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血雨腥风战瓜岛
23044500000012

第12章 “饥饿岛”上的激战(1)

★日军在这次海战中的失利完全是由于自己的轻敌麻痹。日军自恃夜战优势,认为美军不敢与之在夜间交战。结果在美军突然的猛烈进攻下,一败涂地。

★美军修建大队不顾日军空袭拼命工作,于遭到炮击的次日下午修好了一条跑道。15日,“仙人掌航空队”凭借美军想尽一切办法送来的燃料升空作战。

★美日双方在针对“亨德森”机场所进行的激烈争夺战结束之后,瓜岛争夺战的重点转移到了海上。

★日本陆海军联合进攻夺取瓜岛的计划再次破产。日军在战役中损失的舰载机和有经验的飞行员,是难以弥补的。

1.有力一击!埃斯佩兰斯角海战

从1942年9月下旬到10月中旬,日军多次组织“东京快车”,他们共向瓜岛运送了约10000人的部队。但驱逐舰运载人数有限,而且不能运送坦克、重炮等重装备,如果没有重装备,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根据陆海军达成的协议,日军组织了一支大规模运输队,由“日进”号、“千岁”号水上飞机母舰运载榴弹炮4门、野炮两门、高炮1门、牵引车4辆、弹药车14辆、固定式电台1套、官兵280人,另由4艘驱逐舰运载大批人员和给养,以两艘驱逐舰护航,于10月11日6时从肖特兰岛起航。为保障航渡中的安全,还出动了第6巡洋舰战队的3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进行海上掩护。

根据尼米兹的命令,戈姆利组织了一支运输船队,以两艘运输船运载陆军第164团的3000官兵,由8艘驱逐舰护航,于10月9日从努美阿起航。

为保障航渡安全,美军出动了3支编队进行掩护:

一是以“大黄蜂”号航母为核心的航母特混编队,部署于瓜岛西南约180海里;

二是以“华盛顿”号战列舰为核心的特混编队,部署于马莱塔岛以东约50海里;

三是以巡洋舰、驱逐舰编成的第64特混编队,部署于瓜岛以北海域,负责掩护运输船队,并阻击日军的增援。

双方的增援部队都顺利上岛,但双方的掩护部队——日军的第6巡洋舰战队和美军的第64特混编队却在瓜岛的埃斯佩兰斯角附近海域遭遇,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日军运输船队于10月11日8时30分被美军的侦察机发现,日军随即派出战斗机在船队上空掩护。而美军“仙人掌航空队”正忙于应付日军对“亨德森”机场的空袭,无力顾及。美军就指派正在瓜岛西南的第64特混编队前去截击,该编队由斯科特少将指挥,下辖4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斯科特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部向日军所在海域急进。

日军的第6巡洋舰战队由五藤存知少将指挥,于11日12时从肖特兰岛出发,为避免受到空袭,日落前一直没进入美机活动半径,即距瓜岛200海里范围内。天黑后,侦察机报告没有任何敌情,便加速到30节,以3艘巡洋舰排成间距1200米的单纵列,以两艘驱逐舰在左右前方警戒,直扑瓜岛。

20时20分,得到运输船队安全抵达的报告,五藤决定从萨沃岛南水道进入“铁底湾”,对“亨德森”机场实施炮击。

21时许,美舰绕过瓜岛西海岸,向萨沃岛方向航行,航行队形是3艘驱逐舰在前,4艘巡洋舰居中,两艘驱逐舰殿后,巡洋舰之间间距600码,驱逐舰之间间距500码,巡洋舰与驱逐舰之间间距为700码。21时30分,斯科特命令4艘巡洋舰起飞各自舰载侦察机进行侦察,但“盐湖城”号的舰载机在起飞时发生故障而起火焚毁,“海伦纳”号则害怕舰载机在海战中被击中起火,在接到起飞命令前就已经将飞机抛入海中,这样就只有“旧金山”号和“波伊斯”号两舰派出了飞机。

此时日舰队已到达美舰队的西北约50海里处,而且双方正相向而行,距离迅速缩短。很快日舰看到了美军“盐湖城”号飞机燃烧的火光,却认为是瓜岛日军发出的信号,还用灯光信号进行联络,因能见度很差,灯光信号强度又小,美军没有发现。

22时50分,美军“旧金山”号的侦察机报告在瓜岛以北,距萨沃岛16海里处发现日军1艘大舰和两艘小舰。这是日军的增援群,美机报告的编成不对但位置是对的。斯科特认为这个编队规模较小不是指挥部所通报的,很可能在附近有日军的两支编队,他决定先去搜索通报的大编队,如果找不到再回头攻击这支小编队。

双方继续前进,距离缩短到仅数海里,由于夜深雾浓,日军没发现美舰,美军也没发现日军。

23时25分,“海伦纳”号的雷达在2.7万米距离上发现一批日舰。斯科特的旗舰“旧金山”号上装备的雷达比较陈旧,性能较差,而且考虑到日军装备有能够接受这种雷达电波的接受机,所以他们没有使用雷达,完全依靠飞机和友舰提供敌情。

斯科特在“旧金山”号上得到了“海伦纳”号发来的报告,知道在其左右各有一敌编队,他决定转向封锁萨沃岛与埃斯佩兰斯角之间水域,因为,这样既可切断被飞机发现的日舰退路,又能阻止被“海伦纳”号发现的日舰接近瓜岛。斯科特命令各舰从左侧以230度航向掉转,这一转向使美军无意中占据了海战中绝对有利的阵位。

此时,美军舰队立即发现右后方出现了数艘军舰,斯科特还以为是前面的3艘驱逐舰因为转向时舵角较小,被甩到了外侧后从右后赶上来,所以没有下令开炮。而“海伦纳”号很清楚这是日舰,当接近到5000米距离时,“海伦纳”号舰长用报话机请求斯科特准许开火,但由于使用的暗语意思含糊,斯科特不能准确明白他的真实意思。斯科特在反复询问中耽误了数分钟后才同意开火。

“海伦纳”号首先开始射击,其他军舰也随着开火。日舰也几乎在同一时刻发现了美舰,但因能见度较差,日军起初也无法分清敌我。五藤下令各就各位准备战斗,并准备缩短距离发出识别信号。

突然,美舰“海伦纳”号打开探照灯,并开始射击。日舰担心这是运送增援部队的友舰,五藤还命令旗舰“青叶”号连续发出“我是青叶,我是青叶”的灯光信号来表明身份。但美舰炮火可是非常准确,他们一发炮弹正中“青叶”号的舰桥,五藤身负重伤,不久死去。

五藤至死都以为是这是友舰误击,他嘴里一直骂个不停。“青叶”号接连中弹,2号、3号炮塔均被摧毁,通信设备也被击毁,只得施放烟幕,右转180度向西北规避。

在“青叶”号后面1500米的“古鹰”号看到“青叶”号转向后,他们也跟着转向了。如此一来,“古鹰”号遭到美舰密集炮火的射击,它的主炮和鱼雷发射管先后被击毁,甲板燃起大火,成为美舰集中射击的明显目标。

但斯科特于23时47分下令停火,因为他无法辨别敌我,又一次误以为射击的目标是前卫驱逐舰,于是,斯科特失去了一次使日军毫无还手之力的机会。“海伦纳”号等几艘军舰仍在继续射击,斯科特一再重申,并亲自督促旗舰停火,这才停止了射击。

斯科特当时很不放心,用报话机询问驱逐舰大队的指挥官托宾上校:“巡洋舰是否射击过你?”托宾回答:“我不知道巡洋舰射击的是谁。”

随后,斯科特命令驱逐舰打开识别灯,见到灯光信号,他才彻底放心于23时51分下令恢射击。

但就在这几分钟里,日舰已经完成了转向,特别是“衣笠”号巡洋舰和“初雪”号驱逐舰没有机械的从右向后,而是从左向后转向,他们完全没有遭到美舰的

攻击。

美舰恢复射击后,各自选择目标进行了猛烈的开火。“邓肯”号驱逐舰冲上前去攻击日舰“古鹰”号。“邓肯”号连射两条鱼雷,其中一条命中。“古鹰”号还先后被击中90余发炮弹,于12日凌晨沉没。

“邓肯”号随即转移火力,攻击日军的“初雪”号。可是,由于“邓肯”号冲得太前,它被夹在了敌我之间的位置,遭到了双方的射击。虽然“邓肯”号打开了识别灯,可还是被击中多处,随着它的锅炉舱被毁,便失去了战斗力,随后向东北退去。“邓肯”号于12日10时许沉没。

与此同时,美军的“法伦荷尔特”号驱逐舰也在战斗中被友舰击伤。

“旧金山”号率领数艘美舰向西南航行,忽然发现1000米外有一艘军舰,航向与美舰基本平行。在没有分清敌我前,该舰打开了红、白两色识别灯,后未见其回答就向右转向规避。这个转向使“旧金山”号把它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日舰。

“旧金山”号立即打开探照灯,同时数艘美舰一起开火,当时就把这艘日舰打得起火爆炸,不久沉没。这艘日舰其实就是日军的“吹雪”号驱逐舰。

23时55分,斯科特见日舰向西北撤退便下令舰队右转。这是为了与日舰保持平行,以便扩大火力。5分钟后,斯科特认为在追击之前有必要整理一下队形,就命令各舰打开识别灯,除受伤的“邓肯”号和“法伦荷尔特”号未到外,其余各舰排成单纵队,向西北追击。

不久,“波伊斯”号雷达发现右后方有艘军舰,用探照灯照射后,认定是日舰,就开炮射击。此时遭到射击的正是日军的“青叶”号重巡洋舰,“青叶”号随即还击。

在双方的炮火对射中,“青叶”号发出的4发203毫米炮弹击中了“波伊斯”号。接着日军“衣笠”号也向“波伊斯”号射击,“波伊斯”号又命中两发203毫米炮弹。这时在“波伊斯”后面的“盐湖城”号向右转舵,插到“波伊斯”号与日舰之间,用炮火压制日舰,掩护“波伊斯”号撤出战斗。

“盐湖城”号与“衣笠”号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双方都有损伤。“旧金山”号在火控雷达指引下,以猛烈炮火向日舰射击,迫使日舰后撤。

12日0时28分,斯科特担心后面的美舰会把为首的“旧金山”号当作日舰,便下令停止射击。他还第3次要求各舰打开识别灯,整顿队形。

美军整理好队形后,日舰已经远去,斯科特便不再追击。于是,舰队转向西南撤出了战斗。双方停火以后,在埃斯佩兰斯角与萨沃岛之间的海峡上,起火的军舰随处可见。

天亮后,“仙人掌航空队”出动飞机攻击了撤退的日舰,但没有取得战果。12日上午,“青叶”、“衣笠”和“初雪”3艘日舰回到了肖特兰岛。

此战,日军的1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被击沉、两艘巡洋舰被击伤。其中,“青叶”号被击中40余弹,不得不进船坞大修。日军参战的5艘军舰中只有1艘完好无损。而美军仅1艘驱逐舰被击沉,两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被击伤。

日军在这次海战中的失利完全是由于自己的轻敌麻痹。日军自恃夜战优势,认为美军不敢与之在夜间交战,于是,第8舰队未组织有效的飞机侦察,第6巡洋舰战队也未进行临战侦察,甚至在增援编队的计划外航线上出现不明目标,也不及时采取应战措施,结果在美军突然的猛烈进攻下,一败涂地。

★埃斯佩兰斯角海战的影响

日军大本营感到脸上无光,连战报都未发出。日本海军擅长夜战的自信心开始动摇,士气也大受挫伤。

美军的夜战水平与萨沃岛海战时相比,则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一进步也来之不易。美军在萨沃岛海战后,针对夜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与强化训练,制定了夜间组织协同和战术动作要领,并多次组织舰艇部队有意识选择雷雨天气进行夜战演练,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夜战能力。

在此次海战中,美军的炮火命中率很高。他们击中“古鹰”号90余发、击中“青叶”号40余发、“吹雪”号10余发。而且美军的战术也比较合理,他们行动协同,一战雪耻,既振奋了军队的士气,又增强了胜利的信心。但美中不足的是,战斗中美军的两次停火,错失了有利的战机,给了日军喘息的机会,增加了自己不必要的伤亡。

埃斯佩兰斯角海战中,美国人首次在夜间海战中教训了狂妄自负的日本人。它标志了日本对“狭缝”海峡绝对控制权的完结。

如同萨沃岛海战中三川没有攻击美军运输舰一样,埃斯佩兰斯角海战中斯科特也没有去攻击日本的运输舰队。于是,日本的运输船队把百武晴吉将军急需的大炮、16辆坦克、弹药和增援部队送上了岸,解决了日军第17集团军的燃眉之急。

日军的运输船队乘海战之机顺利在瓜岛卸载。返航途中得知第6巡洋舰战队遭到失利,“古鹰”号受重创,失去航行能力,便派“白云”号和“丛云”号两艘驱逐舰去支援。不久又接到第8舰队的命令,加派“朝云”号和“夏云”号驱逐舰前去。山本获悉战况后,也派出岸基飞机搜索敌舰。

12日早晨,日军侦察机在萨沃岛附近发现美军的两艘巡洋舰,其中1艘已经负伤,无法航行。日军立即从拉包尔出动27架攻击机、14架轰炸机和21架战斗机前去攻击,后因天气恶劣,中途返航。

美军也不断派出飞机搜索攻击,6时许,“仙人掌航空队”的11架轰炸机攻击了前去救援“古鹰”号的“白云”、“丛云”两舰,但没有取得战果。8时许,从美军航母上起飞的20架舰载轰炸机又攻击了这两舰,其中“丛云”号被击中,很快便丧失了航行能力。

14时,“丛云”号受到了美军的第3次空袭,被击中后起火,只得由“白云”号接下舰员。日落后,“白云”号见“丛云”号仍在燃烧并且不断爆炸,已经无法拖带,只好发射鱼雷将其击沉。

日军的“朝云”号、“夏云”号收到“丛云”号受伤的消息,也很快赶来救援,但中途遭到美军11架舰载轰炸机的攻击。在美军飞机的攻击下,“夏云”号中弹后舰体炸裂,大量进水,于14时20分沉没。

日军运输船队的其余船只于当晚返回了肖特兰岛,他们对第6巡洋舰战队的救援,不但没有任何成效,反而损失了两艘驱逐舰。

13日,美军护航船队和增援部队安全开抵瓜岛。

山本五十六得知五藤战死、第6舰队大败后,非常生气,他感到这是一个危机的信号。于是,山本五十六决心以牙还牙,为夺回制海权和制空权而战。

就这样,在山本的策划下,日军即将对美军“亨德森”机场进行一次先轰炸后炮击的猛烈攻击。

2.“亨德森”机场争夺战

范德格里夫特自从9月18日得到了增援后,决定向外扩大防御。

范德格里夫特以两个营的兵力向马塔尼科河西岸发展,不料丸山指挥的日军第2师团已经登陆,也正在这时向马塔尼科河推进。于是,双方不期而遇,在丛林中爆发激烈的遭遇战。

战斗中,美军及时召唤炮火支援。在美军猛烈炮火打击下,日军伤亡达700余人,被迫后撤,而美军仅伤亡65人。可美军的兵力还是过于单薄,他们未能完成预定的任务,但其占领了日军计划炮击美军机场的炮兵阵地,也不能算是完全失败。

进入10月,美日双方都大力加强了自己在瓜岛的军事力量,他们正酝酿着下一轮的争夺战。

1942年10月9日,“仙人掌航空队”得到了25架战斗机的加强。当晚,百武晴吉亲自率领日军第2师团的2000余人和4门150毫米榴弹炮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