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拉包尔风云
23043600000012

第12章 “复仇!”:猎杀“孔雀”(3)

尼米兹看着电报,仔细思考了一下,又详细分析了山本所要经过的路线,他发现这位日本海军的头号人物的飞行路线正好处于美军从亨德机场起飞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他又仔细地看了一遍,确认无误之后,尼米兹长长舒了一口气。

对于山本五十六,尼米兹太了解了。正是山本成功地组织了珍珠港事件,几乎将美太平洋舰队全部歼灭;也正是山本组织了中途岛战役,让美军着实紧张了好一段时间;还是山本这次亲自坐镇拉包尔,制订“伊号计划”,给美军指挥官带来很大压力。山本既是一个疯狂的“赌徒”,又是一个天才的指挥官。一提起山本五十六的名字,所有的美军将士都对他又恨又怕,都想将他置于死地。现在,他居然要亲自视察日军,而且所经过的路线正好处于美军的火力功击范围之内,这可真是干掉山本五十六的绝佳机会。

一想到干掉山本五十六,尼米兹就感觉自己心跳加速,有些犹豫不决。

由于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尼米兹感觉自己不能做主,便立即向华盛顿方面发送了一份电报,请示政府应该如何做。然后,他又下令哈尔西,让他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因为山本的飞机将要经过的地方,正处于哈尔西所指挥区域的攻击范围之内。

险些被忽视的重要电报

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的办公桌上,放着这份山本行程的秘密电报。诺克斯草草地看了一眼,看是一份日程表,并没有太在意,顺手放在了口袋里。因为在战争年代,秘密的电报都像雪片一样飞向各国指挥官的办公室。因此,诺克斯并没有对这份电报引起注意。

然后,诺克斯又匆匆向白宫赶去,因为此时的罗斯福和金海军上将正在等着他共用晚餐呢。

在晚餐间的闲谈中,诺克斯随口提了一下自己刚刚收到的那份秘密电报。罗斯福饶有兴致地问他是什么电报。

诺克斯告诉罗斯福,只是一份行程表,没有什么重要之处。边说连顺手将这份电报递给了罗斯福。罗斯福拿起电报,仔细读完之后,他的眼睛马上发出了光。他意识到,这个时候,正是干掉山本,打击日军士气的一个难得的时机。

不久后,罗斯福又接到了尼米兹发来的电报,向他请示如何对付山本五十六。罗斯福当即下达了命令:“干掉山本!”他还给这次行动取了一个颇有深意的名字——“复仇”!

很快,罗斯福的命令就传到了尼米兹的司令部。尼米兹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山本此次视察所经过的地点,确实正好在美军的P-38“闪电”式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内。如果在路上将其堵住并击毙,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于是,尼米兹向哈尔西正式下达了命令:“截击山本五十六,干掉他!”并且,他还告诉哈尔西,这是总统的意思,一定要想尽办法,排除万难,干掉山本。他还极富深意地告诉哈尔西:“祝你狩猎成功!”

哈尔西恨透了山本五十六,在他的概念里,山本五十六在日本的地位是仅次于裕仁天皇和东条英机首相的第三大巨头,他的存在不但对日军海军,甚至对所有的日本人都意义重大,干掉了他,日本就等失于去了主心骨。

哈尔西经过缜密的思考,决定将这项任务交给米彻尔少将。米彻尔海军少将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将任务交给他,可谓是用人得当。尼米兹在写给米彻尔的信中如此说道:“日本联合舰队的山本五十六,将于4月18日清晨由新不列颠的拉包尔出发,前往日军的前沿基地布干维尔岛的卡希利(日本人称为布因)。你们要想尽一切会法,在他的飞机在巴莱尔降落换乘油艇之际,将其干掉。总统也非常重视这次战争,你要将结果第一时间报告给华盛顿。”

在电报的最后,哈尔西司令幽默地写道:“‘孔雀’会飞过来的,你所要做的就是狠狠地抽死它。”

4.

“老爹去见黄鼠狼了”:山本五十六之死

1943年4月17日傍晚,美军的“仙人掌”航空部队P-38“闪电”式战斗机队队长米歇尔少校和他手下最能干的中队长托马斯·兰菲亚中尉一起来到瓜岛航空部队作战室。

这是一间隐蔽的地下会议室,当米歇尔少校和兰菲亚中尉走进这里时,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因为今天,岛上所有的军官都到齐了。米彻尔当众宣读了尼米兹的命令,然后又转过头看了一眼米歇尔和兰菲亚。

米歇尔和兰菲亚彼此对望了一眼,心里都很清楚,这项任务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保证成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在想:布干维尔岛距他们有520公里,只有他们驾驶的P-38“闪电”式战斗机才能够完成。因此,这项任务也非他们二人莫属。

P-38“闪电”式战斗机是美军的一种先进的战斗机,它每小时的飞行速度为732公里。最大载荷航程约3600公里。此外,P-38“闪电”式战斗机的火力也异常凶猛,拥有一门口径20毫米的航炮,4架口径12.7毫米的机枪。这种战斗机可以在远距离进行攻击。此外,这类战斗机的性能非常好,要远远好于日军的“零”式战斗机。

经过商议,米彻尔决定:当山本所乘的飞机在降落前,在机场北面的56公里处上空对其进行截击,力求一下子歼灭他。

具体安排是:由米歇尔少校带12架飞机掩护,引开保护山本的护航机;兰菲亚中尉带6架飞机负责掩护,当米歇尔的飞机引开日军的护航机后,兰菲亚就以最快的速度击毁山本五十六所乘的飞机。

最后,米彻尔告诉大家: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和牺牲,也要杀掉山本五十六。

随后,米彻尔将详细的行动计划告诉了尼米兹将军,得到的批复是:“同意,祝你好运!”

1943年4月18日这天,正好是个星期天。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一年前的今天,美军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载引杜立特尔轰炸过日本东京,让整个日本都为之恐慌。一年后的今天,也将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更令人期待、震惊和关键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山本五十六是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在他即将出发的这天,一大早,他就身穿草绿色军装,左右胸襟悬挂着上将胸章,戴着白手套的手提着佩剑,精神抖擞地前往机场。陪同山本视察的有参谋长宇垣和拉包尔的联合舰队司令部8名工作人员。他们分乘两架飞机,山本和宇垣分别乘坐一号机和二号机。

山本来到机场,走进自己的座机——“一”式陆基攻击机前,转身告诉前来送行的拉包尔海军司令草鹿任一中将:“我明晨从那里出发,黄昏回来,别忘了等我一起吃晚饭。”

上午6点整,山本乘飞机准备离开拉包尔。

“一”式陆基攻击机在当时名噪一时,被日本飞行员称为“飞行雪茄”。它有两部引擎,功率3000多马力。巡航时速315公里,最大时速440公里,继航能力约3700公里。不过,这种飞机有一种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当初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们为了追求其续航力而有意减少了甲板的厚度,从而让这种飞机变得不堪一击。两架崭新的“一”式陆基攻击机在3000米的高度向南飞行,6架“零”式战斗机在上空护航。

之前,日军还担心美军会偷袭山本,现在看来,之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3个小时的飞行都一直平安无事,这证明美军根本就不知道日军的这次行动。很快,“一”式陆基攻击机来到了布干维尔岛的左下方,飞机准备降低高度,打算在巴莱尔机场着陆。

当山本的飞行到达巴莱尔之前,美军的飞行员们也在紧张地忙碌着。

1943年4月18日清晨,所有参加这次活动的飞行员们守候在瓜岛的亨德森机场,他们每个人都如临大敌,神色严肃而庄重。航空部队第339大队的18架P-38“闪电”式战斗机整整齐齐地停在那里,随时准备出发。米歇尔坐在自己的座椅上,他将放在自己眼前的一堆应急物资丢到了一旁。这堆应急物资中包括一袋子英磅,这些钱有可能是他的“救命钱”。在这次活动中,如果他的飞机被击落或因故障降落到地面上,可以用这些钱来买通当地的土著人。

米彻尔少将专程赶到机场,他看着米歇尔和他的飞行员,面色凝重地下了最后一道命令:“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们都要坚决完成任务!”

7点35分,美军第一批飞机的引擎开始点火,随着排气管向外排出的黑色油烟和发动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飞机升到了空中。米歇尔驾驶的飞机飞在最前面,掠过椰林,飞向了天空。随后,其他的飞机也相继升空,由于此时两架飞机临时出了故障,不能起飞。因此,只有16架飞机执行这次任务。

为了能够骗过日军的雷达探测系统,美军的机群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一直保持无线电静默,只使用罗盘和速度表导航。从瓜岛飞往巴莱尔的直线距离为480公里。为了保险和慎重起见,更主要的是避开日军的雷达网,美军决定绕道飞行。按时间推算,双方应该会在9点35分在空中相遇。米歇尔估计山本五十六座机的飞行高度应该在3000米左右。因此,美军的狙击队应该飞行在高度为3500米的地方,而掩护队则应该飞行在6000米的高度。

美军的这16架P-38机群飞行了近两个小时,在只靠一个指南针和一个计速器导航的情况下,令人难以置信地飞行了近千公里后,依然准时达到了预定地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美军的机群穿过布干维尔岛绿色的海岸线,在一片丛林上空盘旋的时候,米歇尔看了一下时间,时针指向了9点34分。他们到达这里的时间只比山本五十六的座机早到了45秒。

9点35分,在巴莱尔以北56公里的上空,米歇尔少校发现了梦寐以求的目标——山本五十六的机队。这些美军的飞行员,都恨透了山本五十六,因为正是这个家伙,让美国人蒙受过前所未有的耻辱,对美国的太平烊舰队进行过最沉重的打击。今天他们接受这个任务,都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将山本五十六干掉。

看着不远外的日军飞机,美国飞行员心里都憋足了劲儿。此时,兰菲亚忽然大声叫道:“看,大家快看,‘一’式陆基攻击机!真像是准时来赴约似的。”

就在美军发现日本机队的同时,日本的战斗机也发现了不远处的美国机队,为山本五十六保驾护航的这几架日军“零”式战斗机,立即甩掉副油箱,做好战斗准备。

米歇尔立即按照之前的计划带领几架飞机爬升到6000米的高空,日本的“零”式战斗机见此状况立即将山本的座机丢在一边,爬到6000米的高空与美军对战。

在距山本座机500米处负责截击任务的兰菲亚一见日军的“零”式战斗机果然中了调虎离山之计,都纷纷跑到6000米的高空了。兰菲亚狙击队调转机头冲向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一时间,4架P-38“闪电”式战斗机风驰电掣般围住了山本的座机。刹时,兰菲亚和巴巴尔驾驶的战斗机就“咬”住了那2架“一”式陆基攻击机。

见此情景,日军的“零”式护航机才发现自己上了当,急忙全力向下俯冲,企图冲下去掩护山本的座机。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一切都已无法逆转了。

兰菲亚和巴巴尔看着两架“一”式陆基攻击机将高降低了60米,他们两人驾驶的P-38“闪电”式战斗机分别向两架“一”式陆基攻击机发动了进攻。兰菲亚对准了自己前眼的这架“一”式陆基攻击机,加大油门冲了过去并扣动了机关枪的扳机。一时间,山本五十六乘坐的这架飞机中了数发枪弹,开始起火。片刻,这架飞机冒着紫色的火焰坠毁了,残骸散落在了下边的丛林中。日军参谋长宇垣所乘的飞机也被巴巴尔的战斗机击中,摇摇晃晃地掉进了大海,在飞机沉入海底之前,宇垣挣扎着游到了岸上,侥幸活命。

随着将山本座机击毁,这场伏击战宣告结束。这场漂亮的伏击战只用了3分钟时间。9点38分,美军向瓜岛返航,布干维尔岛上空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山本之死:美日喜悲重天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之死,震惊了整个日军拉包尔司令部。他们马上派出搜索部队寻找山本五十六的尸体。这些搜索队员们在一片丛林中找到了飞机的残骸。他们同时发现,山本五十六仍然由皮带缚在座椅上,尸体上没有血渍,只有一颗子弹从颌部穿进,从太阳穴打出。士兵们看着眼前这具戴着白手套,左手只有3个手指的山本尸体,不由得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得胜后的美国机队兴高采烈,他们在返航时,就向米彻尔海军少将发送了预先约定的胜利信号:“老爹去见黄鼠狼了!”这个信号表明,“报复”行动已经胜利完成。米彻尔兴奋之余,将这个消息发给哈尔西司令。

当得胜后的美军机队返航时,兰菲亚还没有来得及爬出座舱,就已经被欢喜的人群拉了出来,抛向空中。山本之死让所有的美军官兵欣喜异常。这次的“报复”行动,美军除了干掉了山本五十六,还击落了3架“零”式战斗机。这个日子,成为了美国人和日本人都永远难忘的日子。

当这个消息传给哈尔西时,他正在与特纳海军少将举行会议。

特纳听到消息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失去了往日的稳重。哈尔西自然也是异常高兴,连忙发电报给米彻尔将军:“祝架你和米歇尔少校及他的猎手们作战成功!在这次捕杀的‘鸭子’中,似乎还夹杂着一只‘孔雀’的尸体!”

从此之后,这次史无前例的空中伏击战,便以“猎杀孔雀”的美名而传诸后世。

山本五十六的暴死,震惊了整个日本军界。日军大本营将这次事件视为“甲级事件”,立即开会研究下一步的计划和安排以及山本死后的接任者人选。1943年5月17日,山本的骨灰被运到东京。5月21日,日军正式发布了山本的死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上将于4月在前线指导作战的途中遭遇敌军袭击,在作战飞机上壮烈殉职。山本司令的职务由海军上将古贺峰一接任。”

随着山本五十六魂归西天,日本人精心策划的“伊号作战”计划也草草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