后胜利是在其他部队手中完成的,但瓜岛的辉煌胜利首推陆战1师,所以战役结束后,陆战1师荣获由罗斯福总统颁发的“优异部队”称号,此部队成为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支部队。

12月9日,帕奇少将从范德格里夫特手里接过了瓜岛地面部队的指挥权,陆战1师则带着因在瓜岛上的优秀表现而获得的赫赫威名撤回到澳大利亚休整。从此以后,陆战1师在自己的师徽上写下了“瓜达尔卡纳尔”,以纪念血战瓜岛的辉煌战绩。陆战1师因瓜岛之战而被载入了史册。

至1943年1月,美军在瓜岛的地面部队已达5万人,补给充足,士气旺盛。

12月初,“仙人掌航空队”得到5个陆战队航空兵中队、4个海军航空兵中队和1个陆军航空兵中队的加强,飞机数量已达到200余架,不仅牢牢掌握着瓜岛地区的制空权,还在所罗门群岛其他岛屿岸基航空兵和航母舰载机的支援下,不断空袭日军“东京特快”的起点站——肖特兰岛,使得日军的舰船和物资损失越来越严重。

自从12月11日田中的驱逐舰编队遭到美军鱼雷艇攻击后,日本海军有将近3周的时间没有组织水面舰艇向瓜岛运送补给。

这期间,瓜岛日军仅靠潜艇运送的为数极少的粮食补给来维持生存,而且这根本不能满足需要。官兵多以野果、野菜和树皮充饥,痢疾、疟疾、疥癣等热带疾病流行。其实,日军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谈下一步的总攻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奢侈”的。

日本陆军第8方面军和海军联合舰队多次讨论对策,始终没有找到能解决向瓜岛运送部队和补给的办法。12月23日,今村在此局面下拒绝了百武发动最后决死进攻的请求,尽管百武再三要求“允许我们体面地战死,而不是饿死在自己的掩体中”,但也没能改变今村的决定。

12月31日,日本大本营御前会议作出最后决定,终止瓜岛作战,撤退瓜岛的部队。

4.撤退的日本兵,日军溃败

1942年的最后一天,日本天皇在召见杉山元将军时这么告诫他:“我们从瓜岛的撤退是令人遗憾的。”

杉山元将军作为参谋总长,他到皇宫来受领裕仁的诏书。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允准了日军统帅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实施日本军事上第一次撤退。但他们对公众封锁了事实真相。

日军被迫在瓜岛上长时间采取守势,他们发现,为了增援在防线上受到威胁的岛上的前哨阵地,将耗尽自己的兵员、飞机和船只等后备力量。

日本的飞机制造厂和造船厂的工人可以日夜加紧干活,但是,他们想要超过美国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是不可能的,这无疑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竞争。另外,日本也根本无法物色到人员来取代数千名在航空母舰大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战斗中牺牲的那些受过严格训练的海军飞行员。

于是,到了1942年底,日本的军事优势已经“大打折扣”了。与上一年12月的阴郁情景正好相反,随着战争态势的转变,同盟国的士气大振。

对英国人而言,1942年的圣诞节是3年中最美好的一次圣诞节。有消息说,德国人在北非受到同盟国军队的夹击,俄国人也在斯大林格勒缩小了包围圈。1月6日,罗斯福在他的国情咨文开场白中这样说道:“轴心国意识到他们必须赢得1942年的战争,不然就会全盘皆输。”

罗斯福宣布美国军火生产已取得巨大增长,并且说道:“我断定希特勒和东条将很难向德国和日本人民解释为何‘腐朽的、无能的民主制度’竟然能生产出如此多的武器、弹药、装备,还有斗士!”这番话得到了国会议员们的起立喝采。

形势的发展迫使日军大本营最终放弃了夺回瓜岛的努力。1943年1月4日,日军大本营下达了从瓜岛撤退的命令。

根据日本大本营御前会议的精神,他们将于1943年1月4日向联合舰队司令山本和第8方面军司令今村下达撤离瓜岛的命令,撤退行动代号为“K号作战”,并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日军撤退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首先第17军收缩战线,在“准备总攻”的掩护下进行撤退的各项准备;其次,直到撤退开始前,仍必须以各种方式全力继续对瓜岛的补给,以维持部队的战斗力,并在运送补给品的同时撤离行动不便的伤病员;接着,迅速在中所罗门群岛修建航空基地,加强对瓜岛的空中作战;最后动员尽可能多的船只,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以各种手段将瓜岛的部队撤出。这一切行动必须严格保守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