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商老师
20572700000009

第9章 成才的危险(1)

一、关怀不够,无理取闹(用心开掘孩子潜能)

天才的情商型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会作出一些无理取闹、莫名其妙的行动,往往是因为家长和老师没有和不能对他们内心深层的需求给予满足。

6岁的海伦?凯勒用拳头在安妮?沙利文的嘴上留下了印记,这位年方20的老师有两颗门牙 被打落在小屋的地上。她给嘴做了做冷敷,想起在到来之前,她曾觉得自己的这个新学生应该是个面庞清秀、皮肤白皙、腼腆害羞的孩子。这种想法当然是错的,但她绝不会因此而放弃这个年幼的学生。沙利文从离这儿1000多英里的地方跑来,就是为了教育这个从1年零7个月时起就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和不会说话的孩子。沙利文对身遭不幸并不陌生,她不打算因为两颗门牙落地就打点行装,一走了之。

海伦是个任性的孩子。她碰上安妮?沙利文,算是遇到了对手,虽然她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海伦听不见看不着,还是个哑巴(当时人们都这么称呼没有说话能力的人),可她并不愚笨。身体上的各种缺陷让她感到灰心丧气,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行为举止便越来越不成样子。有一次她把她妈妈锁在储藏室里关了好几个小时,她把身体靠在门上,体会着她妈妈撞门时产生的颤动感,高兴地笑着。搞这种恶作剧没有聪明脑瓜不行,但海伦后来曾说,她的生命是个“没有希望,没有期盼,没有惊奇、信仰或欢乐”的存在,仅此而已。她把自己描绘成“一个生活在地狱中的幽灵”,只有触觉和对振动及气味的感觉,是一个被禁锢在绝望世界中的囚徒。

凯勒先生和夫人对无法帮助海伦深感失望,便把安妮?沙利文请来担任他们女儿的教师。18 87年3月3日,凯勒夫人和她的继子詹姆斯去火车站接沙利文小姐。海伦觉察到那天家里有一 种兴奋不安的气氛,只是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当马车驶近凯勒家时,年轻的老师看到海伦站在门前的台阶上。这个女孩头发凌乱,衣服肮脏,黑色鞋子上系着白鞋带,这副模样深深地镶刻在安妮的记忆之中。尽管海伦外表邋遢,但沙利文注意到,这个孩子还是很漂亮的。

马车停了,海伦冲下台阶,朝沙利文径直跑来。她那忙乱的手指在这位年轻妇女的脸上如饥似渴地来回摸着,想“看看”这个陌生人。沙利文试图亲吻海伦,可这孩子却使足力气,把沙利文一把推开,差点儿摔倒在地。海伦抓住沙利文的手包,在上面发疯似地摸来摸去,最后找到了钥匙孔。她用力拉着沙利文的袖口,打着手势,想让沙利文拧一下钥匙。

“她脑子肯定好使!人很聪明。”沙利文对凯勒夫人说。

“你真这么想?”凯特?凯勒满怀希望地答道。

以前几乎没人说过海伦聪明。事实上,亲戚们都把她描绘为一头该被赶走的野兽。海伦原是个正常的孩子,但在1岁零7个月的时候发过一场高烧。这场高烧损害了她的大脑,使她成了聋子和瞎子。没过多久,她就把婴儿时期说过的一些词汇忘得一干二净了。

虽然凯勒夫妇帮不了他们的女儿,但他们也不想把她送到教养所去。他们转而求助于安妮? 沙利文,是希望她能把海伦从内心深处的黑暗牢笼中解救出来。

当凯勒夫人在早春的那一天把沙利文带到她的房间时,海伦就跟在她们身后。海伦认为老师的手提包里肯定有食品,非要打开不可。沙利文意识到这个孩子饿了,便把她的新学生引到行李箱前,那里面有糖果。在海伦做出吃的动作时,她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行李箱上,把另一只放在自己的手上。海伦渴望和别人交流,所以自己编过一些手势语言。因此,她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手势的含义。沙利文把几块糖果给了海伦作为奖励。

正是沙利文满足了海伦那种渴望与别人交流的意愿,她才开掘海伦内心的无限潜能。

二、胜过心身的灵(持之以恒见成效)

情商型孩子的学习靠的是直觉,形象的力量,以内在的灵魂去感触世界,了解世界,创造新的艺术。

早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珀金斯学院上学时,安妮?沙利文就掌握了手势语言。这种体系靠手指形状的变化来表示字母,是一位发誓绝不说话的特拉普派僧侣在西班牙发明的。一个又 聋又瞎的人,可以在别人以一次比划一个字母的方式组合单词时,通过触摸他的手来读懂这些字母。沙利文和一个长期住在珀金斯学院的人很要好,这个人叫劳拉?布里奇曼,从两岁起就成了双目失明的聋人。沙利文和她保持了毕生的友谊,通过这种联系,沙利文对聋、哑、盲人与众不同的世界有了深刻的了解。

珀金斯学院的学生曾让沙利文把他们自己做的一个布娃娃带给海伦作为礼物。吃过早饭后, 这位新来的老师便把这件礼品交给了孩子。海伦摸着这个布娃娃,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神情。沙利文马上拉起海伦的一只手,拼出d-o-l-l(布娃娃)这几个字母。海伦被沙利文手指的触摸迷住了,脸上露出了某种认知过程正在发生的表情。为了强化这一讯息,沙利文用海伦自编的那种手势语告诉她可以留下这件东西。孩子知道后笑着把那只布娃娃抱在了怀里。沙利文随即又在海伦的手上把d-o-l-l拼了一遍。然后,她把自己的手掌伸给孩子。她惊奇地看到海伦纤细的手指在她的手上缓慢地拼出了d-o-l-l这4个字母。看到自己的学生做出了反应,沙利文有点儿得意。

两个星期来,沙利文不断地在让海伦在自己手上拼写字母。

虽然海伦顺从地在她的老师手上重复着单词的拼写,但对孩子来说,做这些动作毫无意义。 沙利文一直期望并为之祈祷的突破终于在1887年4月5日发生了。沙利文向珀金斯学院发出了如下报告:

今天早晨,她在洗脸时,想要知道“水”的名称……我拼出了w-a-t-e-r(水),就没再多想这件事,直到吃完早饭以后……我们出门来到抽水房。我让海伦把她的杯子放在出水龙头下面,我去压水。冷水冲出来,灌满了杯子,我随即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出w-a-t-e -r。冷水冲到她的手上,她刚有感觉,“水”这个词就出来了。这好像让她吃了一惊。她扔掉杯子,一动不动地站着。她的脸放射出新的光彩。随后,她扑在地上,问它的名称,用手指指压水机和棚架,还突然转了一圈,问我的名字。我拼的是“老师”。

后来,海伦在她于1903年出版的自传《我的一生》中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有人在抽水,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在出水龙头的下面。冷水从我手上冲过去,她立刻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出 ‘水’这个词,先慢后快。我一动不动地站着,注意力全部固定在她手指的动作上。我突然模模糊糊地意识到已经忘却的某种东西--思维在恢复;不知怎的,在我面前,语言的秘密被解开了。”她进一步评论说:“我好像是死而复生了……”

三、与生活脱节的人生(追求艺术的灵魂魅力)

天才的情商型孩子总是沉浸于他的艺术之中,现实生活总是为了肉体的存在,他的艺术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呈现着自我的独特光辉,是他内在灵魂的体现。

大音乐家莫扎特之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正由于这种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内在心情, 是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

大家都熟知贝多芬的悲剧而寄以极大的同情;关心莫扎特的苦难的,便是音乐界中也为数不多。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他的英勇与顽强对每个人都是直接的鼓励;莫扎特却是不声不响地忍受鞭挞,只凭着坚定的信仰,像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句安慰自己,安慰别人。虽然他的书信中常有怨叹,也不比普通人对生活的怨叹有什么更尖锐更沉痛的口吻。可是他的一生,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受,像个美丽的花炮以外,只有比贝多芬更艰苦。《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在布拉格所博得的荣名,并没给他任何物质的保障。两次受雇于萨尔斯堡的两任大主教,结果受了一顿辱骂,被人连推带踢地逐出宫廷。从25到31岁,6年中间没有固定的收入。他热爱维也纳,维也纳只报以冷淡、轻视、嫉妒;音乐界还用种种卑鄙手段打击他几次最优秀的演出。1787年,奥皇约瑟夫终于任命他为宫廷作曲家,年俸还不够他付房租和仆役的工资。

为了婚姻,他和最敬爱的父亲几乎决裂,至死没有完全恢复感情。而婚后的生活又充满无穷无尽的烦恼:9年之中搬了12次家:生了6个孩子,夭殇了4个。康施坦丝?韦伯产前产后老是 闹病,需要名贵的药品,需要到巴登温泉去疗养。分娩以前要准备迎接婴儿,接着又往往要准备埋葬。当铺是莫扎特常去的地方,放高利贷的债主成为他唯一的救星。

在这样悲惨的生活中,莫扎特还是终身不断地创作。贫穷、疾病、妒忌、倾轧,日常生活中一切琐琐碎碎的困扰都不能使他消沉;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受到损害。所以他的作品从 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后世的人单听他的音乐,万万想象不出他的遭遇而只能认识他的心灵--多么明智、多么高贵、多么纯洁的心灵!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是的,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但最可欣幸的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幸福,他能在精神上创造出来,甚至可以说他先天就获得了这幸福,所以他反复不已地传达给我们。

四、成才与不成熟(与现实生活脱节的人生)

情商型孩子在艺术上可以是异乎寻常的成熟,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说异乎寻常的不成熟,经常会弄出一些可笑、可悲、可怕之事。

朦胧派诗人顾城可谓这样的一个典型。

黑夜像山谷,

白昼像峰巅。

睡吧!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朦胧派的杰作《生命幻想曲》很难想象出自于12岁时的顾城。但另一方面,生活中他一直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内心处于婴幼儿那种高度自我状态,在成年后,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