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成长教育丛书)
21388900000030

第30章 学习是成就大业的基础(2)

原因是家长没有对孩子的引导,没有精心去创设环境,从而为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提供可能。家长的心态停留在“等待“上,等待孩子的成熟,而往往这个“等待“恰好是对孩子教育时机的错过。

孩子的发展排斥外来的作用,因此教育和学习便无益于孩子,所以早期教育没有任何作用。在孩子成长早期,最好什么也别做。因此,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无所作为,多选择消极等待,孩子们的童年便在父母放任的态度中,以“玩“的形式诞生,这就是“瞎玩“。

事实上,玩也是一种学习,因为“玩“本身对孩子的强大吸引力而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只是,家长的理解停留在“纯粹的玩“上了。“玩“既然是学习,就存在不断进步的问题。在搭积木的游戏中,所谓的让孩子玩,更确切的说法是让孩子训练手的灵巧性,而在孩子稍大之后可以告诉他每块积木的作用。

“睁着眼睛玩“,孩子需要“有准备的环境“

卡尔的父亲老威特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教育卡尔的机会,即使是“玩“也精心准备,这让卡尔受益无穷。

老威特总是细心地为卡尔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他发现那些具体、直观、生动的形象会使卡尔忆起对过去感知过而非眼前的事物,经过不断的重复,卡尔的记忆就非常完整和准确了。他知道在孩子的头脑中,形象与语言、词语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于是,老威特时常运用语言对行为和实物进行描述来唤起卡尔的记忆。

老威特的“有准备的环境“让卡尔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也在玩中懂了很多知识。

再比如:同样是玩琴,一个孩子在玩中不仅学会了弹琴的技术,还领悟了音乐的美;而另一个孩子则只会胡乱按键。同样是玩,可是效果却大不一样。

所以,孩子的玩不应该是“瞎玩“,至少不应该全部是“瞎玩“,而应该是有目的的“玩“,是“睁着眼睛玩“!既然有目的,那就不是纯粹的“玩“——可能很多人都会这样说,其实这种“有目的的玩“是一种“有准备的环境“,也就是说对于孩子来说是玩,但这种玩的环境是父母精心准备的。

比如认动物,哪怕孩子还是一两岁,母亲如果先在图册上让孩子认出什么是老虎,什么是狮子,然后再去动物园,这种玩同没有任何知识准备的玩,效果是不同的,这种玩法让孩子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如果孩子已上小学,这时他会把虎、豹等归入猫科,把豺、狼等归入犬科;这时他会知道什么是食肉动物,什么是食草动物。这种玩同那种到了六一儿童节或孩子生日时随意地去一次动物园效果肯定是不同的。通过这种玩,他不仅能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而且能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在干一件事之前,或干了一件事之后,需要认真地准备或总结一番,这样他将来做事时便会有条理。

教育需要家长的精心准备和积极参与,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环境“,让他有效地成长。

别急着告诉他答案——思考的价值

一个年轻人,仰卧在一棵苹果树下思索问题,忽然,一只苹果砸在了他的头上。

“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呢?“

这个年轻人所学的专业是高等数学,他由此想到了数学方面的问题。

他不断地搜索自己掌握的知识,并加以运用:地球会吸引苹果吗?苹果会吸引地球吗?它们会互相吸引吗?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普遍原理呢?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成为英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的牛顿。经过不断的思考,他获得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发现:地球和苹果互相吸引,物质吸引物质的定律可以适用于整个宇宙。这就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

知识的价值得到了牛顿的挖掘。他善于捕捉,善于思考,重要的是将疑问和思考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最终得到了伟大的发现。

爱因斯坦说:“千万别忘记,科学只不过是跟这差不多的探索和乐趣。“

未来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而人的思维素质和悟性是竞争的关键。孩子的大脑是一个蕴含丰富的资源,等待家长去开发。家长要从固有思维中跳出来,以独特的视角去思考如何“开发“,才会带给孩子真正的有价值的财富。

看比尔·盖茨的外婆怎样做

比尔·盖茨从小就爱动脑筋,思维方式也和普通孩子不同,而这些都得益于家族的教育。家族的每个成员都很重视小盖茨智力的开导和培养。其中,外婆对他颇具影响力。

每次上街,外婆都要从书店给他买很多的书,还经常以一些游戏的方式来开发盖茨的心智,尤其是玩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思维敏捷的游戏。比如下跳棋,还有打桥牌等,祖孙俩经常玩得不亦乐乎。

外婆告诉比尔盖茨,玩游戏也要专心,要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在公园散步时,外婆不时地把玩得满头大汗的比尔·盖茨拢过来。有时和比尔·盖茨谈论某步棋的走法和技巧,引导他思索更新、更巧妙的棋路;有时和比尔·盖茨一起背诵某篇好文章,然后让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随便谈谈读后的感想,引导他树立和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

边玩边想,边读边想,比尔·盖茨的脑子越来越灵,想法也越来越多。

比尔·盖茨的外婆给了他宝贵的人生财富,那就是培养了他动脑筋的好习惯,激发他不断地创新。

现代教育中,家长往往忽略了对孩子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怎么那么笨!不就是这样嘛!“

“这样做明显不对!老师是这样教的吗?回去好好看公式!“

一个个急于告诉孩子答案的句子从我们的嘴里蹦出,可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剥夺了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权力,带走了孩子积极思考的兴趣。

家长内心深处希望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创新,可行为上却与心理发生了冲突。很多家长也存在困惑,究竟要怎样做呢?

1.首先要解放自己。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很幼小,看到孩子着急想问题的模样,忍不住告诉他答案。久而久之,孩子从心理上依赖父母,也就更加淡化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识。告诉孩子答案事实上也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权利。

2.提供民主宽松的氛围。一个****的家长时刻强调着自己的权威,这样的环境之下孩子的思考是被否定的,他的创新在家长的眼睛里或许还带着些“叛逆“的苗头。或者,“小皇帝“处处发号施令,什么都是他说了算,这样的模式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而民主的宽松的氛围则提供给孩子空间,有助于他积极地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

3.采用有效的方式。不妨采用游戏的方式,这样就保证了孩子投入时的兴趣。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游戏的诱惑。父母可以搜集一些集中注意力、开拓思维的游戏,这样有助于孩子专心思考和不断探索。

4.积极引导加鼓励政策。信任孩子,当孩子苦想时,真诚地鼓励他。当孩子想出好办法时,给予及时的赞扬,告诉他:他做到了,这是他动脑筋的结果。

让他喜欢思考,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思考。

5.教育无处不在。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不断地接触新鲜事物,开拓孩子眼界。也可以抓住任何时机开发他的思维,鼓励他想到什么说什么,大胆表达。

这样帮助他树立自己独特的见解。

6.日记是将思考转化为文字的一种形式,通过记录所见所闻,孩子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从小记起,日积月累,随时写下自己想法,这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的,孩子开始深思熟虑,开始有自己的见解,也就拥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