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重生之再许芳华
2239100000147

第147章 难道她注定只能为妾

大长公主微微一笑,没有接话。

甄夫人的意图十分明显,是想为甄茉扫清障碍罢了,她那女儿……大长公主可没有闲心理会甄家的闲事,更没有闲心替人教女,因此不置可否。

而董老夫人却早有与卫国公府联姻之意,并且已经与大长公主初步达成了意向,但因着苏涟与贾府的亲事还在“纳吉”,并未落定,小辈们的亲事自然耽搁了下来,故而双方还没有正式交换庚帖,不好这时张扬,董老夫人只好敷衍:“因才归京,忙碌得很,这些事情暂时无法兼顾。”

甄夫人便很有些不愉,面色又沉着了几分。

孔夫人暗暗有些心急,眼下,最要紧的不是甄茉的亲事,而是苏氏大娘的归属,眼看着大长公主态度十分暧昧,甄夫人却还纠结着董家的事,实在有些不知轻重,便递过去了一告诫的眼神。

无奈甄夫人沉浸在暗恼当中,并没有留意。

孔夫人只得冲文夫人递了个眼色。

文夫人立即喜笑开颜:“前儿个入宫,还与皇后娘娘说起这阵子外头的事儿,要说咱们那位三殿下,这次可当真受了一番教训,听说为了求得大长公主原谅,竟然负荆请罪,这事也不知是否当真?”

这就来了!看来皇后当真是心急,不过大长公主却不愿被她这么盘算了自家一个娇生惯养的孙女儿,于是淡淡一言:“三郎此举实在荒谬了些,要说请罪,可不该来我卫国公府。”

“我倒觉得三殿下应当如此。”文夫人摇着团扇,笑容不减:“殿下对公主的嫡长孙女十分敬慕,好容易求着了太后与圣上赐婚,却一时贪玩,闹出了那样的风波,原该负荆请罪,求得长辈与大娘子的谅解。”

那些个贵妇顿时都将眼睛瞪大了几分,十分留意起大长公主的神情来。

尤其是金夫人与秦夫人,她们早些时日登门,却没能估摸出大长公主的态度,这会子听说圣上赐婚的话,心里没来由就是一紧。

还有孔夫人,也极为迫切,只要大长公主接了口,便是承认了这门亲事。

大长公主十分恼怒!

皇后还真是逼人太甚,一边让三皇子又是请罪,又是当众以赋呈情,这会子竟然还让娘家妹子当着众人的面软言逼迫,委实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强横,大长公主本就对三皇子有些不满,这会子更是铁了心的要否定这门姻缘。

于是只是冷冷看了一眼文夫人,一挑眼角:“我怎么竟不知圣上什么时候开口赐了婚?不知文夫人你是从何处听见这样的谣言,这些人真是胆大妄为,竟然敢虚传圣意,若是圣上追究下来……”

话才至此,孔夫人母女已是神情俱变,孔夫人连忙笑道:“她就是一时失言,只以为圣上与太后待苏氏五娘不同旁人,就猜测……”

“咱们作为臣子,可不能妄度圣意。”大长公主冷声说了一句,也不再理会那些贵妇或者惊惧,或者欣喜的神情,只与董老夫人闲话,让她看流光河畔的景致,说着十余年间,锦阳京的变化,聊着一些旧事。

孔夫人与文夫人心下沉重,一时都没了兴致,大长公主这般态度,排斥之意已经十分明显,偏偏她身份尊贵,为圣上嫡亲姑母,别说皇后,只怕圣上都不会违了她的心意,这一桩婚事,只怕没有转寰了。

想到四皇子会得卫国公府这么强有力的一门姻亲,孔夫人当即坐立难安起来。

而甄夫人却感到庆幸,三皇子这门亲事作罢,皇后为了拢络住卫国公府,不得不将全副希望都寄托在阿茉与卫国公世子的姻缘上,如此一来,这事便了有八分把握。

于是心情一转,就再不将董老夫人看在眼里。

却说后头那一艘画舫,小娘子们三五成伴,品着香茗说着闲话,却不断有好奇地、试探地、挑剔的目光,时不时就瞄向与文氏娘子、甄茉、孔兰几个坐在一处的旖辰。并非她们没见过卫国公府的嫡长女,做为身份相当的贵女,又年龄相仿,往常自然少不得来往,不过,谁让旖辰这半月以来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呢?

瞧着还是那个虽说端方,但稍显木讷的苏氏大娘呀,何德何能引得三皇子“意乱情迷”?

贵女们的目光都带着几分不解与妒嫉。

旖辰并不迟钝,自然感觉到了那些窥视,渐渐就有些如坐针毡起来。

同样如坐针毡之人还有董氏阿音。

今日她才与苏氏姐妹登舫,立即感觉到了两道森冷凌厉的目光,抬眸便瞧见了是有一面之缘的甄氏阿茉,阿音错谔不已,可等她再细看,那两道凌厉的目光却已经转变为热情与喜悦,仿佛刚才只是她的错觉。

自从画舫驶出月桥渡,甄茉的热情相待便一直没有退却,拉着阿音的手,不断将她引见给陌生的小娘子们,阿音只觉得这热切太过突兀,心里不由自主便有些忐忑。

其实,甄茉的心思也是七上八下。

她今日原本不欲出席,可母亲一意坚持,无奈之下,也只能硬着头皮来面对苏家人,当见到大长公主,更是觉得忐忑难安,可一眼瞧见董音,顿时又是恼恨不已。

大长公主竟然携同董家祖孙赴邀,看来就是想表示与董家非同一般地交情,这样的态度,让甄茉心灰意冷之余,又生出汹涌的妒恨。

苏荇是她选中的良人,有如此出身尊贵,文武双全的夫君,她才不致于落败长姐太多。

太子妃又如何,太子的地位要得到稳固,依然少不得卫国公府的支持,更何况,太子已经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甄茉十分自信,若她与苏荇成婚,必能与之白首携老,琴瑟合鸣,一生一世一双人,让他的目光所及之处,只有她的笑靥如花。

仅此一点,就会让多少人眼红不已,就算在长姐面前,也是一种优越。

可是这一切,难道就要终止于一场意外?她不甘心。

尽管心里担忧着大长公主会将那事告之母亲,以此为由彻底拒绝甄府联姻的意向,可甄茉还是不可抑止地奢望着事情也许还会有一线转机。

她一边冲董氏阿音笑颜相对,一边观察着苏氏姐妹俩的态度,度量着她们是否洞悉了自己的丑事。

见旖辰坐立难安,甄茉忽然提议:“今日风和日丽,莫如别在舫里闷坐,咱们出去外头甲板上透透气,别辜负了沿堤的美景。”

旖景首先表示了极大的兴致,不由分说就先挽了旖辰往外,又亲亲热热地拉了阿音的手。

“哟,这董氏阿音与苏家姐妹行在一处,倒像是一家人似的。”金氏六娘忽然对甄茉发出一句意味深长的感慨。

甄茉神情不改,笑着微微颔首,只对文氏两个小娘子使了个眼神,让她们绊住旁人,便也袅袅婷婷地去了舫外。

却并没有注意金氏六娘微微撇起的唇角,似乎饱含着不屑。

金氏六娘十分看不惯苏氏姐妹,尤其是旖辰,一半是因为三皇子心生妒忌,一半是因为卫国公深受圣上信重,对金氏一族来说实为隐忧。

金家曾祖,随高祖皇帝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方才奠定了一国左相的地位,为勋贵们推崇的领军人,可老国公苏庭在世时,就对金家甚是疏远,不冷不热,表面尊敬,却避之千里。

前些时候,得知冉定郡主正在议亲,金氏六娘的祖母特意去卫国公府登门拜访,想为小儿子提亲,却不想大长公主毫不客气就拒绝了,反而瞧上了贾家大郎。

那贾家大郎不过就是个礼部未入流的微末之官,哪里能与赫赫相府的嫡子相比?

金氏六娘常听祖母报怨,自然就对卫国公府产生了敌视。

她也听说甄府欲与卫国公府联姻的事,就很看不惯甄茉对苏氏姐妹的处处奉承,不过瞧着,似乎大长公主更加有意于董氏阿音,金六娘便很有些兴灾乐祸。

都说大长公主是巾帼英雄,可为人处世委实有些强横了,须知,甄府可是太子妃的娘家,将来等太子登基,地位便与如今的孔家不遑多让,卫国公府若得罪了甄家……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未必还会对卫国公这般信重。

想到这里,金六娘轻轻一笑,转身与卓氏二娘说话:“你也别在这处枯坐,多与阿兰说说话,笼络住她。”

这位阿兰,当然是指皇后的侄女儿孔氏阿兰。

卓二娘不由蹙了蹙眉头,似乎有些不解。

金六娘挑了挑眉头,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你将来可是要入太子府的,等成了太子侧妃,必会引得太子妃的忌讳,要站稳脚跟,怎么离得开皇后的支持。”

卓二娘便很有些羞恼。

七夕那日,皇后诏了她们几位贵女入宫,各人心知肚明,是为了皇子们选妃之事,那日之后,金六娘就对她颐指气使,不仅一次明说,她是给太子为妾的,并屡屡“提醒”,让她与秦氏三娘作对,在各种场合,挑拨得秦三娘横眉冷对,以衬托金六娘的大度宽容。

卓二娘十分不甘,她也是出身名门的嫡女,父亲官拜二品大员,凭什么就注定了要与人为妾?

可偏偏父母还叮嘱她不能违逆了金六娘,似乎母亲也认为她注定只能为妾。

想起昨晚与母亲那一番交谈——“眼下情形又有了变故,若大长公主对三皇子心生不满,苏氏大娘便会成为四皇子妃,金六娘也好,秦三娘也好,是必不会许给二皇子的,也就是说两人之中,只有一人能婚配皇子,而你……与其做那二皇子妃,还不如与太子为侧妃。”母亲语重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