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俄罗斯十年:政治经济外交(上卷)
22490100000097

第97章 “9·11”事件后普京对西方政策的重大变化(4)

对于俄罗斯来说,如果说因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落后,融入西方暂且遥不可及,那么重返欧洲则是较为现实的目标,或者说俄罗斯要融入西方,首先要融入欧洲。普京的欧洲政策一直致力于两点:一是建立共同的欧洲安全体系,二是加入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普京本人怀有强烈的“欧洲情结”,上台以来他利用一切可能的场合,一再申明俄罗斯是“欧洲国家”,“是一个拥有欧洲文明的国家”。这种话说多了便显示了他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即他要带领俄罗斯社会尽快回到欧洲文明的母体中去,在与母体的融合中实现俄罗斯民族的振兴。因此,重返欧洲同时也是现实利益的选择。在普京看来,重返欧洲实际就是俄罗斯的“强国”之路,欧洲之于俄罗斯,不仅是(借用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比喻)“鼓舞力量之源、科技之源,减免债务之源和安全之源”,而且也是文明之源、资金之源和国家振兴之源。“9·11”事件后普京对美国采取“积极迎合”政策,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打消美国欧洲盟国的疑惧,推动其重返欧洲进程。

3.解决经济难题,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俄罗斯经济正处于艰难复兴阶段,经济中还存在着许多现实的和潜在的危机。俄罗斯对西方政策的转变,与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对外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目前俄罗斯对外经济联系的情况是:(1)国民经济出口依存度极高,俄罗斯年进出口总额达1500多亿美元,其中出口约1000亿美元,1/3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要靠出口来实现;(2)外贸顺差是俄罗斯偿还巨额外债和发展经济的最重要源泉;(3)在出口结构中能源占50%左右,其他原材料(包括钢材、有色金属初级产品)占40%;(4)包括欧盟、美国、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特别是对西方出口形势的好坏,对俄罗斯经济及其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现在恰恰在这方面出现了危机,俄罗斯许多出口产品面临被封杀的危险。

以世贸组织的规则来衡量,俄罗斯大量出口产品都带有倾销性质。现在俄罗斯是世界上在石油、天然气、铁路运输等领域国内国际差价最大的国家,利用这种差价生产出来的产品被认为带有国家补贴性质,在国际市场出售属于不公平竞争。根据世贸组织规则,任何一个世贸组织成员国都可以以违反公平竞争原则为由,对俄罗斯出口产品提出反倾销诉讼、征收补充关税或惩罚性关税。目前世界各国针对俄罗斯的反倾销案件和措施不断增多。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副部长、入世谈判代表团团长梅德韦德科夫指出:“俄罗斯商品和劳务进入世界市场的条件正在逐渐变坏,现在针对俄罗斯的反倾销措施有100多种,给我们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30亿~40亿美元。出口不畅已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不仅限于此,目前世界贸易组织正在研究一些新问题,如贸易与环境问题(“环境倾销”),贸易与社会问题(“社会倾销”),以及载能体贸易的特别规定,这些都会对俄罗斯经济的长期战略利益造成负面影响。俄罗斯出口环境呈持续恶化趋势。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部长格列夫在谈到这一危险趋势时说:“如果进口我国原料的国家对这些原料征收补充关税,那将给我们生产原料的企业和整个国家造成严重损失。今天我们可以收取并上缴财政的利润,明天将被征收这种补充关税的国家所收走。”

俄罗斯人认为,要解决这种危机,当务之急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可以为他们的出口带来如下好处:(1)不能再单独针对俄罗斯实行反倾销,现行的针对俄罗斯的反倾销措施将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一视同仁原则进行修订或取消。同时,俄罗斯向美国和欧盟出口的钢材、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和运动服装、向欧盟出口的核燃料和毛皮,将不再受数量限制。(2)解决有关问题时不得再把俄罗斯排除在“调解贸易争端的现代机制”之外。其好处不仅在于取消不合理限制,还在于将防止贸易伙伴任意采取单方面行动。(3)俄罗斯有权参与制定国际贸易新规则,这将改变其自身利益得不到保护的状况。

俄罗斯在反恐问题上积极迎合西方,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政治关系的改善寻求经济同情,它希望西方放松反倾销制裁,在入世问题上“高抬贵手”。普京想借联合反恐之势迅速解决入世问题。2001年10月正值美国反塔利班战争鏖战正酣之际,普京提出了争取2002年入世的目标。在11月的俄美最高级会晤中普京又向布什提出协助俄罗斯入世的请求,布什满口答应,来了个顺水人情。俄罗斯报纸评论说:美国答应“协助加入世贸组织尽管对俄罗斯有吸引力,但这绝不像美国人说的那样简单,多边、双边入世谈判还有漫漫路途要走”。在2002年5月布什访俄期间,普京再次提出加快俄罗斯入世问题。鉴于俄罗斯的反恐合作表现,美国和欧盟国家在俄罗斯入世问题上已基本取消“政治交换条件”,并答应承认俄罗斯“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但坚持俄罗斯应“按标准”入世。由于西方觊觎俄罗斯市场,利益之驱使决定了它不大可能在入世的经济条件上给俄国人“开后门”。

俄罗斯的出口危机以及它急于通过入世来化解这一危机从反面证明,西方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命脉”,它随时可用反倾销制裁等措施限制俄罗斯的出口。

离开了西方俄罗斯经济虽不至于陷入绝境,但其发展速度无疑会深受影响,这与普京的经济发展和“强国”方略是相悖的。

经济振兴是俄罗斯“强国”之本。普京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就是要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这方面包括通过入世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通过重返欧洲加入欧洲经济一体化。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而向西方做出政治让步或牺牲,与普京政权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是一致的。

基于上述分析,人们不难理解普京何以利用国际反恐之机迅速对其西方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但是,无论如何,这种调整毕竟存在着让步过多而所得甚少的问题。

不论从战略或是策略上看,俄罗斯对西方政策的这种调整都是不成熟的。首先,这一政策调整以这样的判断为基础,即恐怖主义改变了世界政治、美国需要俄罗斯。这一判断夸大了恐怖主义的影响。美国在国际反恐中的确需要俄罗斯的帮助,但并没有到不惜一切地寻求俄罗斯支持的地步,两国的“共同利益”远不足以消弭它们之间的战略利益分歧。其次,这一政策变化被说成是“放弃冷战思维”,“放弃对抗”。但是,在俄罗斯多年来已做出大踏步战略收缩之后,它目前与西方的对抗主要是后者强加给它的,它是被动的,它的对抗是为了保护自己最基本的国家利益所做的抵抗,应该放弃冷战思维的是西方,而俄罗斯放弃对抗只能使自己的国家利益受损,同时也不可能真正消除对抗。第三,这种政策变化把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地寄希望于西方的“良心发现”上,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违背了外交斗争的一般规律。第四,俄罗斯把自己的战略意图甚至“底牌”完完全全亮给了西方,不惜代价地尽力帮助美国反恐,这种表明心迹“命系西方”的做法反倒使西方能够轻易地驾驭俄罗斯,同时,在付出过高的代价后就很难再回头,俄罗斯外交的回旋余地和讨价还价余地缩小了。第五,俄罗斯通过政治让步换取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表明它过于依赖外部经济环境。但是,经济发展内因是主要的,外因是次要的,在内部经济运行差的情况下,外部经济环境不可能因政治让步而得到实质性改善。

俄罗斯也不是没有所得,它的所得主要有四:一是建立了“北约20”机制,它可以平等身份参与解决与欧洲和世界安全有关的部分问题。尽管俄罗斯不可能成为北约正式成员,北约将继续东扩从而仍视俄罗斯为防范对手,但它与北约的关系已得到改善。二是与美国建立新的战略稳定框架,尽管这种战略稳定是不对等和不平等的。三是为俄美关系的“物质化”提供了可能,如俄罗斯向美国供应石油的能源合作,尽管美国不大可能像欧盟国家那样形成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但这与过去美国援助俄罗斯的“单向渠道”相比已有质的不同。四是改善了与西方关系的氛围,这有助于实现俄罗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目标。不过,俄罗斯这些所得还过于空泛且有欠稳定,与西方关系氛围的改善究竟会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还有待今后的发展去证明。用过高代价换来的这种氛围改善,将会受到格外珍视,并会被视为改变双方关系敌对性质的第一步,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俄国人还会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的形势不同了:“9·11”事件后俄罗斯在与西方的关系中原本拥有(也是难得拥有)一定的主动权,但它轻易地放弃了;现在战争基本结束,主动权已经易手。在西方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它在给予俄罗斯好处时也会提出相应的条件。从今后的趋势看,出于改善国际环境、重返欧洲和发展经济的目的,俄罗斯将会小心翼翼地维护与西方关系改善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