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新基民操作大全
2239500000020

第20章 基金的选择(4)

如果某两只基金A、B所获得的证券买卖差价收入基本相同,但基金A的交易量远大于基金B,则基金A的交易效率指标远小于基金B,因为基金A中有相当一部分交易属于无效或低效交易,除了给租用交易席位的券商创造交易量和佣金收人以外,对基金持有人并无多大好处,相反还增加了基金管理人的工作量。

一是基金交易效率。基金效率是指基金获得证券买卖差价收入和得到这些差价收入所进行的交易量之间的比值。

从基金所公开披露信息的情况来看,得到这些差价收人所进行的交易量应该从基金的总交易量中剔除现时持有证券所产生的交易量,即应为基金总交易量减去证券投资成本之后的差值。

从基金的交易效率指标来看,如果基金A的交易效率为a%,即表明基金A买卖合计每进行100元的交易,可以获得a元的差价收入,或者说基金A在买人和卖出之间的差价收益率为2a%。

二是基金未实现估值收益率。基金未实现估值增值收益率是指基金未实现估值增值占基金投资成本的比值,如果此比率较高,则表明基金所持有证券的未实现收益率较高,未来潜在的赢利能力较强。

根据基金运作效率指标的分类以及这些指标可能出现的情况,可以将基金的运作效率分为四种情况:

①基金的交易效率低,未实现估值收益率也低。这种情形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基金所持有的证券溢价本来就低,通过买卖之后的差价收人当然就较小,交易效率也就较低,同时持有证券的未实现估值收益率也较低。如果出现这种情形,则表明基金运作的效果不好。

②交易效率低,未实现估值收益率高。这种情形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基金将所持有的微利或亏损以及收益预期不好的股票卖出,而仅持有具有较高收益预期的股票,表明管理人在投资时对亏损的股票斩仓可能较为坚决,而对看好并走势良好的股票则勇于持有,以图获得长期的回报。

③交易效率高,未实现估值收益率低。这种情形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基金将所持有的具有较高赢利的股票卖出,而保留微利或亏损的股票。表明基金管理人对盈利的股票采取“落袋为安”的投资策略,对亏损股票则耐心持有,等待时机套现获利。

④交易效率高,未实现估值收益率高。这是基金运作效率中最好的情形,即基金不仅通过交易获得了较高的差价收人,而且其所持有的证券也具有较高的潜在获利能力,这是所有基金管理人在运作过程均会追求的理想目标。

4.看费用比率

国内现阶段的基金运作中,基金费用主要包括基金管理费、基金托管费和其他费用等。同样地,对于基金费用而言,由于不同基金之间规模存在差异,对其绝对大小进行分析并不能得出任何有价值的结论。如果将基金费用与基金资产净值和管理费用与基金收入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前者实际上是分析基金的费用率,而后者实际上是分析基金的管理效率。

(1)费用率

费用率是评价基金运作投资效率和成本效果的重要统计指标,它是总费用(包括管理费、托管费和其他费用等)与基金平均净资产的比率。

显然,此比率越低对投资者越有吸引力。相对于规模较大的基金而言,规模较小的基金就会呈现较高的费用率水平。这是因为规模较大的基金可以在更多的资产上分摊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支出进而可从规模经济获益。

在评价费用率时,可以将基金现行的费用率与以往费用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以测定其发展趋势,也可以将基金的费用率与具有同等规模的其他基金的费用率进行比较。

(2)管理效率

主要考虑投资者在支付相同管理费用的前提条件下,基金管理人为投资者获取收入或净收益的能力。

如果在支付相同管理费用的前提条件下,某个基金管理人能够获得比其他基金管理人更多的收入或净收益,则此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效率优于其他基金管理人。如反之,则否。由于基金收人或净利的获得和基金管理费用的提取均与基金规模有关并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执行,因此两者相除可以抵消因为基金运作时间和基金规模的不同对分析的影响。

对于成长型基金而言,投资收益可能很大,但是其管理费用也较高,因此其管理效率不一定较高;相反,对于收入型基金而言,其投资收入可能较少,但是其管理费用也较低,其管理效率不一定较低。

由于管理费用的提取是依据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一般而言,基金的收入高,所提取的管理费也应该高,但是在基金管理费用的提取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当基金收入增加时,收入管理费用的比率会以一个更高的速度增加;同样地,当基金收入减少时,收入管理费用的比率会以一个更高的速度减少。

根据以上基金管理效率的定义以及基金收入和净收益的构成,可以分别从收入管理费用比率、主营收入管理费用比率、净利管理费用比率和主营净利管理费用比率来分析基金的管理效率。

一是收入管理费用比率。收入费用比率即基金收入除以基金管理费后的比值。此比率意味着,基金投资者每付给基金管理人1元的管理费,基金管理人为基金投资者所带来的收入。收入费用比率的高低可以全面衡量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时的效率。从其他收入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其他收入的高低基本上与基金管理人的水平无关,因此主营收入管理费用比率更能反映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效率。

二是净利管理费用比率。净利管理费用比率即为基金净收益除以基金管理费后的比值。此比率意味着,基金投资者每付给基金管理人1元的管理费,基金管理人为基金投资者所带来的净收益。

5.封基看市场表现

(1)基金交易周转率

封闭基金交易周转率是一段时期内基金成交份数与基金单位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基金在市场上表现的一种重要指标。基金交易周转率高,说明基金为热门基金,一般情况下,热门基金的表现总是比较好的。

(2)溢(折)价率

溢(折)价率是基金市价与单位基金资产净值之差与单位基金资产净值之间的比率。此比率为正,表明基金在溢价交易;此比率为负,表明基金在折价交易,表6—1为近期投资基金折价幅度表。

(3)市值与净值相关系数

尽管基金的市价决定于基金的资产净值,但由于市场供求的变化,使得基金市价与基金资产净值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计算基金市价与净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在已知基金资产净值的情况下,对基金市价进行一定的预测,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6.看基金业绩

(1)收益评估

基金收益是基金收入扣除基金费用(包括管理费用、托管费用和其他费用)之后的净收入。

对应于基金收入,基金净收益应该包括基金已实现净收益和未实现估值增值。

①单位基金净收益。单位基金净收益是基金净收益与基金单位总额的比值,表示在考察期内每单位基金所获得的净收益,它是衡量基金赢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②单位基金资产净值。单位基金资产净值是基金资产净值总额与基金单位总额的比值。这一比率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资产净值反映的是基金的实际价值,封基市场价格偏离实际价值过远,必然会向实际价值靠拢。若某基金的市价低于资产净值,则该基金价格会上升;若其市价高于其资产净值过多的话,该基金的市价很可能会跌落。

③已实现收益分配率。已实现收益分配率是单位基金派发收益与单位基金已实现收益的比率。根据现行的收益分配政策来看,除非基金的未实现估值增值存在亏损,否则封闭基金已实现收益分配率均不可能低于90%。这种收入分配政策有利于基金管理人保持其长期的投资目标和投资政策,如果强制性的执行将基金净收益的90%加以分配,则不可避免地导致基金管理人在年末时大量卖出所持有的股票,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④收益分配率。收益分配率是指单位基金实际派发收益与单位基金净收益的比率。此比率太低会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太高会影响基金今后的增值潜力。需要注意的是,基金实现收益分配率较高并不一定代表基金收益分配率较高。

(2)业绩评估

基金业绩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基金以往业绩的好坏和确定业绩是来自于基金管理人的能力还是来自运气。综合国内外现有的文献来看,基金业绩评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收益率法。收益率法是以一定时间内收益大小作为基金业绩评估的指标,也是衡量基金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收益率评价基金业绩的优点是:其一,符合投资者的投资意图,便于投资者理解。因为对投资者来说,投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取得高收益,所以以收益率评价投资基金的优劣是很自然的事。其二,收益率的计算简单。计算收益率只需取得基金每单位的资产净值即可。

②夏普(Sharp)指数法。此指数由美国经济学家Sharp于1966年提出,它是在对总风险进行调整基础上的基金业绩评估方式。

Sharp指数表示的是基金承受每单位总风险所获取风险收益。

③特雷诺(Trreynor)指数法。此指数由美国经济学家Treynor于1965年提出,它是在对系统风险进行调整基础上的基金业绩评估方式。

Treynor指数表示的是基金承受每单位系统风险所获取风险收益的大小。

在上面两种方法中如何选择取决于所评价基金的类型。如果评价的基金是属于充分分散投资的基金,投资组合的贝塔值能更好地反映基金的风险,因而Treynor比率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评价的基金是属于专门投资于某一行业的基金时,相应的风险指标为投资组合收益的标准差,所以运用Sharp比率比较适宜。

④詹森指数法。此指数由美国经济学家Jensen于1968年提出。

Jensen指数是一种在风险调整基础之上的绝对实绩度量方法,表示的是在给足风险水平的情况下,基金管理人通过对证券价格准确判断从而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

尽管现阶段国内基金业所公开披露的信息已经较为全面,但仍有改进的余地,如可以加强对基金关联交易的披露、基金收益分配的说明、基金配售收益的大小和基金费用率的高低等,以便为投资者进行基金分析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取得更准确、更客观的分析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