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指尖的呵护:培养情智健康的宝宝
22927300000010

第10章

想象一下你现在就是一个孩子,你有几个音乐玩具和一个摇铃,然后整天躺在摇篮或小床里。一个下午你刚刚醒来,发现尿布又湿又冷地贴在皮肤上,这种感觉糟糕透了,而此刻你又感到饥饿难耐,于是你便开始哭叫。后来终于有人过来给你换尿布了,但她什么也没说,或者说了,但是她的目光没有与你接触,没有想要与你交流的意思,然后你又被放回到小床或摇篮里去了。

此时,你觉得孤独和不安,于是又哭了,照料的人于是往你的嘴里塞进一只奶瓶。于是,你终于安静了一会,过了一会,你又开始哭闹起来,而这次没人来了。你更大声地哭闹,最后终于有人过来,她又往你的嘴里塞了一个奶嘴,它起了一会儿作用,但你仍然不能感到高兴,因为这不是你想要的。于是照看者又将你放到小秋千篮里,你觉得很新奇,高兴了一会,不过这还是没能满足你与某个人亲近并去认识世界的愿望。最后,你放弃了,变得安静了,而此时照看者却很开心:“太好了,她终于变得安静了!”婴儿会学会不再向人要求,放弃她想要的东西,此时,照看者可能意识不到他的孩子已经逐渐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欲望了。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每个人都变得很忙,父母忙,看护者也忙。孩子被训练成一个“可以安静下来的东西”。很多孩子面对的都是这样的情况,换尿布、被喂奶,机械地被放在摇篮里、坐在椅上摇晃,他们能得到的只是一些暂时性的替代性安慰用具,却无法得到与人相处的机会,没有人与他们说话、交流感情,没有被人抱着背着、与可以信赖的人亲近的机会。或者他们得到只是永远不能真正满足他们需要的那种硬邦邦的玩具汽车;他们手中的玩具换了一个又一个,虽然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玩具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却无法使他们投入感情;他们变得很安静,不是因为他们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而是他们放弃了这种需求。

作为父母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的哭闹,他只能用这种方式对你说话,他是有某种需要想引起你的注意。当我们把孩子当成东西要求她保持安静时,我们必定无法与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不过,很多照料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忽视了孩子,毕竟照料者给婴儿换过尿布,也喂过奶了,对孩子的哭闹也给予反应了。这还不够吗?是的,不够。因为孩子正在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他会由此学会如何不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懂得如何做出反应并去信任别人;他没受到该有的语言、感觉方面的刺激因而无法从中学到东西;他没有得到精神上的抚慰从而不会梳理自己的感情。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的孩子身心都会有缺失,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需求。比如,把婴儿放在父母或其照料者身边的小床里,常对她说说话或进行一些眼神上的交流,对他将有很大好处,他内心会产生浓浓的被关怀感和安全感。

所以,不要让自己太忙,花些时间用在与孩子的感情交流上,让孩子感到快活是亲子之间一种重要的感情发展活动。

睡眠与安全感的关系

要想让孩子可以真正做到夜间自理,父母首先应该向孩子提供许多年的夜间安全保障才行。你不需要费尽心力地哄不想睡的孩子睡觉,孩子之所以不爱睡觉,是怕被遗弃、丢开,如果不让他产生这样的感觉,他便不会有入睡前的焦虑了。

刚刚做父母,你一定要面对夜里孩子哭闹的问题。对此,有些专家说,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不要立刻把孩子抱起来哄,他们认为,只有让孩子战胜问题并学会“自己安静下来”,孩子才能够获得自尊并学会依靠自己。这样对孩子置之不理可能会收到一定的效果,孩子的哭闹总是得不到回应,那么,孩子就会渐渐的明白没有人会来理他,因此也就放弃了夜间为了引来大人关注的哭闹行为。

但是,父母必须要明白,你一时的省事要让孩子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孩子在半夜醒来哭闹,也许是因为饿了、渴了、热了……也许是因为对夜晚的恐惧,也许他只是希望你能去抱抱他,或者安抚他一下。可是,你却意识不到他的这些要求,而你的孩子最后会永久性地学会服从,这是在经过了长期的、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种方式之后建立的服从。这实际上是对孩子行为方式的一种强迫式的改变。虽然你能够使孩子不再哭闹,但你却无法改变他的感受和需求。漠视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它可能让你的孩子最终成长为一个缺乏自信、不受人尊敬的人。而究其原因便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经常性地感到恐惧、被遗弃或愤怒。

孩子在晚上睡觉时需要有足够的安全保障。这可能跟我们的祖先们曾经生活在充满危险和恐惧的夜里有关。而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将对夜间安全的要求变成了一种基因,融入到我们骨髓里了。尽管你认为自己已经给孩子提供了足够多的安全过夜条件,但是,孩子并不知道这些。孩子完全没有对抗危险的能力,因此,在心理上他对安全的需求就更高。孩子因为害怕而渴望得到你的抚慰,这是遗传的本能。

当然,“让孩子哭个够”的这种说法能够立住脚,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对父母来说最痛苦的就是孩子晚上不睡觉哭闹,于是,开始有了这种“让孩子哭个够”的建议。问题是父母并不能保证每个晚上都不走过去向哭闹的孩子妥协,比如说孩子病了或做了恶梦。此时,你的这种做法就是在鼓励他们进行哭闹。最后你的孩子就从这个过程中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只要自己不停地哭叫,总会有人过去安抚他。当孩子自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就觉得无论如何,父母是会对他的需求有所反应的,于是,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培养成了哭叫的工具,他们大声地在睡前哭叫,为的就是让你过去与他呆在一起,这样,最终导致渐渐长大的孩子仍无法克服夜间依赖的毛病,无法自己安静地上床睡觉。这样,他们的独立性并没有得到培养,反而还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和依赖性,甚至还养成了不喜欢上床睡觉的坏习惯。

那么,当孩子因害怕而哭闹的时候,父母怎样做才是对的呢?

孩子是完全可以自己安静下来睡觉的。但他们首先得先学习如何做到这一点,并且知道这样做以后会有什么感觉。吸吮和摇晃可以让婴儿产生舒适感。当他们在夜间醒来时,他们得有许多次的安全入睡体验才知道此时并不需要哭闹。对可以自行安静入睡的婴幼儿来说,他们首先得知道,自己是安全的,不恐惧的之后才会做到安静入睡。

要使孩子睡得好,夜间安抚很重要。然而,辛苦忙碌了一天的父母,到了晚上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好好的休息。要知道,应付工作,路途奔波,回家后又要做家务,压力真的是非常大。孩子希望能从父母那得到安全感,而父母则希望孩子可以尽快的独立。父母希望在晚上7:30~8:00前完成给孩子洗澡、讲故事,并关上灯让孩子睡觉的这一系列工作。因为他们已经很累了,他们希望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能够有属于大人自己的时间。当然,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早早地摆脱孩子,让孩子一个人去面对四周的安静,这种行为就不对了,这样孩子会觉得睡眠是一个令他无法忍受的漫长的过程。而父母们想尽办法希望孩子养成独睡的习惯,可是事与愿违,遭遇这样境况的孩子往往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更依赖大人。

从长远的利益来考虑,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给予他足够多的关爱,给他充足的安全感,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较少向你提出要求的独立的孩子,而不是总愤愤不满具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当然,给予孩子关心与爱,不等同于溺爱。因为溺爱也会让孩子成为一个不健康的过份依赖他人的孩子。你是否关注孩子的生存状况,决定了你是会拥有一个乐于与人相处、个性独立的孩子,还是会有一个时刻让你感到烦恼的孩子。

所以,要想让孩子可以真正做到夜间自理,父母首先应该向孩子提供许多年的夜间安全保障才行。你不需要费尽心力地哄不想睡的孩子睡觉,孩子之所以不爱睡觉,是怕被遗弃、丢开,如果不让他产生这样的感觉,他便不会有入睡前的焦虑了。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不一定要把孩子抱起来哄,但是,一定要走到孩子跟前并间断性地跟孩子说话,拍一拍他。

该不该让孩子独自睡觉

新生儿的一切要完全依赖大人,比如哺喂、换尿布、空间移动、玩耍,这个阶段,我们没有必要去担心孩子是否会过分依赖大人,甚至永远依赖下去这个问题。因为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就会学会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一切只要顺其自然的进行下去便可以了。

有些父母会有这样的烦恼:如果我总是跟我的孩子在一起,那么他长大后变得过分依赖父母怎么办?其实,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你完全没有必要产生这样的困惑。因为,新生儿的一切要完全依赖大人,比如哺喂、换尿布、空间移动、玩耍,这个阶段,我们没有必要去担心孩子是否会过分依赖大人,甚至永远依赖下去这个问题。因为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就会学会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一切只要顺其自然的进行下去便可以了,你真的没有必要为此而焦虑。

很多父母在白天的时候会给婴儿很多关注与呵护,但是到了晚上,便会把孩子单独放在一个房间,美其名曰是让孩子锻炼胆量。但你能确定孩子已经准备好独立对付困难了吗?我想,婴儿一定在心里说,“你们不是在开玩笑吧?”

夜晚会带给人类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在人类幼小时候的表现尤为严重,刚出生或者出生不久的婴儿对夜晚要比白天更感到恐惧和不安,因此,这个时候,很多白天可以分散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已经不起作用了,那些他们看不清楚的影子、黑暗的角落都会让他们觉得恐惧,要知道婴儿经历了一整天的探索,到了夜晚已经是疲惫不堪了。所以晚上的时候,是孩子情感最脆弱的时候,此时是他们最需要关爱、安抚的时刻。

担心孩子过于依赖不能独立的想法只不过是庸人自扰,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是在生活中不断增强的,让孩子不惧怕黑夜并不容易,即使是大人,也有不少害怕在晚上独睡的。当然,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自己来对付挫折和困难,并从中测试自己的能力,这种锻炼也是应该的,但自立与自信心是逐渐建立起来的,需要一个过程。独立性是需要孩子一点点努力得来的,只有允许孩子在夜间一步步学会自理,那么,孩子才能够学会独自入睡,这个过程不能急躁。

很多养育者以为孩子大到可以吃饭、穿衣服、上床睡觉、自己玩、从冰箱里拿食物吃了时,就可以独自睡觉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这个时期的孩子依然十分的依恋父母。你还需要给他一点时间,到了他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对付问题,可以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时,他自然会战胜独自睡觉带来的恐惧。

让孩子独自睡觉是有窍门的。关键便是一点一点的来,不可急躁。起初可以让孩子跟比他稍大点的兄姐同睡,或者将自己的床垫铺在地板上,因为很多孩子都担心自己会从床上掉下去,或者有床下藏着什么鬼怪之类的想法。这样做你的孩子很可能会愿意离开大人的房间。如果你想让孩子习惯在自己的房间睡觉,那么,你可以在开始的时候每个晚上都陪他睡,然后间隔一天去陪他睡一次,直到他觉得可以独睡为止。这件事情应该从孩子两岁的时候开始进行,然后给孩子几个月的适应阶段,如果孩子非常敏感,那么,父母就一定要延长与孩子同睡的时间。

在孩子能够独立睡眠之后也不应该忽视孩子的夜间需求,父母应该注意下面的一些问题:

要建立一种夜间习惯性的模式,比如天天给孩子洗个澡,然后聊聊天、读读故事,最后再让他入睡。要尽量做到每晚在同一时间进行这些活动。

看看孩子是不是有身体的不适,是否病了、是否太热或太冷,室内是否太闷等等。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生活、生理的改变期。比如是否正在长牙、正在努力学习一种新技能,或者有什么心事及压力。

要了解孩子吃饱了没。白天要多喂孩子,这样孩子晚上就不至于挨饿。让孩子少吃糖,晚上的时候要少喝果汁,因为这也会让孩子有不适感。

白天的时候你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他在夜间哭闹,也许仅仅是因为想你。如果你在白天要忙别的事,那么,在他睡前最好多陪他一会。

要想培养孩子夜间独睡的本领,父母就一定要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给予他足够的安全感,并且帮助他建立一种夜间哭闹不用喂奶的模式,那么要怎么做呢?新生儿晚上醒来时通常是要给他喂奶,于是在他们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养成了醒来就想吃奶的习惯。这一习惯会使他们醒来后无法再立刻入睡。要想逐渐改变这一生活模式,那么,首先,你要确信孩子睡觉前已被喂饱,同时,避免孩子在夜间哭闹时给孩子喂奶。

当孩子稍大一些的时候,夜间醒来你可以拍拍他、给他哼哼歌,或用非常柔和的声音与他说话,用这种方式来逐渐代替喂奶的方式给予孩子安抚。或者伸给他一个手指头,或者给他一个奶嘴,然后给他放音乐,最好是轻音乐,且是同一类型。如果你睡在孩子旁边,那么一定要面朝着他,这样他会觉得踏实,你可以轻轻地摇着他的摇床,与他说说话。如果他还是哭个不停,那你就把他抱起来,但也别给他喂奶。

你可以抱着他走一走,摇一摇,这样婴儿就可以再次入睡了,但你将他放下的时候,感觉一下,她是否已经浑身发软,如果是的话,就证明她已经睡熟了。同时请记住,当孩子从浅睡中醒来时,不要立刻喂她吃东西,除非他真的很饿,这有助于切断醒来与吃奶之间的习惯性联系。而这种新习惯的养成,也为孩子长大后能够独自睡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证。

另外有一点也非常值得父母注意,那就是不要让孩子睡过厚的褥子,或者水床,也别给孩子垫太高的枕头或太软的枕头,也不能将孩子的床靠在墙边,因为这些做法都存在着会让孩子窒息的隐患。同时注意别让孩子紧挨另一个婴儿或稍大一点儿的孩子,或与服了镇静剂之类药物的人同睡,因为这些人会因为睡的太死而压着小孩子。

父母离异给婴儿造成的情感伤害

当婚姻气氛不和谐,婚姻亮起红灯的时候,哪怕没有争吵,哪怕孩子仅仅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他也可以感受到周围凝固的空气,他也能感觉到父母的忧郁、冷漠,他的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焦虑感,他会觉得不安、缺失方向,甚至不知所措,这最终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父母离异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但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伤害,这种伤害又究竟有多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