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手工艺文化
22970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手工艺的由来

手工艺是历史的产物,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达数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据记载:早在数十万年前,当华夏民族的祖先从中华大地上站立起来,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以后,为了生存和繁衍,他们曾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进行了不懈的创造和再创造,即利用粗糙简单的工具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造。手工艺便是在不断地总结“获取”和“加工改造”经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手工艺最初的样式虽然单调,但对手艺人更有效地掌握对自然再创造却有利,通过有目的和有选择的造物改善,大大提高了我们祖先的生活质量和对美的追求。随着人们造物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大自然中的竹、木、柳、藤、草、棉、革、漆、土、玉、石、陶、瓷、金、银、铜、铁、锡等陆续成为生产、生活的原料,人们也创造了与这些材质相适应的雕、镂、刻、削、染、编、结、绞、缝、绘、髹、铸、琢、磨等丰富的、有系统规范的工艺。

手工艺的价值

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文明中,唯有中国的文化历经数千年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众多的人口、广袤的国土、丰饶的资源,加上我们中国人的勤勉和心灵手巧,使得中国的传统工艺丰富多彩、技艺精湛、影响深远。像刺绣、织染、编结、刻绘、雕塑、金工、漆艺等等,无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堪称国之瑰宝。

一个显然的事实是,现今所有出土的人工制作的文物包括竹木、骨角、玉石、纤维、陶瓷、金银、铜铁等金属和非金属制品,全都是由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由此可见,传统手工艺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

因此,我国的手工艺绝非如有些人认为的早该退出历史舞台,进入博物馆和陈列室,而恰恰相反,许多手工艺至今仍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广为应用,例如人们所熟知的苗绣、蜀锦、玉雕、泥塑、草编、年画、面具等。有些是现代技术仍未能取代的,例如:金箔打造和装裱等。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增长,传统手工艺及其制品将越来越为公众所珍视和喜好,并已凸显其重大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人类不止,手工艺不息

手工艺,当其与“艺”字沾边时,就因人的理想、情感、观念的介入,而成为个人主观情志及人格的物化。此种人格物化的手工制品,从某种程度}二讲,也就是艺术品。远古先辈们的彩陶、青铜器,就是此种手工产品兼艺术品的展现。

手工艺制作一般都是承传的结果,它凝聚着民族审美的精髓,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在西方现、当代文化冲击下的中国文化,民族手工艺犹如混沌世界中的一方净土。它向我们昭示着传统的存在,民族的存在,并成为中国艺术走向当代的基础及国人与世界交流的媒介。

在当代人对机械、电脑和一切非人的因素愈来愈近时,我们的动手能力反而愈来愈弱,由此我们丧失了对世界自然物质的亲手触摸,削弱了对世界的真切感受。或许,在这个时候,手工及其手工艺产品对我们就有一番特殊的意义了。

手工艺的明天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高速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在这里,传统手工艺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并已出现了手工技艺力量青黄不接,甚至是“人亡艺绝”的危险。人们脑袋里认识的现代化,只有“机械、自动”这些字眼,却不见中华传统文化的踪影。跟许多现代高新科技相比,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是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体现,是要靠人的大脑去想、人的双手去做的。庆幸的是,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同时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也都响应地制定地方法规和有效措施,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相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为民族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传统手工艺,一定能够推陈出新,得到继承和发展,并能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