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考的好还要报的好
22939700000016

第16章 适合自己的大学就是最好的(1)

第19计本科分校:花开两朵同根生

计谋释义

大学里的本部与分部又叫总校与分校,即一个学校两地办学。这个“地”可以在同一座城市,也可以跨到外地。分部是学校总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总部“同呼吸,共命运”,怡然自得地享受着总部的“阳光雨露”,尤其是师资力量,随时可以为我所用。由于分部远离总部,所以分部都建有相对独立的校园、图书馆、实验楼以及运动场所。

分部的建设和教学由校本部统一规划和管理,所开设的专业多是校本部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名牌专业,教风、学风也是移植校本部模式。学生在奖贷评优、考研保研、出国、就业等方面与校本部享有同等待遇。

每年招生时,分部与总部的《招生章程》会同时发布,其招生计划、培养模式、毕业证书、就业政策等与校本部基本相同。但录取时,本部和分部一般有各自的学校代码。由于分部的建设主要由当地政府投资,办学目的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文化建设服务,所以每年的招生名额大部分会投向学校所在的省份,录取分数自然也比本部要低一些,有的甚至会降一个批次录取。这对于想上名牌大学而实力稍弱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计谋案例及【点评】

【案例】

在来秦皇岛上大学之前,我对秦皇岛的印象全部来自于毛主席的那首诗:“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只想过将来到这里旅游一趟,从没想过到这里来上学。我和所有同学一样,一直向往着能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上一所名牌大学,起码也应该到省会去读一所省属重点大学。然而,高考分数一出来我就找不到北了,586分,只比一本线高出4分,听老师说各批次的最低控制线是按招生计划的1.2倍划定的,照此推理的话,我很有可能就是那多出来的0.2。

我仔细了解了一本院校这几年的录取情况,发现建校时间稍微长点的学校分数都不低,唯有分校是例外,于是我便把目光投向了这类学校。分校在一本批次招生的就那么几所,可是它们招生人数却很多,而且都是重点大学办的分校。经过反复比较,我在志愿表上慎重地填上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我想,东北大学名声远播,它的分校也应该差不到哪儿去。

果不其然,现在呈现在我眼前的分校,除了面积小点外,其他条件都与东北大学没啥两样,就连主教学楼前面的配楼也与校本部的标志性建筑一模一样。前不久,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秦皇岛分院也挂牌成立,以后我再考研也方便多了。

【点评】

大学办分校由来已久,很多分校几乎是与大学本部同时出现。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学都有分校,像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就有洛杉肌分校、圣马可分校、福林顿分校等23个分校。我国许多名牌高校都曾办过分校,如北京联合大学的前身就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41京师范大学等三十多所名校的分校。在近几年的高校调整合并大潮中,名校办分校的数量有所减少,但随着现有分校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招生总人数却是有增无减。

案例中的考生报考的是东41大学秦皇岛分校。东41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1987年在秦皇岛设立分校。该分校是在东4匕大学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东41大学的组成部分。由于该校地理位置优于总校,许多有声望的老教授也愿意到此任教。考生以一个较低的分数被名校录取,并且与总校学生一样,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确实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吕老师提示】

1.分校学生的毕业证样式

分校生的本科毕业证书由校本部统一颁发,证书的封皮样式和文字与校本部一模一样,证书的内芯上也是盖本部的公章和本部校长的大印。

证书内芯的文字表述有两种方式:一种表述是与校本部完全一样,一点儿也看不出与校本部有何区别,如北京大学医学部、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等;另一种表述与校本部稍有不同,文字上会注明“某某校区”或“某某分校”。如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颁发的本科毕(结)业证书,内芯上填写的是“在我校峨眉校区某某专业学习”。

2.分校招生的录取方式

校本部和分校招生时,一般有各自的学校代码和《招生章程》。如果使用同一个学校代码招生,《招生章程》里会特别说明分校的录取规则。

分校的录取方式,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与校本部在同一批次录取。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东41大学秦皇岛分校、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等。这些分校当初建校时,都在二本批次录取,后来“羽翼渐丰”,如今已经全部晋升到一本院校的行列。但是,无论分校如何发展,它的录取分数总是比校本部要低十几分甚至数十分。

二是比校本部低一批次录取。如西南交通大学峨嵋校区、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和满洲里学院等,这些分校都安排在二本批次录取,而其校本部则是在一本批次录取。

最后一种情况是,一个分校两个批次。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共有9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英语等专业在本科一批录取;应用药学、医学实验学在本科二批录取,而且这两个二本专业比普通医学专业学制少一年,只上四年,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再比如河海大学常州校区,面向外省招生时,所有专业均安排在一本批次;面向江苏省招生时,多数专业则安排在二本批次录取。

3.分校的各种称呼莫混淆

分校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如分校、校区、学院,等等。有的分校经常改换名称,如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1993年创办时叫“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教学基地”,招收专科生;2002年改称“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招收二批本科生;2003年又改称“中国农业大学(烟台)”;2007年改为现名,招收一批本科生。

有的学校当初建校时在41京,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搬迁到外地,恢复高考后又在31京“东山再起”,结果形成了“一个校名,两块牌子”的局面。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湖北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江苏徐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山东东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河北保定)。这些学校不论“身在何处”,都是“并列关系”,不要误以为谁是谁的分校。

另外,有的独立学院也叫分校,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41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这些学校与本文所说的分校完全是两个概念。

4.全国分校、分部或“一块牌子,两地办学”情况一览

第20计“神秘院校”教我如何不想她

计谋释义

所谓“神秘院校”,是指一些非常特殊的院校,这些学校单从校名上看,就让人充满了遐想,如: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上海海关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华侨大学、暨南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中国民航大学等。于是,围绕这一类院校的招生和就业便“诞生”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有的传说甚至还披上了神秘的面纱,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那么报考这些院校有什么特殊要求?入校以后学习什么?从这些院校毕业后包分配吗?它们的毕业生都走向了什么工作岗位?

计谋案例及【点评】

【案例】

我是2006年参加的高考,理科考了512分,高出二本线6分。填志愿时,对照着招生计划,我把所有的二本院校都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一所适合我的。好一点的学校肯定不要我,差一点的学校好专业也不会要我,只剩下几所年年招不满的学校一定会要我,可是我也不想去。这些名为某某学院的二本,原来都是当地的师专,将来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无奈,我看了看后面的高职专科,“上海海关专科学校”让我眼前一亮,当即就决定报考它。

老爸老妈都不同意,说好不容易上了二本线,竟然去读专科,太亏了!我把从网上找到的资料说给他们听,告诉他们,这个学校虽然是个专科,但就业特别好,大部分都能去海关工作。录取分数几乎都在二本线上。就我这点分数,人家还不一定要我呢!

听我这么一说,爸妈才勉强同意。最后,我是踩着分数线上来的,好悬哪!前不久,我刚接到通知,已经被我们省的海关录用了,爸妈正准备请客呢。

【点评】

案例中的考生以一个很低的二本分数上了一个很“高”的专科学校,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巧妙的选择。因为这个学校虽然名为专科,却直属于国家海关总署,毕业生就业出奇的好,除了各地的海关以外,许多外资公司、物流公司、海运公司等大型企业也者卩喜欢到该校招聘人才。

如今,该校已经升格为本科院校一上海海关学院。录取分数也是水涨船高,在各省份招生时,无论是提前批,还是本科二批,绝大部分考生的分数都超过了一本控制线。

【吕老师提示】

1.“神秘院校”都是中央高校

这里说的中央高校,指的是直属于除教育部以外的中央其他各部委的大学。2000年以前,除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外,全国还有百余所高校直属于中央其他各部委。后来随着国家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大部分院校划转到地方管理,但仍保留了部分比较特殊的院校。在这部分特殊院校中,有几所院校虽然不是“211工程”建设系列,但是由于直属中央各部委,所以各方面办学条件一点儿也不比教育部直属院校差。它们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培养人才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地方院校所没有的优势。尤其是当你大学毕业时,许多用人单位公布的录用条件是“本科生须毕业于国家一类高校或中央部委直属院校”。就连北京接收外地高校毕业生或非41京生源本科毕业生就业时,也把这一点作为的。

这些学校由于受中央部委属直接投资和管理,所以,不论坐落在什么地方,都很少受地方政府制定的“土政策”的牵掣,可以“高瞻远瞩”地使招生计划和就业分配面向全国所有的省份,从而使全国各地考生能够比较公平地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

2.“神秘院校”的就业情况

在各级各类大学急剧扩招的今天,大学生已经从“天之骄子”转化为“普通劳动者”,除了军校生和国防生包分配以外,其他所有大学的毕业生都需要投身到人才市场上去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神秘院校”的毕业生当然也不例外,他们与其他普通高校毕业生一样,完全是“自主选择,学校推荐”。不过,这些学校毕竟有其特殊身份,每年各类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院校对口”部门工作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院校。

3.“神秘院校”招生情况一览

第21计行业院校:近水楼台先得月

计谋释义

建国初期,为了满足国家经济恢复和建设对行业专门人才的需要,各地新建了一批单科性行业高等院校,这些行业院校依托各个行业的建设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为行业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98年,国家在多年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多种方式,将原国家部委管理的400余所高等院校多数改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这些行业高校纷纷告别原所在部委,划转到所在省进行办学。

这些院校的“婆家”虽然换了,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鲜明的办学特色并没有变,院校与行业(尤其是垄断性行业)之间多年来的“人脉”关系藕断丝连。这些行业每年进人时,仍然愿意到原来的行业院校招兵买马。考生如果慧眼识珠,且本科毕业时不想考研而想就业,那么,这些行业院校当是你不错的选择。

计谋案例及【点评】

【案例】

考生虎剑,当年的高考分数超过一本分数线4分,按照一贯的填报志愿的方法,庞剑是有可能被本省的一本学校录取的,即使第一志愿不能录取,也可以在征集志愿时被某个较冷门的“211工程”院校录取。但庞剑却以行业选择学校,只在跟铁路相关的行业院校中选择,最后选中的竟然是远在西北的二本学校兰州铁道学院(已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填报的4个专业也全是跟铁路有关:自动控制(铁路信号)、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由于庞剑的分数在二本学校里属于高分段,很顺利地被该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录取。

三年后,庞剑刚上大四,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就蜂拥而至,仅中国中铁下属的几十个公司就需要数百人。另外,武汉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北京铁路局等也纷纷来校设点招聘。在征求了父母的意见后,庞剑与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签约。工作才一年,已经在大连买了房,并且把父母也接到了大连。

【点评】

许多考生认为,如果有实力,尽量报考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里门类齐全,什么专业都有,什么人都有,校园庞大,高楼林立,那才叫真正的大学。殊不知,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号称“大学”的高校,都是近几年由几所学院或几所大专甚至中专合并后改名的,而且合并后原来的几所学校仍然是“各自为政”,校园也是“四分五裂”,四年的大学生活都是在自己专业所属的小圈子里转悠。

兰州铁道学院虽然也更名为“大学”,但它是自己升格,并没有与其他学校合并。尤其是它的专业,仍然保持了“铁路”本色,成为该校学生就业的“杀手锏”。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虽然也看中大学的牌子,但是毕竟你的专业知识扎实,才是最重要的。

【吕老师提示】

1.行业院校更名多

我国的行业院校门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农林、水利、地矿、石油、师范、财经、外语、政法、交通、航空、艺体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行业高校不断拓展学科专业覆盖面和服务领域,原有学科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纷纷更改校名,原来反映行业特色的校名大部分已成为历史;二是学科专业覆盖面扩大,行业专业所占比重下降。这种情形在工业产业类和资源类高校更为明显。

从更改校名的情况看,农林类、财经类、政法类、语言类、艺体类院校基本上没有更名(更名者只是由于规模扩大而由“学院”改为“大学”);而工业产业类、资源类院校更名比例比较高,其中以工业产业类院校的更名比例最高,大部分更名院校从校名已看不出原行业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