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百家姓新读
22783600000043

第43章 袁

【姓氏来历】

袁姓溯源主要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是从陈姓中分化出来的分支,源于妫姓。周初,周武王仿效尧以二女嫁舜的做法,把大女儿嫁给舜的后人胡公妫满,并封为陈侯,就是陈姓。陈胡公的第九世孙名诸,字伯爱。伯爰的孙子爰涛涂被封在阳夏,他以祖父名字为姓,后代就是爰氏。古时爰、袁、援、辕等字同音,上古时同音通用,到了汉代,多以袁为姓,爰、辕反倒少见了。袁姓便从此而来。

【姓氏分布】

袁姓早期主要是在其发源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姓江苏、山西、河北、陕西等部分地区;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清代福建、广东地区的袁姓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如今,袁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河南、河北、四川、江苏、江西、浙江等省多此姓。

【姓氏名人】

袁山松:字桥孙,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晋吴郡太守。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著有《后汉书》百篇,今遗失。

袁江:字文涛。江都人(今江苏扬州),清朝著名画家。工画山水、楼台,景物曲折有致。笔墨严整。代表作有《东园胜概图》、《汉宫秋月图》等。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集》、《随园随笔》等书,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至今。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隆平: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米神”、“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等。

【国学小百科】

外姓不能入家谱

在家谱中有一个编修的规定,那就是外姓领养的后代是不能入家谱的。但过继的人生儿育女后,同样会形成家族延续。数代繁衍之后,人丁兴旺了,这时就要修改家谱。如果无法恢复本姓又不愿仅以过继之姓修谱,就只好将本姓与过继之姓一起列入家谱名称,结果便形成了二姓的合谱。

明清时修的《袁朱宗谱》就是这样形成的,始祖朱梓本来姓袁,后过继给朱姓。等到五世之后,朱梓的子孙修谱时想恢复袁姓,于是就上书明太祖朱元璋,请求允许认祖归宗,最终遭到朱元璋的拒绝。于是朱梓的后代修谱时便以袁朱命名家谱,称为《袁朱宗谱》,以表明自己是来源于袁姓的朱姓,其实也就是表明了自己与袁姓的血缘关系。

【相关链接】

同行是冤家

人们都知道“同行是冤家”这句话。其意思是说,从事同一个行业的人往往彼此嫉妒,互相拆台,生怕他人夺了自己饭碗。这句话的出处也与袁姓有关。

据传,塞外的长城脚下有一个村庄,住着两个姓袁的木匠。虽然姓氏相同,却不是一家人。其中一个四十岁左右,另一个五十岁左右。人们管年长的叫做大木匠,岁数小的叫做二木匠。因为他俩是同行,又都姓袁,人们就习惯称他们为“同行袁家。”

两个人的手艺相当,但是又各有所长。二木匠干活出手快一些,大木匠比二木匠多一手绝技。

当时,农家院子里常见一种碾米用的石头工具,叫碾子,而用碾子碾米又少不了碾框子。大木匠做的碾框,大小总是合适,安装也很得法。用他安的碾子碾米,去皮干净米又不碎,人人夸好。二木匠做的碾框就不如大木匠的。二木匠想学会大木匠这手绝活,可是偷看了几次也没学会。后来,二木匠专门拿了礼物去求教大木匠,可大木匠也没有真心教他。

有一次,大木匠被外村人请去安大碾子,傍晚回村时,遇到了一只老虎窜了过来。大木匠吓得扔下工具就跑。他边跑边喊“救命啊”!正在山里锯树的二木匠和他徒弟们,闻声赶来救下了大木匠。

后来,大木匠吓得大病一场。二木匠不计前嫌,亲自给他请医生、抓药,照顾得挺周到。大木匠病好后,摆了一桌好菜,请二木匠到他家喝酒。酒桌前说了自己过去的不是,并教给二木匠做大碾框的诀窍。从此,两位木匠像亲兄弟一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他俩的手艺更精了。

后来,大木匠的闺女,还嫁给了二木匠的儿子,两人结了亲家,更是亲上加亲。出嫁时,村里有人问:“这闺女嫁给谁了?”知底细的人回答:“同行袁家!”由于“袁”和“冤”发音相同,后来这句话传来传去,就成了“同行是冤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