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俄罗斯十年:政治经济外交(上卷)
22490100000071

第71章 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和宏观政策的选择(4)

普京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核心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这篇纲领性文章中,普京不止一次地强调“速度”问题,他说: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应当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消除持续已久的危机,为经济和社会快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经济发展“必须是快速的,因为俄罗斯已经没有时间晃来晃去了”;“达到必要的增长速度,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普京借助专家的预测展示了未来的前景。如果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8%,则15年内可以使俄罗斯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现有水平(人均10000~15000美元);如果年均增长速度保持10%,则在15年内可以达到英国或法国的现有水平(人均20000~25000美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普京提出“必须使经济增长率达到7%~10%,这是国家的头等任务”。

在普京关于制定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的指示下,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政治团体和有关机构为政府提供了几种计划方案:

格列夫领导的战略研究中心制定了《俄罗斯联邦2010年前发展战略》,提出在2010年前的10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可以达到5%~6%,个别年份达到8%~10%;这样,到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累计增长30%,到2010年累计增长70%。与此相并列的是国家杜马工业政策委员会的专家小组起草的方案,提出在今后的10年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可达到4%,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长50%。俄罗斯国务委员会主席团成员B·伊沙耶夫主持制定的《201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提出,在今后的10年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应不低于5%或6%。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阿巴尔金主编的《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一书,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9~2000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为4%~6%,2001~2008年为6%~8%,2009~2015年为3%~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俄罗斯政府制定、并于2000年6月通过了自己的长期经济发展计划——《俄罗斯政府长期社会经济政策基本方针》。提出在今后1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5%;到2010年以美元计算的GDP大约增长1.5倍,达到4570亿美元。以实物表示的居民需求10年内增长不少于80%。资本外流的数额减少50%,由此国内投资将增加1/3。从2004年起通胀率不应超过10%。外贸总额2010年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出口1042亿美元,进口953亿美元);劳务出口增加60%;外汇储备达到524亿美元。如果政府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的速度能够实现,那么到2010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将累计增长70%。

由于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40%,即现在的生产规模为转轨前的60%,在此基础上增长70%,正好相当于转轨前的GDP总量(0.6×1.7=1.02)。这就是说,如果政府经济发展战略规定的增长速度得以实现,则到2010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恢复到转轨前水平,即实现经济复苏。

2001年7月俄罗斯政府又公布了《2002~2004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对经济增长指标做了调整,提出这3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3.5%~4.5%。关于2002年的目标,俄罗斯联邦预算法规定,GDP应达到10.95万亿卢布(约合3476亿美元),增长3.5%~4.3%;通胀率控制在11%~13%;联邦预算盈余为GDP的1.6%;卢布兑美元汇率为31.5:1。这是基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政府对经济增长速度预期所做的相应调整。

政府中期经济发展纲要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遭到普京总统的批评。普京在2002年的国情咨文中,指责政府提出的2002~2004年GDP年均增长3.5%~4.5%的预测是“对俄罗斯经济增长潜力估计过低”,认为“俄罗斯要有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标,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政府的经济政策,政府机构的日常工作,都要为此解决相关的任务”;“经济的增长速度应比现在高得多,否则,我们将永远是输家”。总统经济顾问伊拉里奥诺夫认为,俄罗斯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至少应达到5%,这一速度可以保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会进一步加大。

面对普京总统的批评,联邦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长格列夫、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都表示,通过分析困难,寻找对策,可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指标。由于经济增长是客观物质过程,提高增长速度需要相应条件,如加速结构改革和完善经济机制,而这需要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因此估计增长速度不会提得很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所谓“与发达国家差距”是按美元计算的经济总量或人均数量。这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经济增长率不尽相同,它不仅取决于生产增长,还受通胀率与汇率变动的影响。例如,按汇率计算的GDP,2000年为2500亿美元,2001年增加到3000亿美元,增长20%;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2001年比上年仅增长5%。二者相差如此之大的原因是,卢布与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而通胀率达18%。在这种情况下,按汇率计算的GDP的增长率为5%(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率)+18%(通胀率影响的增长率)—3%(卢布贬值影响的增长率)=20%。同理,虽然政府中期经济发展纲要预测的2002年GDP增长率为4%左右,但按汇率计算的GDP增长率则为16%(纲要预测2002年GDP为3500亿美元,而2001年为3000亿美元,增长16%)。

二、实现战略目标的政策措施

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指出,俄罗斯光明未来的希望取决于三大“法宝”:俄罗斯思想、强有力的国家、有效的经济。总统国情咨文再次强调:“只有建立强大的、有效的、民主的国家,才能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政治经济的自由,才能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繁荣创造条件。”关于政治方面的政策措施将在其他章节阐述,这里专讲经济方面的内容。

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总统、政府和各经济战略方案的制定者都提出了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由于经济体制方面的政策在第一章已经阐述,这里只分析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因素。

1.把经济增长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由于俄罗斯经济长期处于危机之中,危机的特点是经济危机与财政货币危机交织并存,因此政府宏观政策长期面临优先稳定生产还是优先稳定财政货币的选择。卡西亚诺夫政府的经济纲领,在稳定生产与稳定财政货币的关系上采取二者结合而以稳定生产为主的原则。纲领指出,在即将来临的时期政府的优先任务是降低或保持通胀率和利率,使其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这里的降低通胀率与“休克疗法”不同,它不是通过抑制需求,而是通过增加供给,即它不是通过紧缩,而是通过增加生产;第二,与降低通胀率相伴随的不是一整套对生产产生消极作用的紧缩政策,而是刺激生产增长的扩张政策,如降低税率和利率;第三,纲领的提法是“降低”或“保持”通胀率,而不是过去的一味降低通胀率,至于究竟是降低还是保持,则以有利于经济增长为准。通胀率和经济增长参数的具体结合,每年在全国经济纲领的框架内、考虑经济发展内外条件的变化来确定。可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

政府宏观政策的转变得到权威学者的支持。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阿巴尔金主编的《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一书提出,“国家应该抛弃浅薄的货币主义观点,从高谈阔论改革转向切实推行改革,把实际部门的发展摆在优先位置,使技能、才能和管理能力成为社会进步的决定性推动力。

那时便会形成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面向社会的市场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有利的外部条件使经济形势明显好转。在1999年社会生产停止下降并出现增长的基础上,2000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3%,工业产值增长9.0%,农业产值增长5%。但是,促使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还不是总投资和总需求的增长,而是有利的国际市场行情(石油价格上涨)和卢布贬值的效应。2001年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地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0%,工业产值增长4.9%,农业产值增长6.8%。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200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外部条件,即国际市场能源价格上涨,那么2001年经济的继续增长和全面好转则主要靠内部因素,即政府政策的结果。卡西亚诺夫总理说,如果说2000年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那么2001年的增长则主要靠消费和投资的扩大。根据俄罗斯政府中期经济发展纲要,今后宏观政策的趋向是,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基础上,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

2.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由于经济长期衰退,俄罗斯存在大量闲置生产能力。在投资规模有限的条件下,俄罗斯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然要靠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来发展生产。

俄罗斯国务委员会主席团成员B.伊沙耶夫等制定的《201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认为,在今后的两三年内仅靠使用现有生产设备,就能使产值增长25%~30%。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途径实现经济增长,首先要有需求的扩大,这个问题将在后面阐述。其次,要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形成与企业平均利润率的合理对比关系。虽然靠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发展生产,可以不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但是必须增加流动资金,而企业的流动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

目前,俄罗斯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大大高于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严重阻碍企业增加流动资金,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必须改善企业平均利润率与银行贷款利率的对比系数,使其逐步接近1,等于1,直至大于1。

其途径,一方面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平均利润率;另一方面是增加货币供给总量,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降低银行贷款利率。俄罗斯经济的货币化系数(M2:GDP)很低,约为15%左右,只及美国的1/4,德国和法国的1/3。提高经济货币化系数有利于克服资金短缺,降低银行贷款利率。阿巴尔金主编的《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认为,在近2年内俄罗斯应使经济货币化系数提高到25%,到2015年应提高到40%左右,即达到德国和法国水平。

3.激励增加投资。俄罗斯现有设备陈旧落后,使用期5年以下的设备只占4.5%,70%以上的设备服役期超过了10年。卡西亚诺夫总理指出,必须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质量,从充分利用现有的、往往是落后的生产力,转向对先进的技术设备及人力资源的投入,以便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的增长力。政府《2002~2004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也指出,为了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政府景气政策的重点应该从主要靠扩大需求、利用现有生产能力,转向主要靠增加投资、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