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镇国将军
2107700000022

第22章 东宫有六率和属官

晚饭后,照例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

类似于一种晨昏定省的孝敬老人的方式吧!

老太太朱白氏的屋中,大儿子朱以沥,二儿子朱以清两家人都已经坐好了。

朱白氏端坐在上首,身边就是啃着苹果的朱弘檸。

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是这么没心没肺的!

往下就是朱以沥和朱以清两家人分坐左右两边,朱弘極坐在朱白氏旁边,他的下手就是徐文举,对面是是他二叔的儿子,辅国将军朱弘柢。

这孩子一脸苍白,一系青衫作文人打扮,大冬天里手里还握着一把折扇。

朱白氏看了看所有人,就对朱以沥严肃道:“咱们家已经到了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的时刻了。

退一步,后面就是万劫不复之地,而前进一步就会君临天下!

你要明白,这是在造反,该杀人的时候就要能狠下心来杀,该拉拢的时候就要能拉下脸面,行事绝不能有任何的犹豫。明白吗?”

说到最后,声音陡然提高,还带着一股杀伐之气。

朱白氏的话,是对朱以沥说的,其他人脸上虽然有些骇然表情,但也不会随意插嘴的,尤其是朱林氏和朱高氏(朱以清妻)二人来说。都已经习惯了。

倒是朱弘柢在听到造反二字时,有所反应,但是被朱高氏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

朱以沥回道:“儿子明白!”

“还有就是。”朱白氏看向朱以清,说道:“你们兄弟两个一定要同心协力。”

朱以沥和朱以清同声道:“儿子晓得。”

“不但是你们兄弟要同心协力,那些宗室们也都要拉拢。有本事的,就给他们官做。没本事的,就多用利益来拉拢。

至于那些冥顽不灵的,就必须要狠下手来。不过要注意分寸,别失了人心……”

二人再次同时道:“孩儿记住了!”

朱白氏说道:“行了,你们现在可以走了,别让那些人等急了!”

“那孩儿就先走了!”朱以沥兄弟二人说着就大步离开屋子。

他们今天夜里要在前院有重要的事商议。

把宗室各房主事人都召集起来,要说破假圣旨的事。

之前,朱以沥他们几人已经事先商议过了,觉得取得这些宗室们支持是没问题的。

老太太今天晚上话有些多,在送走朱以沥朱以清两人后,还和朱林氏朱高氏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后,就将目光投向了朱弘極三人。

今晚,三个人她要一个个的叮嘱一遍,首先就是徐文举了。

朱白氏说:“文举,你虽说是王妃的义子,但也叫我一声祖母,从小就在王府长大,和亲的也没区别。你从小就机灵聪明,什么事都是一点就通。你以后要多帮衬着你三哥,知道吗?”

徐文举依言起身行礼道:“是,祖母!孙儿晓得了!”

朱白氏满意的点点头,让他坐下,后面就是轮到朱弘柢了。

“二郎(朱弘柢小名)现在读什么书?”朱白氏和悦的问道。

“回祖母,孙儿现在和高夫子学《四书集注》,已经可以写八股了。”朱弘柢答道。

《四书集注》全名《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对《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书的注释,是明清八股文人的必读之书。

朱白氏听了皱眉对朱高氏道:“回头换一个西席。我孙子又不用考八股,教这些有什么用?”

朱弘柢急道:“祖母,高夫子人很好的,干嘛……”

朱高氏拉住儿子,向朱白氏说道:“媳妇知道了,回去就换西席。”

朱白氏吩咐道:“以后要多读些《史记》和《资治通鉴》这类的书,你是宗室,就别学那些八股了。”

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最终朱弘柢还是拱手道:“孙儿晓得了!”

“另外你们两也要多读读这些史书。”这是对朱弘極和徐文举说的。

二人乖乖的应道:“孙儿晓得了!”

“读史的人,会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比那些只顾当下的人考虑的周全,也会少范错误。”

朱白氏有自己的道理。

朱弘極能感觉到这是专门对自己说的。

说完两个人后,就剩朱弘極了。不过在这之前,朱白氏让其他人都先出去了,屋中留下朱弘極一人。

“三哥儿,坐到祖母这来。”

朱白氏将孙子叫到自己身边,边抚摸着脑袋边言语道:“你从小就非常有主意,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

现在咱们家适逢危机在前,而你又要独领一军,这身上也有了担子。

这些天跟那些军士们待在一起,苦不苦?”

“不苦!”朱弘極答道。

朱白氏看了看,说:“嗯,看样子是不苦。你要记着。现在所有的事情,有你爹,你二叔领着人在前面顶着。而你要做的,就是跟在后面,用你的聪明劲头,好好的看着学着。

等他们顶不住了,或是顶不动的时候,那才是你们要顶上去的时候。

回头,你要好好的操练手里的人马,顺便招揽些人手作自己的班底。等你爹他们顶不住的时候,好能帮着顶上去。

明白了吗?”

“孙儿明白了,祖母!”朱弘極回道。

朱白氏严肃的问道:“你明白什么了?”

“现在所有事都由父亲和二叔他们在外顶着,孙儿要做大王就是跟着看学,操练自己的人马,打造自己的班底。等父亲和二叔他们顶不了的时候,才能顶上去。”朱弘極说道。

朱白氏就是这个意思,点点头叮嘱道:“这话出了门就别再对任何人说了,包括你爹娘,要记住喽。”

“孙儿明白!”朱弘極回道。

他当然明白,刚才说的是以前太子做的事。

以前太子是可以独领一支军队,还拥有单独一套文官系统的。

不过这话好说不好听,要是传出去的话,不但会惹人误解,还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所以朱白氏最后才会叮嘱他不要说出去。

班底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一点也不容易。

在这个识字率低下的年代,想要人才,是不很不容易的。

人才不容易找,士兵倒是很容易招募。

文登城外面的流民很多,拖家带口更不少,在不需要顾忌的情况下,招募四千人才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就这,还是在经过一番挑拣,去除了不少体弱多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